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三大教学要素,也是影响职业院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程思政是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教学实践提出的明确要求[1],最新颁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工作要点》中更是明确指出,“交流各地高校工作经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公共英语课程覆盖面广,英语学习又是大学生接触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承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2]。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三教”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挖掘英语课堂育人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做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
教师、教材与教法是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三个层面,三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具体可分为“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本文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总结形成高职英
语课程思政体系、模式和机制,而不仅仅局限或计较于一课、一章、一节的“课程思政”融入。在结合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存在理论误区和实践误区,如何正确看待误区并逐一化解,是探索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教师的思想认识误区及匡正
部分教师曾经对公共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讲中西文化对比”以及“课程思政会影响教学进度”等。高职英语教师以往普遍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侧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而对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较少。部分教师认为“英语学科不宜实施课程思政”。即使现在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对待课程思政还是不够深入,没有从“大思政”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仅仅局限或计较于一课、一章、一节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思路比较狭窄[3]。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渠道的有效拓展,阻碍了英语课与思政课的协同发展,也影响了“三教”改革目标的实现。
针对以上认识误区,首先,英语教师要提高认识,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会议,格局要大、有大爱,积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其次,英语教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思想要与时俱进。最后,要明确教学的宗旨——思想与语言的使用优先于语音语调和语法的准确
“三教”改革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误区及匡正
苏
波,李爱华,刘
铮,王力辉,丁
雪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115009)
摘要: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层面探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误区,包括理论误区和实践
误区,并提出了对这些误区的匡正措施。结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改革,提出英语教学应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助推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育人。关键词:
“三教”改革;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 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517(2021)06-0022-04
收稿日期:2020-03-10作者简介:苏波(1982-),女,辽宁台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20-2021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LZY20377);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九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LNNZYJY202002A )。
第23卷第6期2021年11月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Vol.23,No.6Nov.2021
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以英语知识、技能为载体,推动语言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提高文化语境意识,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既要学生知识成才,又要促其精神成人,这将是公共英语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公共英语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政性。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英语教材内容充斥着中西文化、价值观的碰撞,教学中思政教育无处不在,要让“课程思政”变成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一种习惯。课上课下积极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五位一体”全面建设的重要性,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4]。这些都对英语教师的政治素质及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给自己充电,借着课程思政的清风,“润物”先“润己”。
二、教材的编写模式误区及匡正
以往,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材为了追求语言输入的“原汁原味”,大多由国外学者参与编著或参考相关英文网站,以“不变应万变”,与课程思政的需要不配套。涉及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发展等方面的思政元素不多。即使部分英语教材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但整体而言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其适用性有待考量[5]。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素材基本上都与学生所学专业或是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密切相关,但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很难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基础和个性差异,同时行业英语教材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对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颠覆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体系,以生活工作情境为主线,学习实用英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教师潜心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材设计和全新的教材体例,编著高职英语教材。近几年,教研室成员编写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教材《生活情境英
语》、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宠物专业应用英
语》、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汽车专业英语》。在
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
的结合,教研室又编写了《农业职业英语》等系
列教材。教材开发要实现两个功能,即知识传授
和育人。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实现理论与实践、历
史与前沿、显性与隐性的整合。教材的编写应遵
循以下原则:
(一)结合专业建设,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
素养
编写《农业职业英语》和《农业职业英语拓
展教程》,以提升职业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结合
中国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我院重点专业建设
选材,覆盖了校园生活、电子商务、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生态旅游、酒店服务、现代农机、现
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环境规划和求职等主
题。单元主题的拟定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宗旨,
即“基于科普、适度深耕、适当模糊专业界限、
体现农业特”。在保证专业英语适度、够用的基
础上,又兼顾弥补公共英语短板,实现公共英语
和专业英语的共同提高。
(二)深化文化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教材选材将中国文化精华与西方文化精髓有机
融合,适当增加了体现中国特事物、中国优秀文
化以及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及发展成就的素材。例如
《农业职业英语》第一单元的补全对话(“A Good Method to Learn Chinese”学习汉语的好办法)及术语匹配“职业规划”、“大学生创业”等,既服务于
“一带一路”建设,又符合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
情;第二单元的阅读文章(“E-commerce Sector Is Booming In Rural Areas”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蓬勃发展);第十单元的阅读文章(“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特点),以及《农业职业英语拓展教程》第八单元(“Mo⁃rel Mushroom Cultivation”中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等。
《农业职业英语》和《农业职业英语拓展教
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程》到了与思政教育语言素材之间的契合点,
