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的复原与探新
高考各科分数作者:***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第03期
编者按: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转折点,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恢复高考改变了1977、1978级大学生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值得不断回顾与研究。2022年是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也是恢复高考45周年。本刊特约请著名学者、浙江大学文
科资深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77级大学生刘海峰,对恢复高考的过程进行富有新意的探讨,并对77、78级大学生体的命运与作为作进一步的分析。该文根据许多稀见资料,发掘历史表象背后的事实与意义,让人们对恢复高考与77、78级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体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摘要: 恢复高考是一个过程。恢复高考的高层决策,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英明领导人过人的胆识、智慧和谋略。之所以会力主公布高考分数,与他以国家社稷为重、以人民为重的领袖风范和反对“走后门”的高风亮节与勇气有关。恢复高考沿用或复原了“”前以考试选拔大学生、直接招收应届高中生、重视政审和体检、重点大学优先录取的办法,也有冬季考试春季入学、各省命题标准不一、地市评卷和初选、放宽政审条件、临时扩大招生、招收走读生等创新与变革的部分。77、78级大学生的构成有来源复杂多样、成绩差别较大、女生比例较低、热衷基础学科等特点。77、78级大学生体曾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在风云际会的年代叱咤风云,深度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进程,在中国当代史上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关键词:恢复高考;;77级大学生;78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2)03-0004-10
有的事情过去没多少年回想起来便恍若隔世,有的事情过了三四十年追忆起来仍恍若昨日。恢复高考不仅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因而过程激动人心,追忆引人入胜。回顾恢复高考的决策过程,77、78级大学生回忆起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总是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并给人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恢复高考已经成为走入历史的永久记忆,几乎每个大学77、78级班级都编有相关回忆文集或纪念册,而且已公开出版了上百本77、78级大学生的个人、班级、学校同级的述怀著作或回忆文集。如果仅从个体回忆来看恢复高考的历史,似乎是“题无剩义”了。然而,只要发掘史料,深入其中,还是可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本文所说的“复原”与“探新”各有两种含义:“复原”一是指利用一般亲历者也很难知晓的资料,复原和分析恢复高考的史实和过程,二是指恢复高考中对“”前高考的复原与继承;“探新”一是指在我已发表上十篇关于恢复高考与77、78级大学生的论文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他人研究和回忆高考的基础上作出新的探索,二是发潜阐幽,探讨恢复高考过程中相对于“”前高考的变革与创新,并进一步论述77、78级大学生体的构成、际遇与作为。
一、恢复高考决策探析
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恢复高考都是回顾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至于纪念恢复高考30、40周年,更是引
起全国媒体的“集体性怀旧”,对恢复高考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探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再重复,而是论述一些新的内容。
(一)恢复高考是一个过程
恢复高考不只是哪一个时间节点,而是一个过程。它起始于1977年8月主持的科教工作座谈会,高层决策于9-10月,公布消息和考生报名在10-11月,举行分省命题的考试在12月,录取在1978年1-2月,77级入学于1978年2-5月,至此高考只是基本恢复。及至1978年3月国家决定将来高考公布分数,7月举行与“”前相同的全国命题的统一高考,恢复高考的过程才算全部完成。
在1977年10月21日国家正式公布恢复高考政策之前,恢复高考的消息在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有所传达。1977年7月29日同方毅、刘西尧的谈话,7月31日听取方毅、刘西尧工作汇报时的指示,8月4日在科教工作座谈会开始时的讲话,以及8月8日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记录稿,在9月初已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到各省市教育厅和主要高校,所以1977年9月开始,社会上也逐渐有了恢复高考的传闻。
个别家长比较早就明确得知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当年教育部一则通报中提到:安徽省霍丘县革委
会某负责人的一个女儿,1977年2月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0月初她的母亲(机关干部)就捎信让她回城复习备考。结果她10月15日回家后受母亲责备,因为自认为考不上,担心出丑,于次日自杀。①也就是说,这位女生的家长,在1977年10月初就明确知道国家要恢复高考。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在10月21日政策正式公布之后,才知道恢复高考这一消息的。
