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泥”在一起
作者:***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1年第09期
土和于读什么 泥土,大自然的饋赠,随处可见。小时候,谁不曾玩过“泥游戏”——跳泥坑、捏泥人、踩泥巴,兴奋与快乐烙印在童年。现在的孩子和泥土相遇,又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呢?泥土被许老师做成了教学资源,师幼共同开展了一场精彩的“与‘泥’在一起”班本化生态教育活动。玩中学,学中玩。你听,幼儿正在快速拔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提出了“全收获”理念,主要指多层面、多主体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这种收获不是简单的食物收获,而是让幼儿的精神层面得以收获。其中“全”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全收获”理念不仅适合幼儿园种植活动,还对幼儿园的生态教育具有深刻意义。我园地处乡村,自然资源丰富,这就为我们开展班本化课程“与‘泥’在一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教师要如何在“全收获”理念下开展玩泥活动呢?我园主要从在游戏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自主探索和反复“试误”中获得直观经验、在亲身实践和操作中不断创新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在泥池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和深入理解来发展核心素养。本次“与‘泥’在一起”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游戏 我做主:我们一起来做泥砖吧”,主要聚焦幼儿的发展;第二部分是“我游戏 我实践:原来泥砖制作并不容易”,活动中有讨论、有创新、有分享、有动力;第三部分是“我游戏 我成长:深深的道理,我们浅浅地说”,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一、围绕问题,讨论与交流
怎样才能制作泥砖?围绕这一问题,孩子们开始收集材料、讨论制作方法和介绍宣传。通过向家庭成员了解玩泥经历,与同伴交流已有的泥和砖的经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能积极利用图像表征、言语表征、符号表征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和表现。
二、教学探究,分组共实施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任务意识,能够积极完成任务。孩子们通过采访家人了解到泥砖的制作方法,然后绘制了“制作泥砖流程图”(见右图)。晨间谈话期间,教师与幼儿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帮助幼儿明确了目标任务,即认识和了解砖头的种类及作用,用泥土制作泥砖。
大班幼儿兴趣十分广泛,能够积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然后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小组的组建是幼儿在一个个项目活动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年龄较小,兴趣和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影响而发生转移,因此常常会出现:一开始选择第
一项目小组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对其他项目小组的活动产生了兴趣,然后加入其他项目小组。对此,教师不能为了管理上的便利或课程实施的方便,就简单粗暴地将小组活动变成一个班级共同的项目。在大班“与‘泥’在一起”项目活动中,孩子们针对不同的驱动性问题自发生成了实验组、制作组和宣传组等三个项目小组,相互之间既有交叉又有分工,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三、动手操作,尝试制泥砖
(一)动手动脑,分离杂质
幼儿来到泥地,发现泥土里有很多硬块,不适合做泥砖,于是纷纷动手动脑将泥块变小,有的用脚踩,有的用积木敲,有的用水桶压,有的用轮胎滚,有的用模板拍,等等。然后,孩子们动手将泥土里的杂质分离出来,过滤成细碎的土壤。有的将泥土放在簸箕里掂,有的将泥土放在带孔的塑料篓子里左右摇晃,有的则用沙池里的筛子细细地筛,等等。
(二)迎接挑战,尝试和泥
挑战一:和泥,探究比例
孩子们把过滤好的干泥倒进盆里,反复加水——加泥——搅拌、加水——加泥——搅拌。因为掌握不好比例,孩子们在此环节遇到了困难:和的泥不是稀了就是干了。于是,我将孩子们的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回到教室带领幼儿共同进行了分享和讨论,一起研究和泥的方法。经过商讨,孩子们决定用装油泥的盒子到泥池里再次实验。这一次,大家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加水,一人负责加泥,一人负责记录。孩子们经过多次尝试发现:适宜的泥土加水比例为3∶1。
挑战二:自制,泥砖模具
★制砖初试,围合模具
幼儿开始制作泥砖,并积极迁移建构区的围合、垒高、架空等经验。幼儿先将积木围合成一个长方形模具,然后用铲子挖泥填进模具,再将草和石子覆盖在泥土上面。经过一番尝试,泥砖终于形成了。等待了几天后,泥砖脱模了,可孩子们发现,制作出来的泥砖大小不一样,表面也比较粗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