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课文笔记
冀中的地道战文章分析
一、基础知识整理
1、字音
(1)课后字音
侵qīn:侵入 侵略 侵害 侵占
略lüè:侵略 粗略 大略 战略
筑lüè:建筑 修筑 筑路 筑巢
堡bǎo:堡垒 碉堡 地堡 暗堡
党dǎng:党员 党章 结党
丘qiū:土丘   沙丘 丘陵 丘墓
妨fáng:妨碍 妨害 无妨 不妨 何妨
蔽bì:  隐蔽 遮蔽 掩蔽 屏蔽
陷xiàn:陷阱 陷坑 深陷 陷害 诬陷
拐guǎi:拐弯 拐角 拐点  拐骗
(2)多音字
任:rén任丘        rèn任务
踏:tà踏步        tā踏实
zhòng 播种    zhǒng 种子
zuān钻研      zuàn钻石
mèn沉闷      mēn闷热
2、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把守关隘,万人都不能抵挡。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反义词(意思相反)
封锁——开放     妨碍——促进  隐蔽——显露  坚固——松软
迷惑——清醒    破坏——保护  毒辣——仁慈
4、近义词(意思相近)
封锁——封闭   妨碍——阻碍  坚固——牢固   警戒——戒备
迷惑——困惑 地道的近义词  防备——提防  毒辣——狠毒
二、文章分析
①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分析:
(1)第一自然段:日本在冀中进行“大扫荡”
(2)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阻绝交通
(3)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大扫荡的目的
(4)交代背景——1942到1944,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
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分析:
(1)第二自然段:应对扫荡,产生了地道。
(2)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地道产生的原因
(3)承上启下
③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为下文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做了铺垫。)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
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分析:
(1)第三自然段:地道的作用
(2)作用:保护自己,更好的与敌人作斗争。
(3)第一部分(1-3)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与敌人作斗争。
④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地道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固。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分析:
(1)第四自然段:地道的样式和特点
(2)对地道进行了说明:
A、从总体看,地道十分隐蔽:在街道下面和庄稼地下面。
B、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
C、构造齐全:地洞众多,可以住人、拴牲口、搁东西、做厕所;气孔通到地面,人住在里面比较舒适;出口隐蔽,防守严密,敌人不易进来。
⑤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象地写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