关于高考的重要性,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直接關系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影响中小学教育,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一件大事。”②1977年各地高考招生宣传提纲、各高校招生工作文件中,也都引用了这句关于高考重要性的简要表述。③当时国家明确提出,搞好招生工作是党中央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许多地方,宣传恢复高考,发动广大知识青年报考是当作政治任务来做的。各地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大批判专栏、幻灯等宣传工具,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招生改革的重大意义。有的公社大队还普遍以召开支部委员会、知识青年会、全体社员会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厦门市市内三个区还像设立征兵报名站那样普遍设立了高招“考生报名站”。由于高考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各地形成了一个人人讲招生、家家议招生的生动局面。”④
恢复高考过程中,除了公布恢复高考的决定、发动招生宣传、考生报考等环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197
7年12月具体举办的高考。1977年全国各地高考时间不统一,湖北省高考在12月3-5日,有的省份在12月下旬,多数省份是在12月中旬。至于77级录取、入学报到等环节,前人论述已多,本文不再赘述。
(二)恢复高考的谋略与风范
在混沌未明的历史背景下领导恢复高考,是伟大政治家的无畏担当[1]。1977年恢复高考的起始和关键环节是当年8月初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但是在此之前,早已有了恢复高考的打算,因为1973年第二次复出后,就有直接从高中招应届生上大学的想法。1977年7月23日,在一次谈话中曾回顾说:“一九七五年教育战线的整顿搞不动,我就想让军队带头,在军队搞一所国防科技大学,从高中直接招生。”[2](P23)1974、1975年间,社会上也确实曾风传要恢复高考,结果后来出现“反击右倾翻案风”,再次被打倒,恢复高考也没了下文。
到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时,“两个凡是”还大行其道,个人崇拜和“”遗风依旧盛行。恢复高考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如果由自己提出太过明显,所以他要“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才学的,与‘四人帮’没有牵连的人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没有明确开几天时间,当时许多会议开会时间都非常长,假如1977年8月6日查全性没有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并得到吴文俊、王大珩等资深科学家的赞同,座谈会没有达成“要有具体措施,否则就是放空炮”[3]的期待,估计
这个座谈会可能还会再延长几天,直到“有具体措施”为止。不过,座谈会之前虽然早已有恢复高考的想法,但在1977年当年就恢复高考、冬季举行考试、学生次年春季入学的办法,则是在座谈会上临时想出来的决定。
科教工作座谈会的内容历来都有具体记录,以简报形式每期上报给高层领导。而且,除了“”时期,国家对有贡献的科学家一向相当尊重。因此,恢复高考的建议由科学家们提出,只是同意建议、顺应民意,报送上去后,其他领导自然不好反对。于是之后关于恢复高考的高层决策过程,就一步步按照的设想推进,这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英明领导人过人的胆识、智慧和谋略。由此大得民心、携带强大民意的当时虽然只是中央第三号领导人,却通过推动恢复高考否定了“两个凡是”,否定了“两个估计”,后来逐步实现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改革开放的计划,筑就中华民族重新振兴、大国崛起的伟大梦想。
这里着重分析1978年3月国家决定公布高考分数的决策过程。“”之前,招生考试领域已经出现不少“走后门”的现象,所以高等教育部《关于一九六五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有一条规定为:“各地应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不开‘后门’的指示。”“”前高考不公布分数,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后期靠“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招收工农兵学员,造成“走后门”盛行。1977年恢复高考,仍延续“”的做法,当年高校招生实施办法具体规定:“评阅卷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保守机密。考生成绩属于绝密,不得外传。”①
公布高考分数也是在1978年3月做出的决策,4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虽有个别不同意见但也没能阻挡时代前进的车轮[4]。根据的指示,6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为了发扬民主,杜绝‘走后门’、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在公布参加体检名单的同时,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公布的方法,由县(区)招生委员会通知考试所在单位分别转告本人。”这是新中国70年高考史上一个重大變化,高考分数从保密到阳光是招生考试的重要进步。从此,每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有权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大大减少了录取环节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和观念逐渐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据此,78级以后的大学生都知道了自己的高考分数。77级大学生入学后,多数人也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自己的高考分数——既然国家规定高考分数不再属于保密范围,因此不论是招生管理部门,还是高校系科,也不再严守77级大学生的高考分数秘密。
之所以会力主公布高考分数,与他以国家社稷为重、以人民为重的领袖风范和反对“走后门”的高风亮节与勇气有关。1977年7月23日,《同张文峰、高勇的谈话》中就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我算个大人物吧!我的子女考不合格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2](P4)位高权重如他,却能够如此以身作则,敢于自我限制和破除领导人的特权,实在让人钦佩。
人们都知道推动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功不可没,其实,就从他力主公布高考分数这一具体办法上,也可以看出的民主意识和平民情怀:他不仅体恤普通考生、厌恶“走后门”的不正之风,更能自我约束权力,力主为国选才。斯人已去,恢复高考45年后的今天,大家更加感慨,不愧是一个让人民真心敬佩和怀念的伟人。
二、恢复高考中的继承与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