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的宇宙观——一气周流
医医金针说一气周流
1.1) 有无相生
“无”,像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概念一样,是甚为灵活。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对一个系统来说,离开系统是有变为无,进入系统即是无变为有。对于一个客体来说,客体的消灭是有变为无,客体的出生是无变为有。对于注意力来说,虽然存在没被注意是无,例如视而不见。虽然不存在却被注意是有,例如背后与潜藏的东西。在客观大相续流中,正在逝去的是有变为无,正在到来的是无变为有。
在宇宙寂灭之时,在广袤的混沌无极之中,在大大小小的黑洞将宇宙吸滤得干干净净、黑洞随即基本消灭之后,只有极微量的气未被黑洞吸入。这些气会继续绕着自己微弱的中气回环,并会迅速走向相聚。这少量的气因聚集而作更大的枢转,愈旋愈紧,进而成形,变为一粒旋转的微芥子。很快,周围的“无”加入进来,无化为有,芥子增大,发生分裂,相互推拒,犹如爆炸一般,使宇宙中的气形质体拉开距离,迅速膨胀到很大的规模。现在的宇宙一边是超新星的形成与爆发,使“无”继续化为有。一边是黑洞在不断地吸纳旧星体,使有变为无,其形体规模仍在缓慢地膨胀之中。待膨胀结束,宇宙即进入收缩。“无”弥漫于宇宙的空间,无与有之间,
一直在持续进行无化为有与有变为无。不管宇宙是处于爆炸、收缩或是中间的漫长阶段,有无相生是一直都在进行。
按西方物理学的理解,上面所说的宇宙中的“无”,它的意义在物质的意义之外。“无”不是气体,“无”也不是微观粒子,“无”是属无极,不是太极,无极无性而太极有性。太极是处于气与气之后的气、形、质阶段,即方书所说的太初、太始、太素阶段。“无”是在其先,即太易阶段,未见气也。故“无”是在无极阶段。“无”是否包括现在所说的所谓反物质或暗物质,还不得而知。
“无”既然是没有,它还有什么用处吗?回答是:它的用途是非常之大。车轮的中间必须是空的,不然不能安装轴承而使之转动。各种器皿的中间都是空的,不然不能用来盛装东西。人的胸怀必须是空的,虚怀若谷才能容纳天地。没有“无”就没有空隙,没有空隙,“有”就不能运动。没有“无”,旧的就不能消灭,没有“有”,新的就不能诞生。
“无”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1)钞票本身就是一张废纸,它仅是一个以稳定的政权、稳定的央行为依托的交换符,但它所代表的力量,却几乎是万能的与无穷的。钱能排山倒海,但钱有几斤几两,多宽多长,却根本看不见,钱代表一股气。(2)现在的金融行业,就是经营“无”的企业。(3)企业也属于无,成立之初,几个人一合计,这个企业就办起来了。然后就是原材料不断地进厂加工,产品不断地运出销售。只见人
与物的运动以及财务上的虚拟划拨,企业到底在那里?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股洪流。你说企业就在围墙里面这个圈圈里,但是企业垮台了,这个企业没有了,这个圈圈,围墙、大门与办公房屋不是仍然还在么?原有的设备、周转的原材料与工作的人员不是仍然还存在于围墙内外么?原来的企业存在也只是一股气。(4)信心是股市与金融经济的唯一脊梁,不管这股信心是由精英与外部势力合谋煽动起来的,或者是由内起而自发的。(5)迷信科学的西医是中国医界精英们有吃有喝的信条,也是欲觅疗效、走投无路的十亿中国普通百姓不得已的第一选择。尽管不断地倾家荡产,尽管因病致穷、因贫致死仍然在愈演愈烈。尽管几乎所有的人,在看西医后,身体健康的真实情况一直都在下降,但都挡不住这种迷信的巨大威力。
世界的事,从来都是“无”指挥着“有”,“有”为“无”之基础,“无”为“有”之纲领。“有”,最大莫过于江山,而江山之有无却在于民心。孟子曰:裕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天下畔之。天下都造反了,江山还能稳固么?
