《河中石兽》和《北人食菱》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土和于读什么[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①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
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
(选自《北人食菱》)
[注]①仕:做官。②坐:犯罪,这里指犯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2)啮沙为坎穴( )
(3)席上啖菱( )
(4)或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夫菱生于水而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3.两则短文都是寓理于事,请分别说明两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
1.经过,经历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吃 有人
2.(1)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2)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甲: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不可凭主观臆断。
乙:不可不懂装懂,否则会自取其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阅,一词多义,经过、经历。啮,本义,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啖,本义,吃。或,一词多义,有人。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岂,怎么。为,被。去,离开。(2)夫,发语词。于,在。此,这。强,勉强。
3.考查分析文本主旨。甲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天下之事不可主观臆断,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才可得出结论。乙文“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点明了文章主旨。这个北人明明不知道什么是菱角,还要说自己家乡山前山后到处都是,这是犯了不懂装懂的错误,结果自取其辱,为众人所笑。
【点睛】
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
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了十多里,没有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
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