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课题:《银杯》《牧歌》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歌曲《银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重点学习曲目。歌曲《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牧歌》是内蒙古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典型蒙古族长调歌曲,旋律舒展辽阔,节奏自由,歌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由于牧歌独特的音乐韵味,著名作曲家瞿溪贤将其改编成一首无伴奏合唱深受人民喜爱。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看,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表现力较强,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因此在本节课中,采用形式多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同时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做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歌曲,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方法:示范欣赏对比模唱讨论评价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银杯、哈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课堂:
1、师生问好 草原牧歌歌词
2、教师蒙古族舞蹈。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蒙古族师:幻灯片播放蒙古族的图片
3、教师对图片简单的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视频)
二、欣赏歌曲
1、师:歌曲的速度情绪?欢快活泼
2、歌曲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3、朗诵教师示范(赛勒日外咚赛)
4、学生随音乐小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随钢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师生共唱)指出不足之处(注意音准)倚音和下滑音。
2、试着加上第二段歌词。
3、完整的随音乐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
1、赛勒日外咚赛。(切分节奏 213)
2、朋友们敬请干一杯(下滑音)
3、最后一句
4、随伴奏完整演唱有感情的演唱(请你边唱边想象这个美丽的画面)(学生可举杯,但是注意蒙古人举杯是把杯子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的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5、表现(敬酒仪式,载歌载舞)
6、短调特点,定义
五、欣赏《牧歌》:
1、欣赏牧歌对比蒙古族的艺术家在唱装饰音时有一种独特的发音技巧叫“诺古拉,演唱者发音时咽喉与口腔复杂的抖动发出颤音。
2、欣赏瞿溪贤无伴奏合唱《牧歌》。谈感受
3、对比长调短调。讲解长调和短调的区别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短调: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4、对比听辨。
六、总结蒙古族民歌在我国众多民歌中独具特,其中的长调更是深受艺术家的高度赞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更多好听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银杯》当中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