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 父母心
父母心(2011-04-16 15:51:05)转载标签: 小说老作品父母心文化 分类: 作品信息 
                                             
  “张嫂,饭好了吗?我们晚上还要出去呢。”
    一家之主老周这会正舒舒服服地在饭桌的上首端坐着,差使着保姆张嫂,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做东家的特权。一天八小时在公司里演够了驯服的众角,回到家里关起房门总可以做个土皇帝了。
    “没好吧?不急,不急!”老周又这样拖了一句。
    老周在家里可称是个货真价实的实权派,瞧他那不紧不慢地拖着的那句可把在他家帮佣了有二十二年的张嫂催得心慌了,经验告诉她,这句话的实在意思是“怎么搞的?快!快!!”张嫂毕竟是个麻利人,要不,周家可容不下她这二十二年呢。不一会工夫,两菜一汤全弄舒齐了,忙乱中都未忘记每样炒菜在搁糖前先各自捞出一勺——周先生的宝贝疙瘩阿平不爱吃搁糖的菜。
    在张嫂吧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光看那信封上的字,尽管张嫂不识字,可她也知道是乡下的儿子福生写来的。她几乎是带着一种不耐烦的心情看着东家慢吞吞地用绒布擦净眼镜,慢吞吞地展开信纸。
    “……妈,翠琏说啥也要一架缝纫机,还非得上海蝴蝶牌的。她说要不,就不上我家门!天呀,瞧这些乡下姑娘,口气还真不小呢!”这句话可不是信上的,是老周自己加上去的插话。“你那儿子也真是,好象你这当娘的在上海享清福似的。张嫂,可别太宠着孩子,挣下的几个钱还是自己买点吃的补补身子吧。牛吃草,鸭吃谷,儿孙自有儿孙福……妈,你可不知道,翠琏和我有多好,她,还让我摸她的手呢……哈哈哈……”东家笑得摘下眼镜抹眼泪,连师母也笑得直不起腰,笑声中张嫂慌忙地摆好饭菜,红着脸躲进厨房去了。
    “乡下人毕竟乡下人,一台洋机都可以买进个媳妇了。要我们阿平投胎投到这样的人家,我可真要哭死了。”妻子怜悯地瞧着张嫂为老先衰的身影说。不过丈夫鼻孔里一个轻轻的“哼”,就把她的自我得意之情吹散得一干二净。
    “我们阿平就是投胎投错了,要再差几步投到楼下二哥那儿,哪怕就是虹口妹妹家都比投我们强。看,就这半年工夫,他俩的儿子女儿都飞走了,一个在芝加哥一个在洛杉矶,说不定人家现在正在边品着可口可乐边自得其乐:‘要我们投胎投到阿平身上,可真要哭死了’呢!大哥也真是,一样的亲侄子,再多保一个出国又能多用掉他几个钱呢?怪道都说美国人最小气,最不认五亲六戚。看,这下连着去了三封信都不见回信。”
    妻子却插嘴了:“谁让你做事太绝,当初大哥一连来了四五封信,你就一个字也不回人家,还一本正经把信都交到领导上,人家老二就不像你那样板板六十四。”
    “你少说几句,光会放马后炮!”老周不耐烦地打断了她。而今也不知怎么搞的,他想关起门当土皇帝都当不太平,妻子开始越来越不服他了,他“说了算”的次数好像也越来越少,可怕的是连他自己也感到自个经常“老‘車’失匹”(“車”读“ju”,上海方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就这件事说,对老大是做得太绝了些。
    可话能这样说吗?五十年代那阵,谁敢沾“美国”这个边?老二算啥,正因为他不像老二那样一根肚肠通到底,才没扣上右派这顶帽子呢,这已是很不容易了。像他这种出身不硬的本来就该夹着尾巴小心做人。再说他这一贯的小心谨慎,用妻子的话“板板六十四”,还不是为了阿平,那婚后十二年才得的唯一的孩子!打二十二年前他把儿子那粉红的小身子搂在怀里时,就暗暗对天祈祷,他要对得起儿子,那由他赋予生命、与他血肉相连的儿子!事实上,远在儿子出生以前,甚至在他周某本人尚未成婚以前,他已经为了儿子,作出过一番牺牲呢。那差点成为他妻子的第一个女友,就是因为身子太瘦弱了以致使他担心,他有可能无法享受到当父亲的欢乐,于是他咬咬牙终止了这段如诗如画的罗曼史。他可万万没想到看上去又能吃又能睡的结结实实的妻子在婚后竟纹丝未动,总算谢谢上帝,到了婚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儿子不慌不忙地来了。
    真不可思议,儿子与他是如此相像,简直是他自个的翻版,难道生命真可以复制?难道世上真有“重生”?
