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图画不单是简单的文字说明,且可以拓宽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美感。”直观、形象的图画比文字更能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们大多数孩子没有去过台湾,日月潭对他们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利用日月潭的风景图画来导入这堂课,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让学生被优美的风景图所吸引,进而对认识日月潭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让他们学习本篇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寒号鸟的图片,问:“小朋友们,这只小动物你们认识吗?猜猜它叫什么名字?”由于寒号鸟的样子长得像鼠类,而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寒号鸟了解甚少,很难联系到这只小动物的名字里带有“鸟”字,在学生猜测一番后告知他们它的名字叫“寒号鸟”。听到它的名字,再结合图片看看它的样子,图文之间形成一种反差,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利用图画等直观的演示法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感受,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首先接触的就是课文的标题,从标题上“做文章”进行导入,既可以使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
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点,它在一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但其成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它需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来设计。以下,笔者就结合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听课所得的启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有效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就是指老师在立足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创设形象生动且能作用于学生的情境画面,进而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此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增强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导入过程中,出示一组西双版纳的动态风景图,利用多媒体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配乐讲述:“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登上开往云南的列车,去参观迷人的西双版纳,这里四季如春,有高高耸立的佛塔,精巧的竹楼,悠闲的孔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你们想去参加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吧!”这样,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之下,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由此将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创设情境不是简单的课文再现,而是借助所创设的情境,伴随着音乐、影视和教师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入情入境,进而入文入理。
摘要:
课堂导入对于一堂课的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一堂新课的开端,也是师生情感融合的桥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特点并结合语文课的学科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胡青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
一、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二、巧借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三、紧扣标题,明确教学重点
巧妙导入,激活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式
37
如在教学古诗《咏柳》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诗题中的“咏”字进行理解:教师首先讲解“咏”字是一个形声字,“永”表音,“口字旁”表义,接着让学生根据字形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咏”的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难理解“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那么诗题“咏柳”的意思就浮出水面:诗人“歌颂柳树、赞美柳树”。抓住“文眼”能让学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也促使课堂更高效。
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面不够宽广,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复杂的内容,学生难以从字面上理解其中内涵,那么教师也可以采取释题导课法,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就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在学习新的课文前,可以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重现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预热。
如低年级学习汉语拼音时,结合多媒体展示上节课所学的字母,利用“摘苹果”或者“开火车”等游戏形式导入,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如,在学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时,先出示《掩耳盗铃》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交流自己学完后的感受,教师由此顺势导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方法,借助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脑海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正驱使着他们去探索新知、学习新知、获得新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课时,就可以运用提问式导入法。首先,对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老虎和狐狸对你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你们觉得它们俩谁更厉害呢?”学生必然认为
老虎更厉害,教师继续设置悬念:“可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里,狐狸可比老虎威风多了,这只老虎不但不敢吃掉狐狸,还乖乖地听从狐狸的指挥呢,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们纷纷摇头。此时,教师翻开课本《狐假虎威》这一课,告诉学生:“答案就藏在这篇课文里,咱们一起去课文中探个究竟吧!”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以这样层层递进的设疑方式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可以让呆板的课堂活跃起来。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音乐导入新课,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能活跃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春天》这篇课文时,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欢乐的歌曲,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感受春天的美好,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再如,《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听,”播放《黄河船夫曲》,“听完这首音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用“应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澎湃、汹涌,使学生对黄河有初步的印象,接着教师揭示课题:“我们从音乐中听到的更多是黄河水的汹涌,黄河的澎湃,这首音乐的名字叫《黄河船夫曲》。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用语言文字来赞颂黄河船夫的文章,齐读课题——《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题中黄河的“主人”指的就是黄河船夫——黄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如果能恰当地使用音频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恰如其分的氛围,那将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这堂语文课更加有效地展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其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文本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巧妙、合理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只有将课堂导入这把“锤子”敲得准、敲得有力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热情,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1]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戴彩平.先声夺人 曲调先成——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3).
[3]黄成钧.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01):16.[4]陈丽红.小学语
文课堂导入方法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1):83-83.[5]关列娟.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教学方式浅析[J].学周刊,2019,(03).
参考文献
四、复习旧知,温故引出新知
五、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六、利用音频,增强课堂活力
38快速学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