在完成高职英语课程既有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
语言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场交
际能力),最大化提升英语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利
苏波等:“三教”改革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误区及匡正23
用程度。
三、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误区及匡正
(一)显性的思政或者“硬思政”
课程思政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自然融入,不能过分的牵强。否则就会因为略显“生硬”而造成一定的违和感,从而降低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方面,部分英语教师专注于一篇文章阅读、一个话题讨论的“课程思政”融入,并且认为显性教育大于隐性教育。作为综合素养课程,英语课在育人方式上与思政课不同。思政课是显性育人,而英语课是隐性育人。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儿,但更注重的是有效融合,且英语教学融入思政的形式具有多样性[6]。以聚焦家国情怀、聚焦社会发展、聚焦专业精神、聚焦三观塑造为主旨,将英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二)单一方法的课程思政
在当前的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讲授法。虽然讲授的内容拓展了一些,但是教学效果依然有限。因为讲得再好,也只能在认知层面达到转变或者认同,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让学生在行为层面有所表现,所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忽视引导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课程思政实效,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重视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主要涉及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两个维度。但实际上,我们当前把课程思政的焦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和讲授环节,忽视了第二课堂。而在这些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恰恰可以丰富手段、增加深度、提升效果。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可以通过成立英语社团开展英语角,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辩论赛、励志歌曲演唱会、职场情景剧汇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好形式。
结合当前的实践经验,这里只列举了几个方面的误区。这些问题不是全部,随着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探讨更多的问题。
以笔者所教授的动物医(药)学专业2019级学生为例,在2020年春季网课期间,结合抗疫的社会大背景,英语教学团队通过线上授课,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兽医相关的业务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求职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以unit6单元设计为例,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进行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
表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思政
目标
1.掌握医护英语的有关词汇、短语和句型(挂号、问诊、开
药等);
2.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用法(练习:医生对病人的建议;假
如我是一名“逆行者”);
3.掌握常见动物疾病缩写和兽药的英文表达(比如ASF,
FMD,AI等)。
1.听:能够听懂简单的与医院就诊有关的词语、对话和短视频;
2.说:能够根据提示,谈谈自己对如何保持健康的理解,并
根据教材内容做出寻医问药的短对话;
3.读:能够通过略读专业英语小短文获取关键信息,读懂描
述常见疾病介绍的英文;
4.写:能够使用虚拟语气和教材的重点句型结构仿写病例证
明和请假条;
5.译: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借助网络搜集学习资源,
翻译简单的有关新冠病毒防疫知识的短语或句子。
1.引导学生具有防控疫情的坚强斗志,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2.医护接待礼仪、兽医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与掌握;
3.中、西医文化对比,树立正确的医学文化观;
4.小组成员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1.课前
结合热点问题在学习通开展班级话题讨论。例如,安排学生观看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视频,让学生提炼要点,然后回答相关问题,以此来普及新冠病毒防疫知识,正确认识病毒所带来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In order to keep healthy,what should we do?”
(1)重视课程导学,讲明作业要求、线上活动积分、评价方式、作品示范,强调过程考核。
(2)引入疫情讨论和英文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疫情。
2.课中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
结合教材和课外视频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做出寻医问药的小对话,讨论中、西医文化,树立正确的医学文化观,“医者之心,仁者之心”,并由此延伸到职业英语素养和理论知识,展开“中兽药”及兽药残留问题的相关讨论,在讨论中学习职业英语,而不是“填鸭式”灌输。
3.课后
除了常规作业之外,布置学生观看励志抗疫英文视频“We Are All Fighters”,让学生深切体验在国家危难时刻应该展现怎样的态度,以此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在教学中,从课前导入、难点巩固、主题升华及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继续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创新性地加入学生预防疫情英语录屏作品展示和投票环节,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鉴于学生的基础,教学评价的侧
重应该首先为思想性,有家国情怀;其次为创新型,具有批判性思维;然后为逻辑性,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最后为语言、语法正确,用词准确。
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不仅适用于一个单元和文章的知识点(从主题、听说、词汇、篇章、写作等各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还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国家发展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要闻,将英语学习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紧密结合。
四、结语
关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误区,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国际知名度,英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以外,还需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优化教材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体化育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郭慧,李峻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J].职教论坛,2020,36(7):163-167.
[2]卢艳阳.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
[J].校园英语,2020(20):7.
[3]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
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4]顾晓英.教师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
中国高等教育,2020(6):19-21.
[5]黄运亭,黄瑞芳.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
改革探索——以《新时代大学互动英语》为例[J].长江师
范学院学报,2020,36(06):94-99,124.
[6]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2020,41(6):11-14.
Misunderstanding and Correction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s Integr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urriculum under the Reform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SU Bo,LI Aihua,LIU Zheng,WANG Lihui,DING Xue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Yingkou115009,China)Abstract: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s integr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from the levels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misunderstanding,and the corrective measures for the misunderstanding are proposed.Combined with th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it is proposed that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be continuously optimized,which promotes th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of public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reform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English teach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urriculum
〔责任编辑:薛全义〕苏波等:“三教”改革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误区及匡正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