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核心问题,指的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也是学生无法当即处理但拥有一定探究意义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在当前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中,问题的散乱、浅表以及封闭,导致对话出现“固化”现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核心问题可以把整堂课的知识内容沟连在一起,具备贯穿整节课的价值。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设计好核心问题,那么整节课呈现出来的成效就会相对比较高。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也会发挥出民主、统一、交互、深刻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层面设计核心问题,促使对话变得“活络”起来,推动学生理性意识和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对话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2)09-0031-03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2.09.010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关系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的高效性。但是,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随意性比较强,没有明晰化的指向,甚至还有一些零散和浅层的问题设计,这些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降低了学生数学认知的生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出核心问题的目的是剖析事物的根本,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架构上设置对应的情境。
在提出核心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强化问题设计的针对性、统一性、交互性、典型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对话教学中,问题是其导向力,问题的优劣也决定了数学课堂整体的质量和效率。结合现状来看,低质量的问题依旧存在于对话课堂当中,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一、提出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因素(一)问题的零散性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很强,通常情况下,数学学科都会恪守知识的发生脉络和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弄清楚知识的发展脉络,更没有提出有效的问题。学生无法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探究和解析,他们所能获取的只是一些散乱的知识内容。
(二)问题的浅表性
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应该是一个从浅层到深层、从表面到本质的学习过程,如若数学问题一直停留在知识的浅层,那么学生不需要思考,或者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够处理对应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不会由此得到进一步加强。相对比较严重的是,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总是提出一些和学科不相
关的“问题”,即“是否”“对错”的确定性和评判性问题。
(三)问题的封闭性
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良构问题,一类是非良构问题。良构问题一般都有着明确性的要求、一致性的处理方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里,不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属于良构问题,学生只需要查询和阅读一些文本内容或是仿照例题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进行解答。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题是固化的,他们只需要循着一条解题思路,就能够了解和处理对应的问题,获取对应的答案。二、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价值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把核心问题当作载体,把良性对话当作主体,将构建知识体系当作教学宗旨。核心问题是引领一堂课的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它不仅决定了对话的动机,指出了对话的思绪,而且规定和约束了对话的内容和目的。基于核心问题,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具备其独特的优势。
(一)师生的民主性
在对话过程中,除了师生双方了解问题之外,对话还是一种民主性的展现,它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学生平等尊重自己的老师。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把自己和学生投放在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究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单向的推进关系,而是双向的共存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研究,思维在对话中碰撞,共同演绎精彩课堂,教学更高效。学
惑。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但这一个问题就能够代表很多个问题,拥有着统领全课程的功能。基于核心问题的背景,课堂的结果大多都是板块式的,或者是回旋式的,空间相对比较大,格局相对也比较高。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章“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连加的题目是按照什么顺序运算的?(2)连减的题目又是依照什么顺序计算的?(3)借助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你可以做出“53-45+66=”的计算题吗?这三个问题促使课堂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重点,优化了课堂的整体构造。
(三)学习的交互性
对话教学具有其典型特点,这种特点的呈现,就在于对话教学所展现出来的互动性,而核心问题引导的对话教学就让这个特征变得更为明显。其中一个层面,设计核心问题的时候,其情境的创设都比较现实,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无法在独立探究的过程里,明确正确的数学知识答案,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
另外一个层面,核心问题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结合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形式进行知识层面的延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要把互相学习、互相教学当作课堂的学习习惯。
(四)思维的深刻性
专家在研究“对话教学”和“核心问题”的时候,提出教师应该借助数学教育协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够更明确、更深层、更完整、更科学地运用思维,促使思维变得理性化,使得精神变得理性化。核心问题强调了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学生提供了足量的课堂空间和学习时间,学生能够从浅层的思考中逃离出来,从固态化的对答题中逃离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扩展,能够往高处和深处思考,从而持续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核心问题就可以设置为: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列竖式?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算理?学生能够借此认知到算法的多样化,明白算法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提升对数学的认知。本质性的知识,其实就是知识的根基和知识的核心,它是一种能够延伸再延伸的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知识的本质内容,设计对应的核心问题,指引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和“辩论”以及“质疑”,然后再“从表层出发”对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寻到知识探究的生成意义。
比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负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负数进行认知。比如设计这样几个核心问题:(1)生活中相反关系的量是怎样的?(2)正数和负数是什么样的关系?(3)负数的大小该怎么看?(4)依照负数所呈现出来的意义,负数是什么样的数?这些问题隐藏了负数的写法、负数的大小、负
数的定义、负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负数意义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需要让学生结合问题的探究,通过比较和分析,体会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只有明确了这样的概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负数知识的本质。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本质和正方形的本质,并在对比探究中,把这两类图形区分开来。教师可以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它们有联系吗?”有学生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理解图形的本质,沟通图形间的联系。(二)关键方法设置
针对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的情况,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关键性的方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进行一场深刻性的记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使用关键方法的时候,提出核心问题,然后借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掌握关键性的学习方法,完成主要方法的内化和转移。数学课程里包含着不同领域的数学策略:一般性的策略,就是分析出规律中的猜想和明确策略型的方法,指的就是数和形之间的结合;独特性的策略,指的则是计算里的“举一反
转变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回想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推理过程。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里,到和圆面积相同的图形吗?你觉得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可以借助猜想、推理、验证来得出答案,然后在互动的过程中对圆的面积进行推导。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在设置核心问题的时候,就要把握数学的关键方法和数学化的意识,提出对应的问题:你会怎样感知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你觉得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探究和分享的时候,可以选择直观建模的方法来思考研究。
(三)经验的设置
学习数学的时候,无法离开经验的获取,学生通过生活、知识、思维所获取到的经验对学习起重要的作用。奥苏泊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要明确学生已经获取到的知识理念和经验,并据此教学。事实上,数学学科应该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育,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学生的经验生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能够借助某一情境,提出对应的问题。情境:小红的母亲买了60千克大米,吃掉了总数的后,这袋大米还剩下几分之几?如果又吃掉了 千克,那还有多少千克?
核心问题:“和“ 千克”有何区别?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够结合分数意义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情境问题进行解析吗?
学生能够在分析和实践的过程中,从已知的知识经验中,明确新知,并感受到对话教学所带来的温度,最终掌握分数混合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又比如在学习“认识一百以内数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协助学生构建起“数字”知识的表象。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10只羊圈一份,这样的10份就是100只,你能想象出来吗?学生在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中,行了研究;推理型的对数学的深度思考进行研究;模型型的标明了数学的彰显情况。这三大理念建构成了数学的基础。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背景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一张纸,按照不同方式对折出新图形,虽然新图形形状不同,但都表示 ,为什么?对不同的纸进行对折,折出来的新图形形状不同,但也都表示 ,为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析,学生就能够从浅层方面逃离出去,关注深层和本质的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拥有不同的教学思路。需要明确的是,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对话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课堂分类,教师不应该运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认知到问题的本质性,掌握对话的真实性和思维性,持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康梅蓉.剔除思维问题 发展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为例
[J].学周刊,2021(28):129-130.
[2]王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作用和途径[J].知识窗(教师
版),2021(09):55.
[3]田三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
2021(10):108-109.
[4]吴金选.凝练核心问题 促进深度学习——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
心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第二课堂(D),2021(10):26-27.
[5]吴敏.以“核心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J].教育艺术,
2021(10):33.
1 51 5
1 51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1
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