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的七个过程
汉字的演变的七个过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演变,大致可分为甲骨文金文中国汉字的演变、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个阶段, “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也是汉字演变的七个过程。
一、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甲骨文发现时间实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商朝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甲骨文最早的作用是用于商王朝用于占卜的记录,为了更好的保留信息,古人使用龟甲或兽骨作为载体,讲文字刻画在上面。最原始的甲骨文按照事物的样子或特点,创造出能够代表这类事物的符号。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是刻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是商朝时期的遗物。甲骨文笔画复杂,象形意味浓厚,是汉字的雏形。
二、金文(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
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周朝时期,主要的文字载体是青铜器,先秦时期,人们对材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把铜称为金,因此就把雕刻在青铜上的文字叫做金文。金文的文字特点是象形的程度开始降低,笔画相对于甲骨文笔画较少,写起来和认识比较容易。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成熟,笔画线条更加流畅,结构更加严谨。
三、篆书(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小篆的产生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当时秦始皇也要统一文字(“书同文”“车同轨”),于是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进行简化,最后创制了统一汉字书写形式,也就是小篆。小篆的特点是构字线匀圆整齐,线条化,结构统一,定型化。篆书笔画粗细均匀,形体匀整,具有典雅庄重的特点。小篆是在秦朝的时候形成的,但秦朝这个朝代非常的短暂,15年的时间,所以小篆的通行时间并不长,但并不影响它的历史地位,小篆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汉字的第一次统一。
四、隶书(约公元前220年至公元250年)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画更加简化,结构更加平直,书写更加方便。为了书写更加简便,秦代时期隶书开始产生,但是通行在汉代,因此有秦隶和汉隶的区别。隶书的特点是它的笔画比小篆要更加简单得多,字线的弯曲变直,开始有了定型的笔画,横、竖、撇、捺;在字形方面是从圆变方,其实是比较接近现在的楷书隶书。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过渡。
五、草书(约公元1世纪至公元6世纪)
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发展起来的,笔画连绵不断,形体潇洒俊逸。汉末时期,草书开始出现,成熟在晋代和唐代。文字一开始一笔一划写,人们认为写得慢,那么有人为了写得快,于是把笔画连起来写,所以就产
生了草书。草书得特点是笔画连绵曲折,字形随意性大,难学难写难认。草书因为它的特点以及考虑到文字是具有传达信息,保留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成为主要的、通行的字体,只是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字体一直沿用流行到现在。草书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楷书(约公元250年至公元581年)
楷书在汉末出现,通行于魏晋时期。楷书保留隶书的字形方正,笔画趋向于直线,偏旁结构基本定型,字体更加简化。楷书成为一种比较规范的字体,一只沿用到今天,成为现在使用的正式字形。楷书的笔画更加规范,结构更加严谨,书写更加端庄。楷书是汉字的正体字,被誉为“字中之圣”。现在很多的硬笔书法,学生练习的都是以楷书为主。
七、行书(约公元2世纪至公元9世纪)
行书同样出现在魏晋时期,它是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包含有行楷与行草两种。 它比楷书放纵比草书收敛流畅率意生动活泼,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写行书最出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既有楷书的端庄,又有草书的流畅。行书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字体,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