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端午节吃什么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
  “五黄”
  “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其实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邪佞之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赶邪佞毒、求吉祥。
  三白一红
  “三白”——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一红”——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汤红)。
  端午节时,阳气才开始抬升,百虫开始活动,邪佞之气很盛,古人及采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驱虫、蛇、蝎,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菖蒲酒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
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别称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赶邪佞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
  1、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舟是吉祥的快递,香囊是快乐的包裹,端午炎热的天气,已被欢乐屏蔽,你当然乐不思“暑”!
  2、层叠叠的粽叶层叠叠的香,粘稠稠的米饭粘稠稠的思,红通通的枣儿红通通的运,热乎乎的粽子热乎乎的情,喜庆庆的端午喜庆庆的过哦!
  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4、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真诚的蒲节祝福!
  5、花瓣雨飘过,把花心留给你,四季风吹过,把枫叶留给你,当月潮涌过把欢乐留给你,夜深人静时刻,把深深的祝福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上海吃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