要他能再重生一次,他可有那么多未遂的心愿要了结:首先,他一定得为自己设计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童年完全是一片灰,不堪回首。
    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三,这个位置是注定得不到父母的特别宠爱的,父母一般总是特别宠爱老大或最小的。外国铜匠(钳工)出身的父亲在闸北开了爿百来人的铁工厂,钱是赚了不少,然而整天忙在生意经里,对母亲和家人却又吝啬又苛刻。那时他是多么羡慕住在他家隔壁的一个与他同年的美国小男孩帕克,一个牧师的儿子。他有那么一大堆玩具和图画书,还有那么深的父母的爱。小帕克常常一蹦一跳地牵着父母的手出去游玩,他可永远没有这样的福分。特别令他羡慕的是帕克的一套金属建筑材料玩具,盒内还配有小螺丝刀、小扳头,借助这些小工具可以装配出楼房、坦克、起重机……那阵他常常梦想着,哪天要是他也拥有这么盒玩具,他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要是他果真能重生一次,他将对自己的职业都要重新选择一番。当初,可能那盒建筑材料玩具的启发,他极想选择“建筑”专业,可父亲坚决不同意。那个年月,最有用的事学会怎样赚钱。于是,他只得违心地选择了“经济”。唉,他这一生遗憾的事可多着呢……当然,重生是不可能的,一切唯有在儿子身上加倍偿还了。儿子刚满四足岁,他就迫不及待地替儿子买来那盒金属材料玩具,叁元一盒,想不到童年那个美梦原来竟是这样便宜!遗憾的是儿子对这套玩具不感兴趣,不到三天,那些个小铁片已给扔散得残缺不全。儿子的玩具太多,他不稀罕!儿子时运不好,刚出生就遇上了自然灾害,亏得后来市面上有高价商品供应:奶粉、蜂蜜、桔子汁、鱼肝油样样都有,只是价钱贵得吓人。他一月一百元的工
资再加上妻子六十五块工资不算少了,可要买高档品,还是吃不消,亏得故世的父亲名下那一季度四百来元的定息归他独个享受。大哥早年出国谋生,二哥又是右派,周家自然是不会承认这个“逆子”的,妹妹又出嫁了,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这笔钱归他独自一人自然天经地义。可到了六四年,时局不对头,小四清已开始了,为了儿子,他咬咬牙硬是把全部股息放弃了。儿子是块晶亮的水晶,他可不能玷污他。他还竭力让儿子回避住在楼下的二哥,表示他们一家与这右派没有任何瓜葛。可不是吗?在二楼扶梯口他还装了扇腰门,真个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呢。为了儿子,他在单位里甚至可以整整八小时不说上一句话。俗话说:祸从口出嘛!他在单位里没有朋友、没有知己,他只要有儿子就够了!直到今天他还心甘情愿地在领导手下做一名驯服的众,尽管领导像走马灯样换了不少,从“造反派”、“工宣队”、“军代表”直到原来“”前的老领导,他一直是个老老实实的公民,无论是当初对走资派的“大批判”还是后来的批判“四人帮”,他都一律用正楷写成端端正正的书面发言交到党支部。当然这难免使他有时弄得十分难堪。有啥法子呢?为了……儿子呀!
    门“砰”一下推开,儿子回来了,手里高高举着一个纸包。
    “爸、妈,我朋友小李给我弄来条牛仔裤,温州走私贩那儿弄来的,四十块。”
    四十块一条布裤子!老周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儿子却煞有介事地翻过裤子拍拍那块钉在背后的铜招牌:“瞧,真正的美国狗头牌呢!”他哪知道爷老头要比他识货呢。这种裤子他在四十年代末就见识过,不过那时一般人都不屑于问津,唯有那些外国烂水手和阿飞才穿这种包屁股牛仔裤。
    “你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是什么时候?那阵克林奶粉都摆在地摊上卖,现在还得凭外汇券呢。”妻子又在动摇他的绝对领导权了。
    “这种裤子在美国卖得挺贵,那边合成纤维不值钱。现在人民币有得买乐得用脱几张人民币,将来我到了美国要参加什么派对(家庭舞会Party)的,也不至于显得太土……”
    听儿子这口气,好像当爹的有着用不完的人民币似的。
  “跟你说过几次,送你去美国是让你读书去的,不是让你去开什么派对。”
    “哦,别这样正经了,爸爸,你自己从前就享受过,见识过,现在倒对我讲官话。”
    什么话呀?他哪阵“享受过”、“见识过”了?
