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分为
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分为五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基层单位级。
一、国家级应急预案
国家级应急预案是由国务院组织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国家级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3.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4. 应急保障措施;
5.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二、省级应急预案
省级应急预案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省级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3.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4. 应急保障措施;
5.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三、市级应急预案
市级应急预案是由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市级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3.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4. 应急保障措施;
5.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四、县级应急预案
县级应急预案是由各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县级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3.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4. 应急保障措施;
5.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五、基层单位应急预案
基层单位应急预案是由企业、学校、医院、社区等基层单位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本单位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3.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4. 应急保障措施;
5.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总结:
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按行政区域划分为五级,有利于明确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突发
事件应对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从国家级到基层单位级,每一级应急预案都是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进行具体规定,以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在实际应对过程中,各级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共同构建起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有力保障。
>我国有几个省级行政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