1.2) 气与阴阳
物质世界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们都是由无数个无穷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小微粒呈量子分布。这些小小粒带有能量,在运动中与周围不断地进行着彼此交换,它们以相互不同的联系组成了宇宙间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各种质地的东西。但不管是何物,总是由这些小小粒组成的。物质总在运动,也就是说
这些小小粒总在不断地运动。我们不看这些物,我们只看到这些物的无数个小小粒。因为这个物,原来也没有,也是由许多小小粒在它出生时,由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在这个物消灭之时,这些小小粒又散向四面八方而去。物是暂时的,而变化的小小粒是相对永远的。当风吹过来时,我们感到了气流。当沙尘暴来袭时,我们感到了砂流。在滑翔机颠簸时,我们感到了层流。当蝗虫呈几里宽,铺天盖地向我们飞来时,我们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像是飘动的气云。于是我们做出了引申,不断运动的小小粒,不是也像气流一样吗?我们将我们所能看到的世间万物都看成小小粒的暂时聚散,这样万物的生成就都成了气的聚合,万物的消灭就都是气的离散。这样,万物的运动就成了气的运动。
以气来概括客观非常的高明,一,它省去有欲观徼的名相、概念与二元对立。二,物在宏观成质,不能生克。而气在微观运动,能够生克。三,对观察对象可任意指取,宏与微都不过是一气。四,万事万物的运动,其大圈的圆线是由无数个小圈作为点连接而成。小圈是小的一气周流,大圈是大的一气周流,于是客观的运动就成了小的一气周流汇为大的一气周流,或大的一气周流是由许多小的一气周流所组成。于是在研究中,我们若开之,从一到二,就可以可十、可百、可千、可万,以至于发散到无穷。合之又可原象收拢,收为一点,有化为无,将系统变为一个如意。五,气有升降出入开合,可以更好地解释客观运动。
将以上小小粒的运动比喻为气,仅仅是为了使现在的人好理解而做出的浅显比喻,实际上粒子与气是完全不同的,粒子有形质。气,无形、更无质;气,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气,按现代物质观念无法检测。
两千年来,众多学者,直以阴阳为男女,以锻炼为炉火;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认后天有形有质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像之真。以一盲而引众盲,埋没先贤度世之婆心,使后学惑于傍门邪说,而不知圣贤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无成。呜呼!
一气流行有许多种表现,将它们归纳起来有升扩离散与降拢合敛两类,前者如阳光之作用,太阳出来,万物欣荣,比象为阳。后者如永夜之宵阑,飞鸟投林,万籁俱寂,比象为阴。要想知道一气,必须研究一气的表现,通过研究一气的表现来了解一气。表现是一气的表现,一气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但归根是一气,阴阳只是一气的外现。若舍弃一气的根本,仅说阴阳的外现,甚至进一步演绎,将阴阳当成两种物质,创造出对立、互根、消长、转换的阴阳实体关系,这就荒唐了。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天地一气的上升、发散、出使、卫外而固与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体现了天地一气运行的规律。万物是天地的万物,万物之气统属于天地一气,是天地一气的运行表现为万物的生灭与变化,万物仅遵天地一气的运行而变化,故曰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变化无方谓之神,其变化之机藏于一气运行的表现之内。一气旋转,因有中气,旋转之中,清者浮升,浊者沉降。浮升为阳,积阳为天。沉降为阴,积阴为地。天地之间,日出使万物欣荣。由春至夏,太阳北来,绿铺向天涯,是谓阳生阴长。日落之后,万籁俱寂。由秋至冬,太阳南迁,植物枯萎,万物收藏,是谓阳杀阴藏。
没有纯阴,也没有纯阳。若是纯阴,阴主收敛,气形质体会无限制地缩渺,变为一点,直至有化为无。若是纯阳,则持续的开散,会使形质之体化为云烟,直到什么都没有。
阴阳是一气的阴阳,是一气含有的两种倾向,若开散多了,相对的闭藏就少了,若闭藏的多了,相对的开散就少了,这就是,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一气之中,若一直地向外开散,会使一气保不住而致系统灭亡。若此时没有外力影响,因为中气的枢系,则一气必然会向回收缩,这就是重阳必阴。一气若一直向内收缩,压缩开散的倾向,因有中气的旋转,则到一定时候,收缩必然会停止,转为向外扩张,这就是重阴必阳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岂不是也是一种循环?】
1.3) 循环往复与一气周流