    “别哄人了。爷爷是老板,你 和电影《子夜》里的小少爷一样,喝喝酒、跳跳舞……”
    瞧,现在的青年,只懂得电影里那一套,哪懂得生活?那阵他为了能读到一所不收费的公立大学,不是和几个同学不顾动荡的时局挤在三等舱里千里迢迢去了重庆?抗战烽火一起,与家里断绝了一切音讯,连吃饭都发生问题,他就和同学们边工作边念书,全靠着自己努力才完成了学业!那段生活给予他的帮助最大。现在不是大家都在夸他精明能干,可他心里明白,他并不是生来的机灵鬼,重庆那段困苦独立的生活却令他得益匪浅!
    “得了,翻出那些陈谷烂芝麻的事啥意思?和人家那几个整天叼香烟、不读书的孩子比,我们阿平还真不错呢。”
51去哪玩    妻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阿平虽说是独苗苗,可父母的话还是听的,从不敢有自个主张。这回这条四十块的裤子,只要他当父亲的说个“不”字,他也不敢买下的。直瞧着父亲勉强点点头,儿子才匆匆地扒下几口饭,回自个屋试新装去了。
    儿子二十二岁了,要漂亮啦!二十二年,一眨眼工夫,在他还未来得及好好为孩子设计一番未来之时,儿子已经长大了。说实话,儿子一诞生,他就为他计划好未来——培养他当个建筑师,了却自己年少时未遂的心愿。可孩子运气不佳,还未受启蒙教育就遇到“文化大革命”,可也全亏了他几年小心谨慎地做人,他们一家竟奇迹般在“摧枯拉朽”的“大革命”隙缝中逃脱出来。可有件心事从此却日夜挂在老周心头:上山下乡。
于是他像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样早早地做了准备。那阵由于“伟大旗手”,搞文艺特别吃香,可以免去许多风吹日晒的皮肉之苦,他替孩子买了把小提琴,还特地打破不与人来往的惯例,托人在《智取威虎山》交响乐剧组请了个小提琴老师……无奈儿子对小提琴不感兴趣,学了好一阵还拉得像杀鸡那样刺耳。不过此时的老周已学聪明了,他发现决定孩子将来前途的根本不在于有什么“一技之长”,而在于有无什么“一官半职”的背景。他开始广交朋友。由于张嫂烧得一手绝妙的无锡菜,他的餐桌上居然也有了几个红领章穿军服的嘉宾,好容易火候差不多了,只等他在适当时机开口要求给儿子在交大或同济安插个名额,一切又都改变了:高考制度恢复了。凭考分入大学也好,爽爽气气地不用看人脸,儿子幸好还只有初三,一切还来得及重新开始。儿子还算争气,起先傻乎乎的偏爱考什么中文,让他给着着实实地训了一顿:这年头耍笔杆子还有啥出息,当然是理工好,吃香。他老周当初要不听父亲摆布,现在也不会整天和算盘打交道了。儿子虽说连考三年都落第,可考分却是一年近似一年,去年那次高考已与录取线只相差三分了。眼看老周这一大心愿就可以了结了,可而今的事,过一个礼拜就出得一个新花样。也不知怎么一来,送子女出国留学也成了件时髦事,这可真叫老周悔极了。谁让他当初做得太绝,与大哥一刀两断,而今一点弯也没法转了。眼看着二哥的两个孩子都让大哥给保出去了,事到如今,他也只有厚着脸皮给大哥写封“是我错”信了。大哥倒也爽气,高高兴兴地回了封信重叙兄弟之情,可待他话入正题——提到阿平赴美自费留学之事,大哥却开始推托了,说他已保了老二的两个孩子,再保一个经济搭不够。后来,索兴连回信都没了。这不是吗?三个月前去的信至今天
都未收到回信。好像故意要刺激刺激他,妹妹的女儿也飞走了,让妹夫的兄弟保走了。绝望之余,他决定去求妹妹的小叔子,虽说关系是远了点,可多少总沾着点亲,现在他只剩下这最后一招了。这阵妹夫那位兄弟正好在上海,他这么急着催张嫂开饭,就为了饭后去宾馆拜访拜访这位隔壁亲戚,联络联络感情,还横下心花了一百二十块买了支野山参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