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读后感怎么写必有近忧的上一句
《身边的国学读后感之一》
国学,以前在我眼中是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东西,就像那云端的仙子,只能远远仰望。可自从接触了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我才发现,国学就像一位亲切的邻家老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就拿课本里的古诗词来说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每次读到这句诗,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幅乡村田园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满树金黄的梅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像是在炫耀自己的饱满。杏子呢,也不甘示弱,一个个长得肥嘟嘟的。麦花一片雪白,就像下了一场小雪,而油菜花稀稀拉拉地开着,这一景象简直是大自然这位画家最得意的作品。我不禁想,诗人范成大当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被这乡村美景迷得神魂颠倒呢?也许他正坐在田埂上,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眼睛里满是对这景的喜爱。
再说说国学中的那些经典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为了救一小鸭子,自己差点掉进池塘里。这个故事乍一看很普通,但是细细想来,这小孩的善良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可能连帮同学捡起一支笔都懒得做,和这个小孩比起来,真的是差得太远了。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在教室里,同桌的笔掉了,就在我的脚边,我却假装没看见。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惭愧。国学中的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国学里的智慧也很让我佩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说得太对了。有一次我只想着当下玩得痛快,作业都没做就跑出去疯玩。结果到了晚上,面对一堆作业,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国学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我犯错的时候,默默地给我指出来。
不过,我也有个疑惑。国学里有些道理是不是太老套了呢?就像“父母在,不远游”。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要出去闯荡,寻自己的梦想。如果一直守在父母身边,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但是呢,我又觉得这里面也有它的道理,父母年纪大了确实需要我们的陪伴。哎,这国学还真是让人又爱又纠结啊。
总之,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我在这个充满智慧和故事的世界里畅游,虽然有时候会被呛几口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我想,我会继续在这条国学的道路上探索下去,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的宝藏呢,你说对吧?
《身边的国学读后感之二》
《身边的国学》,嘿,你可别小瞧了它,它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百宝箱,在四年级下册的时候突然闯进了我的生活,让我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国学里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哎呀,每次读
到这句诗,我眼前就像放电影似的出现了一大片荷塘。荷叶多得像数不清的绿小伞,一直延伸到天边,和蓝天都快接上了。荷花呢,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像火一样,娇艳欲滴。我就想啊,杨万里当时是不是就站在一个小亭子里面,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一边扇风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诗呢?说不定他还会对着荷花大喊:“荷花啊荷花,你咋就长得这么美呢!”我感觉自己要是能穿越到那个时候,一定要跟他一起对着荷花吟诗作赋。
说到国学中的成语故事,那也是相当有趣。像“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我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那个丢剑的人简直是笨到家了。船都已经开走了,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他在船上做个记号有啥用呢?可是后来我一寻思,自己有时候也会干这种傻事。有一次我在图书馆书,我记得那本书在某个书架的第几层,结果过了几天图书馆重新整理了书架,我还是按照原来的记忆去,怎么都不到。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就是那个刻舟求剑的人嘛。国学故事就像一个警钟,时不时地在我脑袋上敲一下,提醒我可别再犯傻了。
不过呢,国学里有些东西我还真不太理解。比如说那些文言文,什么“之乎者也”的,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一样,让人头大。我就想啊,古人干嘛非得把话说得这么复杂呢?直接简单明了地说不好吗?但是,当我慢慢去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故事和含义的时候,又觉得文言文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一旦你解开了,就会发现里面藏着很多珍贵的东西。
国学中的道德教诲也对我影响很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时刻提醒着我。有一回我和朋友闹别扭,我想把我不喜欢的一个小玩具送给她,当时我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一想到这句话,我就犹豫了。如果我不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可能不喜欢啊。于是我就换了一个我自己很喜欢的小本子送给她,我们又和好如初了。国学就像是我的生活小导师,在我人际交往中给我指点迷津。
总之,这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魔法棒,点一点我的生活,就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虽然有时候我对它有点小抱怨,觉得它有点难搞,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对它充满了感激。我想,我会一直跟这个“国学朋友”混下去的,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国学通呢,哈哈!
《身边的国学读后感之三》
《身边的国学》,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国学,不就是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吗?”可当我真正深入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国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掘越觉得惊喜无限。
课本里的那些古典诗词真的是绝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一小孩子在田野里欢快地奔跑着,眼睛紧紧盯着一只黄的蝴蝶。那蝴蝶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飞到这儿,
一会儿飞到那儿,最后“嗖”的一下飞进了油菜花丛里。孩子们在花丛里啊,怎么也不到,那着急又可爱的模样就像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时候一样。我就在想,诗人杨万里是不是也是个很有童心的人呢?也许他当时正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偷偷看着孩子们玩耍,然后灵感突发就写下了这首诗。这让我觉得国学离我并不遥远,它就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里。
国学中的历史故事也特别吸引人。就说“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吧。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忍让廉颇,而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之后,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两个人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鲜活。我想啊,如果现在的人们都能像他们这样,有一颗宽容和知错能改的心,那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啊。可是呢,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并不是这样。我曾经看到过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步。这时候我就想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但是又怕他们觉得我多管闲事。这国学里的故事有时候在现实中推广起来还真有点难度呢。
再说说国学里的那些传统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像一句励志的口号,时刻激励着我。每次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到这句话。就像上次我参加跑步比赛,跑着跑着我就觉得累得不行了,腿像灌了铅一样。可是一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过呢,我也在想,是不是所有时候都要这么拼命呢?有时候适当地休息一下会不会更好呢?这国学里的思想有时候也让我有点纠结。
还有国学里的礼仪文化。我们现在虽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一板一眼地遵循所有礼仪,但是有些礼仪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见到长辈要问好,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我以前见到一些不太熟悉的长辈就会躲起来,现在就会主动打招呼。可是有时候我也觉得有些礼仪太繁琐了,比如古人的作揖、跪拜之类的。在现代社会,这些礼仪是不是可以简化一下呢?这国学里的礼仪文化还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总的来说,四年级下册身边的国学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在现代生活中不断思考和成长。我想,国学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我们就像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不断从河里汲取知识和力量。虽然有时候会被河水呛到,但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去探索这条神秘的大河,你觉得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