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理性的直觉——析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手》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 nder son)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城畸人》是奠定他在美国文学史地位的一部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他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揭露,能以其特有的直觉去感受现代人的孤独和异化。文章从艺术直觉的角度分析作者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超越理性的直觉。
一、引言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享有盛誉、承前启后的现代小说先驱。他出身贫困,14岁开始谋生,青少年时代饱尝生活的艰辛;1916年开始发表小说,之后成为一名职业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于1919年发表了一部由25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作品——《小城畸人》,正是这部小说成就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小城畸人》是一部极为经典的美国小说。小说中这一组心理畸人的故事由新闻记者乔治·威拉德(G eorge w i 11 ard)逐一讲述,在故事情节上貌似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25个短篇的主题都是着眼于小说主人公生活的某一方面,通过刻画他们在生活中的异常表现来揭示挫折和失败对人il l,L,理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手》便是这部小说中的一篇:主人公A dolph M yers原本是一个对孩子充满爱心、对生活有着美好憧憬的年轻教师,却因为拥有一双善于表达的双手而最终沦为一个令人怜悯的“心理畸人”。
二、亨利·柏格森关于艺术中直觉问题的描述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探讨有关艺术中的直觉问题的著作,如《形而上学导论》等中,区分了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理性分析和直觉。一般来说。理性分析适宜人们对世界进行外部观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其结果只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世界;而直觉却“不再取决于主体的认知立场,能引导人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与对象独一无二、故而也是难以言传的特质心心相印”。
艺术家的高明和优越之处在于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以直觉超越理性,能在字里行间从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中捕捉更深层次的某种东西。在《手》中,舍伍德·安德森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手法从旁观者的立足点去叙述故事情节,描绘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而是凭借直觉直接突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使读者对那双“酷似囚禁在笼中的鸟拍打着的羽翼”的“手”赋予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小说产生了更能震动人心的力量,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对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手》的分析——超越理性的直觉
舍伍德·安德森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揭露人物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善于把描写对象定位于人物不断流动、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以其特有的直觉去感受现代人的孤独和异化。
首先,舍伍德·安德森站在主人公的立场,把主人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以其原初的眼光真实地呈现出来,深刻体会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感受。如在小说的开头,“……一个胖胖的小老头儿在这木屋快倒塌的长廊上神经质地来回蹀躞……”,作者在这里给读者奠定了一种迟缓、压抑、沉重和忧郁的基调,栩栩如生地表达了主人公坐立不安的紧张情绪。紧接着,作者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以主人公的眼光感受了远处热火朝天的喧嚣场面,跟前面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暗示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绝。使读者不由得对与热闹的生活相距甚远的主人公产生了同情和好奇。主人公在下文中对一个女孩儿的搭讪采取一言不发的态度,只是让他的nervous li t tl e hand fiddled about th e b are w hite foreh ead as thou gh arran gin g a m ass of tangled locks,披露了人物的所思所想,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渴望——渴望爱,渴望友谊。
其次,由于通过人物的眼光观察到的物质世界有赖于感知而“真实地”存在。小说中涉及的有关事物因而具备了相应的象征意味。比如小说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象征是背景——暮与黑暗。在这块背景中,作者还点缀上了hal f decayed veranda(快倒塌的长廊),于不露声中细致入微地烘托了一种破败、悲戚的气氛。这种环境正适合畸人的世界,使得畸人能够在夜晚的保护下探索有知觉的生活(In the da rk ness,he cou ld no t see the han ds and they becam e qui et.o又如,小说中让温士堡的人们感到神秘的主人公的“手”也具有其象征意味。主人公原是镇的小学教师,他善于用他那双灵巧的充满爱心的手抚摸学生的肩膀和头发,将关爱和人生的梦想传递给学生。对他而言,手是他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表达爱的最佳方式。在被人们误解赶出小
镇来到温士堡以后,主人公就成了一个在农场上干体力活的临时工(day l aborer i n the f ields)。在这里,他的手因为能以无人能及的速度采摘草莓而受到人们的赞誉,甚至还获得了“W ing”的诨名。主人公的一双传递情感的手就这样沦为了单纯的劳动工具,甚至后来成为用以发泄暴力和憎恨的工具(…W ing B i ddl ebaum closed his f i sts an d beat w ith the m up on a table or on the w alls of his hou se.T h e action m ade h im nlore c,om—for table…),说明了手的创造力的丧失,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这与舍伍德·安德森一生向往乡土生活、厌恶机械文明的生活态度有密切关系,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一个土一个于念什么
再次。亨利·柏格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概念,他认为空间时间以钟表衡量,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依次延伸;而心理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与亨利·柏格森的主张一样,舍伍德·安德森在创作中非常注重通过直觉体验到的“心理时间”,让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心路历程以意识流的形式一一再现,“大胆地摆脱了钟表时间和物理空间对文学作品的束缚,成功地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心理时间”包括了所有的过去,现在的每一个新时刻都是依个体的经验意识对过去的积累,这样的时间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故而,只有在人的思维当中才有存在的可能。基于此,心理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人们过去的经历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人们现在的意志和欲望,影响了人们现在的行为,铸就了人们现在的人格。《手》中最能体现舍伍德·安德森特有的现代时空观的是主人公的精神顿悟,这同时也是直觉的最高境界,即自认为能洞悉生命现象与宇宙本质的刹那感受。主人公虽然总感觉自己年轻时被赶出家乡一事与自己的双手有某种
关联,但始终是不明其究(Al though he di d not understand w hat had hap pen ed h e f elt t h at t h e hand s m ust b e t o blam e.o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脑海里反复出现那些愤怒的人们以及他逃亡的那一幕,并且历久弥新。在与少年乔治·威拉德散步时,他的双手“慢慢地溜了出来”放在了少年的肩头,当他准备“伸出手来抚摩少年”时,这种无意识的举动使他立刻面露“惊惧之”——多年前的那一幕突然在他脑海中重现,困扰了数十年之久的疑团竞让他瞬间恍然大悟。作者妙地运用了主人公对过去的“重视”,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并将过去的事件重新定位,使现在与过去、瞬时与永恒融于一体。
四、结语
舍伍德·安德森在创作中能从故事发生的普通场所或场景以及人物的不经意的动作或简单的手势中窥见故事“绵延的全部”,其创作思想与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不谋而合。《手》的篇幅很短,时间却在数十年间反复跳跃,其结构看似杂乱,但它们却因有某种内在的特质而被组合在一起,围绕共同的主题展开。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故事以介绍主人公当前的畸人状态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以超越理性的直觉去捕捉人物的瞬间,进而挖掘出人物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奥秘,令人物和读者在刹那间获得感悟,真正领会生活的真谛。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