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有哪些人称代词“人家”的语义与语言的主
观性
人称代词“人家”在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灵活,含义丰富。“人家”有三个常用义项,分别是:泛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意同“别人”;专指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相近于“他/他们”;说话人指称自己,等于“我”。“人家”除了以上的三种意思之外,还有“你”的意思。“人家”不同的指称受说话者情感以及视角选择的影响。我们将从语言的主观性的表现解释“人家”的语义。
1.“人家”的词汇意义
1.1“人家”的基本义项称呼自己
“人家”的基本义项是泛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意同“别人”。“人家”所指代的对象并不具确定性,只是将自己或某人排除在外的其他人,没有具体到是谁。例如:
结婚登记查询①她最忌讳人家说她的东西买贵了。(老舍,《正红旗下》)
例①的“人家”是相对“姑母”而言的,泛指“姑母”以外的其他人,并不是具体指哪个人。
1.2“人家”专指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扩展义项
“人家”专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相近于“他”或“他们”。这是基本用法的延伸,“人家”指称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特定的一个或几个,有明确的对象。例如:
②顾八奶奶:(美在心里)你也讨厌,就你没规矩。瞧瞧人家,(睃了一眼刘小和张乔治)人家多有情份,多么文明。(曹禺,《日出》)
例②中的两个“人家”指代的都是“刘小和张乔治”,相当于“他们”。虹猫仗剑走天涯主题曲
1.3“人家”指“我”的扩展义项
“人家”转指第一人称“我”,指说话人自己。例如:
③鸣凤噗嗤笑道:“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哪儿还有工夫说闲话!”她说了又要走。(巴金,《家》)
例③中鸣凤用“人家”指称自己,“人家”相当于“我”。
1.4“人家”指“你”的临时语义
在对语料的考察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家”还有相当于“你”的用法,用在两人并且谈话的内容也不涉及第三者的对话体中,指说话人的对方,也就是听话人。这种用法非常少见,是“人家”在语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临时语义。例如:
帝国时代2hd联机④白薇:刚才听得小弟弟说,你有了很好的太太,还有了可爱的孩子了,像我这样一个游丝似的系在人间的人,何必再来破坏人家的幸福呢?(田汉,《湖上的悲剧》)
有的研究者认为“人家”指“你”的用法,在相关词典释义中没有提到,有所缺漏。对此,我们持不同看法,编入词典的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法中概括出来的稳定意义,不包括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临时意义。作为临时语义的“你”是不必收录词典的。但这并不排除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人家”指“你”的用法被大家普遍使用,从而稳固为固定义项的可能。
2.语言的主观性与“人家”的语义
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建立起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彼此间存在的关系。人称代词一般以说话人为中心,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并以此为视角观察其他的人或事物。人称代词的选择和使用跟说话人的情感和视角选择有关。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人称代词“人家”不同的指称,即“人家”建立起的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之间不同的联系,同样是受说话者情感和视角选择的影响。
2.1语言的主观性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认为,语义是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一个表达式的语义值不仅是一个实体的固有特征,还与人们的主观识解
有关。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学派都强调语言不仅仅是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语言具有达意和表情的双重功能,表情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人家”语义的扩展就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人家”相关语义的产生跟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情感有关。
2.1.1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是指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说话人一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看成中心,对客观情状加以观察或者叙说。“视角”反映了人们控制和运用注意的认知能力,可以影响语言的表达。如果说话者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就会引起相关表达的变化。例如:
(1)《现代汉语词典》在桌子上。
(2)桌子上有本《现代汉语词典》。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这两个例子讲的是同一个现象,但两者的视角不同。例(1)的视角是《现代汉语词典》,着眼于《现代汉语词典》,例(2)的视角是桌子,着眼于桌子。由于视角的不同,造成了观察结果的不同。我们在看待某个事物的时候在视角方面有选择的余地。
2.1.2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语言有表情功能,能传达出使用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等。例如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能表达出使用者对被指称者尊敬的态度。语言中的代词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
2.2“人家”相关语义产生的原因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了什么
视角不同决定所指对象不同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人们的认知视角发生转换,同时会传达出使用者暗含的主观态度和微妙的心理感受。人称代词“人家”因为使用者视角的不同,决定了“人家”所指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它的语义不同。“人家”产生不同语义的原因主要是视角的选择,同时还有表达说话人立场、态度和情感的需要。
2.2.1“人家”他指
我们把“人家”泛指“别人”,专指“他/他们”统称他指。就人称代词
来说,说话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指称自己或者自己以外的人,这是常规视角。把自己作为观察的中心,自己以外的人就是“人家”。同时站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视角来看,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是“人家”。说话人对应“我”,听话人对应“你”,第三者自然对应“他/他们”。“人家”就获得了具体的所指。“人家”他指采用的是常规视角。“人家”的这个指称用法伴随着一个把被指称者归为外
人的心理活动。对外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也应该礼貌。从“人家”的常规视角来他指,暗含了说话人疏远、客气、尊重的立场和态度。例如:
⑤过年时候,人家都高高兴兴的。我总把年夜饭留一份给丈夫,孩子也把好吃的挟到爸爸碗里,给爸爸吃。我们不是过年,是受折磨呀!(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例中说话人与被指称者都是不亲密的关系,应该疏远和客气。从说话人的角度看待说话人自己以外的所有的其他人,就是其眼中的“人家”。
2.2.2“人家”自指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种用法只限于对话体。“人家”指“我”时发生了视角转换,说话人站在听话人的立场,以听话人为视角,从对方的角度称自己为“人家”。说话人跟听话人本来是“我”跟“你”的对应关系就变成了“人家”跟“你”的对应关系。在具体的语境中听话人眼中的“人家”就可以指说话人“我”。用“人家”指“我”有着一定的心理基础。说话人由于羞涩、委屈等原因,不便于直接使用“我”,而是将自己从一定的情景中跳出来,想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势,力图把同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疏远化。在这种心理活动的作用下,说话人发生了视角转换,使人家具有了“我”的语义,同时还产生了一些附加彩意义。“人家”指“我”,委婉地表达出娇羞、撒娇、娇嗔等之情,显得亲切、俏皮。例如:
⑥陆大可瞪了女儿一眼道:“我看上有什么用?着急的是我闺女一个都看不上!”玉菡撒娇:“爹,人家说过了嘛,一辈子都不出嫁,一
辈子都守着爹!”(电视剧《乔家大院》剧本)
例⑥是父女之间的谈话。玉菡站在父亲的视角来称说自己“人家”是出于女孩子的害羞心理,向父亲撒娇。
2.2.3“人家”对指
“人家”对指主要是受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数量及谈话内容的限制,跟视角转换无关。使用“人家”对指时,更多的是一种语用策略,表达出说话者或讽刺或忧伤的情感。例如:
⑦“有困难了吧?怎么不来我?”刘舜尧挡在冯梅的面前,作出十分关切的样子。“人家是大官,咱老百姓高攀不上。”冯梅冷冷地回道。(《有你,没你》)
例⑦中冯梅为了表达自己的讽刺,不用“你”,而用“人家”来指称听话者。
人称代词“人家”语义丰富,具有人称代词的所有指称可能。“人家”能泛指“别人”,能专指“他/他们”,能转指“我”,能转指“你”,这跟语言的主观性有关。“人家”语义的扩展受到说话人的视角和情感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