一个土一个于念什么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运动,表象上全都是一圈一圈地运行。
(1) 往复运动:
候鸟秋天从北方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从南方沿着原路返回,飞回北方。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升
到南方,下午转向西方,傍晚从西山落下,日月经天,每个昼夜都是如此。
公交巴士与长途客车从始点出发,驶向终点。又从终点发车沿着原路奔回始点。火车从始点站发出,到了终点站以后,也是沿着原路又发车奔回始点站。始点变为终点,终点变为始点。始点不是始点,终点不是终点。何处是始点?何处是终点?到处是始点,到处是终点。
(2)循环运动: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为动物吸入,呼出二氧化碳,又为植物吸入。雨水落地汇流入海,海水蒸发上升为云,云气随风吹入陆地上空,遇冷风锋面又下降为雨。雨水汇入江河,江河行地,每个地域都是如此。
(3)小的循环连成大的循环:
一条铁路线上有许多大站与小站,虽然站与站不同,旅客与货物也各不相同,但每个大站与小站的作业,都是旅客上车、下车与货物的装车、卸车。每个车站的小的循环通过铁路线连成一条铁路内的大的循环,国内众多铁路连在一起,又连成更大的循环。
任何一种产品都是由许多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又是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个零件的制成都要经历从原料开采、熔炼、运输到加工的整个过程。这中间的每一步都要经历一个循环,就这样一个个小的循环相连,以产品的总装为召唤,小的循环连成稍大的循环,稍大的循环再相连,形成一个大的循环。这个大的循环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对于购买、使用这个产品的企业来说,只是一件工具,这件工具又参加了这个企业的循环。就这样,许多大的循环相连组成再大的循环,许多再大的循环又组成更大的循环,直到组成非常大、非常大的一个循环,那就是天地一气的循环。但是不是最大?不是,还有更大的循环,因为很可能有无数个宇宙并存。
每一个循环除了与上下游连接以外,还与众多循环相连。例如上述的每一个零件,在其加工过程之中,要用煤、要用电,员工要吃饭、穿衣,加工过程要消耗辅助材料,并使用各种工具。这些环节又分别联系着许多其他循环。
在上述小的循环当中,分别包含着更小的循环,直到无限小仍然是由许多微循环组成。小者小无其内,大者大无其外,小的循环是小的一气周流,大的循环是大的一气周流。大到天地之间,是天地之间的一气周流。
1.4) 天地人与六气、五行
在最近一次的宇宙爆发之后,在现在的地球所处的范围,有着一片涡旋云,它是太阳系涡旋星云小的分离。这一片涡旋向中旋转,愈旋愈紧,浊者向内、向心收紧,逐渐形成地球的球体;清者向外、向边分布,逐渐化为地球的大气。旋转之中热气内收,聚为地幔、地心之热,外裹地面之水,精气内收化为地壳之下的石油与煤炭。太阳光照耀着整个大气,被称为天,地球的球体被称为地。风行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因风雷、水火、山泽相互激荡而孕生万物,这数百万种生物中就有我们人类。天在上,地在下,我们人类在中。
在天地之间,水火因山泽、纬度、昼夜与寒暑交替而相互激荡,产生了风与雷。水随风火蒸发产生了湿气,在湿气流通不畅之时,就产生了“湿”,在湿气薄弱或流通不到的时候,就产生了“燥”。火也是一样,热气在流通不畅的地方,就集成了“火”,在热气薄弱或热气不到的地方,就形成了“寒”。在热气与湿气同时并茂的时候,就形成了“暑”,在热气与湿气同时并衰的时候,也形成了燥,是凉燥。于是在天地之间就形成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
五行是万事万物一路行进五种不同的走行历程。走行何止五种?不止千种万种行,其实一路行进只是一行。一粒种子埋入土壤,春萌夏长,秋实冬藏,完成种子的一年一行。在万事万物一路行进之中,行可分为向外走与往回赶,但这只是两行。向外走可分为正在外出的路上与已到达,向回赶也可分为正在回来的路上与已返回。这样整个行的过程就有了四行。客体一气运行的任何行进都需要随时资助,正像我们出门时要带钱一
样。外出时带上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外出,返回时身上有钱也可助我们顺利返回。但若没有钱或钱带得不够,外出时会使我们路上艰难,返回时又会耽搁我们的返回。而外出、返回若遇有变故也会破坏我们的随身资助,甚至将身上的钱花光而困于客栈之中。资助若稼穑于民,取类比象为土。而正在外出、萌发出离、开枝散叶若木。攀登已达峰顶,飞龙正舞九天,若长江出峡、水漫大荒,若青烟已尽、炉火熊燃,比象为火。狂风吹落深红,菡萏香消翠叶残,巍峨王风委蔓草,兵戈血刃出新权,比象为金。而汇聚秘藏、若湖若海,比象为水。所以五行非五行,实是四行加一土,一土从中资助枢转,即四象枢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