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的鉴赏 一、哲理诗的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
哲理诗的鉴赏 一、哲理诗的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
哲理诗的鉴赏
一、哲理诗的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
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
情的。这些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哲理诗以宋诗居多,这主要是程朱理学
在大宋广泛衍播且推为至尊,这又渐染了宋代文坛,从而使以文学形象、意境见长的古代诗歌又融入了哲
学、理趣的内容。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
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诸如: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诸如: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3、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诸如: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诸如元稹的“曾
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哲理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
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
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
一个土一个于念什么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有些诗有多层含义。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有两层理解:首
先,落在一个“楼”字上,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借助外部条件,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第二,
落在一个“登”字上,世界是无限的,天外有天,要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险,
勇于攀登,努力登上险峰才有无限风光。又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二
句,其诗意是说,元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为了吉祥如意,人们总是用新桃符(新春联)换下旧
桃符(旧春联)。这两句诗,揭示了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示。但从全诗
来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初登相位的作者,对革除旧制,实行新政的坚定信念和愉快的心情。
二、共同欣赏
1.放 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
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
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
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2.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
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3、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
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
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4、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
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的画家,
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
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
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