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村名的来历
一是来自地理实体的变异,如丘、河、海(赵海、范海、吴海)等;
二是来自战争的遗迹,如陈、营、台、津等;
三是来自人类的向往和寄托,如富安、安乐、幸福等;
四是来自氏族的兴衰与多寡,如王堂、孙楼、李海、大王、小王等;五是来居民经营的类别,如店、铺、集等。
全县现有自然村1038个,据考证商代建村1个,春秋时期建村3个,战国时期建村10个,西汉时期建村2个,东汉时期建村1个,三国时期建村2个,唐朝时期建村15个,宋朝时期建村35个,金代建村1个,元朝建村20个,明朝迁民后建村769个,清朝时期建村89个,民国期间建村1个,解放后,因迁民建村56个。
在上述村庄中,众多名称都有着一段历史的来历,如鲁坊村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驿站。子路堤村是孔子弟子仲由所住之地。岩寨村、董营村和迷魂阵村是孙膑为大败庞涓所建。华佗庙村原是当地人为昭华佗之思而更名。《水浒》中祝家庄之地位于我县南部,现为甄台、李街、大寺、明堤、临河、西台、凤凰台并统称祝口村。
阳谷县寿张镇,有一个村庄名叫烟墩,据说此村最早建于商代,因这里曾经有烽火台而得名。阳谷县的烽火台作为古代军事遗迹被保存下来,直到唐宋元明时期仍发挥着作用,烟墩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张秋古名张秋口,原为黄河渡口,张秋因每至秋季河水猛涨,初名“涨秋”。五代时因忌讳水字,更名为张秋,北宋仁宗于景德年间亲临张秋巡视河务治理。因此张秋北宋史称景德镇。明弘治年间刘大夏受命后治河成功,孝宗赐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
西湖原名“孔家村”,明万历九年在村北建一石桥,易名孔桥。后因地势低洼黄河水涨时,易积水,又因在县城之西,故名。
金斗营,原为黄河码头,当时极为繁华,有日进斗金之说,故名。
定水镇,汉、唐时黄河经过此地,因地势高,河水漫涨时,止于此,故名。
高庙王,原名永康寨,明初曾在村东筑庙,又因王姓居多,故名。
阳谷县有很多与虎有关的村庄,如:石门宋乡龙虎村、闫楼镇石虎村、阳谷镇龙虎寨村、石佛镇前睡虎村、石佛镇后睡虎村、寿张原来有斗虎店、刘虎山。这些村庄的名称说明阳谷县历史上是有老虎的。
阳谷县村名由来举例
安乐镇王铁匠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大部分居民会冶炼技术,所打刀具质优量广,远近闻名,人称王铁匠,后沿为村名。
阳谷张秋镇窦营
据考,宋朝年间,于姓迁此建村,称岭子崮堆。明初洪武年间,窦姓与付姓迁附近定居,付姓称岭子崮堆为村名,窦姓称村名为窦庄。于姓改村名为于家海子。后官府为便于征税,把三村合为一村,元末明初,战争频繁,明军曾在此设营,因村中窦姓家族较大,故以窦姓和兵营更村名窦营。
阳谷镇刘灿明
明洪武年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三里庄。村中有白塔寺一座,因院主无恶不作,被村民刘灿明杀死,村民为示纪念,故更村名为刘灿明。
大布乡李化真
相传,明初此处曾由李姓建村,后盖一土楼,取村名为李楼。
西焦海
西湖的来历西焦海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据考明前叫金鼎李庄,因有一尊金鼎而得名,明代中期,李氏因子孙人烟不旺迁走,后焦姓搬来,故村名焦海,后因聚落扩大,分东西两村,此村居西,称西焦海。
葛海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此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命村名为葛海。
孟海
孟海位于阳谷县城东部,张秋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据考,原名决口岸村,因靠近运河决口处而得名。清初,孟姓迁居于此,后孟氏家族渐大,有因该村处在一个土丘上,更名为孟核,后任把核讹为海,称该村为孟海。现村分为两处村称西孟海,东孟海。
魏海
魏海位于县城南3公里。据《魏氏族谱》记载,魏智字允明,元朝翰林,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与其弟允忠携全家从山西洪洞县魏村迁居山东谷邑城南,环村挖海壕以防盗,故称魏家海子。而后十子各居一方,自成一支。后又在村后建村,故分前,后魏海。魏姓第五世分居,在魏海西边又建新村,称西魏海。
陆海
陆海位于阳谷县城东部,张秋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据考,明末清初,此村地势低洼,土地盐碱,白茫茫一片似海,故取名盐海。高姓迁入后,改为高庄。陆姓迁居高庄北部,取村名陆海。后因两村聚落逐渐形成一体,陆姓家族较大,统称村名为陆海。
蒋海
蒋海于阳谷县城东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考碑文记载,蒋成字孟居,因武艺高强,选进朝中为武将,后因作战有功,被封为元帅,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其子孙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莘县定居,以姓命村名为蒋庄。至明朝中期,第五世蒋孚,由莘县迁此,扎棚为屋,因扎三座棚,故名三座棚。后为防盗围村挖一道海壕,易名蒋海。
武堂
武堂位于县城东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据传,唐朝时此村叫五堂子,因当时村中有一个寺院,正堂塑有五尊武神像得名。
明朝此村分为五处小村,袁家景,王家道,张家胡同,董家花园,武家堂子。由于人口增多,五处小村连在一起,统称五堂,即今名武堂。
此村明末进士王大年的故里。王大年历任河南汝阳知县,甘肃巡按等职。回籍后修义学,置义田,乐善好施。
杨庄
杨庄位于县城东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张秋镇西龙王庙。后四世杨丰用迁徙居寿张镇东北安家,当时村东有杨树两棵,高数丈,杨姓遂以两棵杨树命村名双杨庄,后改为杨庄。
北台
北台位于县城东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
命村名为岳庄。清朝时,寿张知县在此筑一高台,每年立春这天,在此开迎春会,县官亲自扶犁耕地,表示一年开始,与民同耕,
所以此台声名远扬,又因为此台在寿张城北,遂更村名为北台。
史胡同
史胡同位于县城东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据考,明朝时期,史姓迁此立村,由于人少,边集中盖房,户户相连,盖成一个胡同,遂以史胡同定为村名。
赵升白
赵升白位于县城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据明万历年间碑文记载考,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定居,命村名为老鸹营,后来黄河泛滥,金堤常决口长灾。每上水时,众都集此商讨治水之计,因都姓赵,后更名为赵庄。在治水时,有个武秀才赵升白立了大功,他死后,众为纪念他,更村名为赵升白。
炉里
炉里位于县城南部,寿张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民
大部分有打铁技术,铁炉较多,遂定村名为炉李,后讹为炉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