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教研论文·
让课外阅读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朱丽红
【河南省濮阳市第八中学,河南 457000】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练好写作基本功,笔者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并以生动活泼、
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搭建阅读与习作的桥梁,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读书习惯;以读促写
一、导言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要想有新颖脱俗、生动有趣的表达,首先要有独特的思想见地和丰厚语言的积累。一个人的思想见地除了跟他的阅历有关,更重要的是源于广泛的阅读。只有博览书,撷取古今中外知识的精华,才会博古通今,拥有开阔的视野。要想让学生习作妙笔生花,胸中要有丘壑,就要学会积累素材。郭沫若说:“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只有获得了充足的材料,才会有话可写,才不会出现习作时搜肠刮肚,像挤牙膏似的艰难无比的现象。而习作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大量的语言材料,是学生习作达到言之有物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更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结果读书不少,但收效甚微。另外,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割裂开来的现象,致使习作教学耗时低效,学生习作水平低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课外阅读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多种途径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多数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而是对看电视、玩手机、上网打游戏兴致很高。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1]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视线从屏幕转移到书本上来,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巧讲书中故事,激发阅读期待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语文课上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故事讲到悬念处,戛然而止。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班里讲故事,讲完后,教师故意询问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故事的,
以此引发其他学生的好奇。学生会说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老师可趁机引导其他学生阅读这本课外书。比如,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位学生绘声绘地讲述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其他同学。故事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对这个同学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知道了这么好的故事,当他说是从《中国神话故事》中读到的时候,我就趁机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并告诉他们下次请其他同学分享读到的好故事。这样,学生们读课外书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精心布置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让学生处于浓厚的书香氛围中,也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可以在教室内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读书园地”专栏,展示一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像《闻一多醉书》《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的雄心壮志;还可以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让学生随时能拿到书阅读,创造一个身边即是书,只要愿意读,便可信手拈来的阅读环境。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阅读。
作者简介:朱丽红,女,河南省濮阳市第八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11教研论文·
(三)开展读书活动,激发争先意识
利用学生爱表现自我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班级开展系列读书评比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竞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手抄报评比”、“迎新春诗会”、“清明节诗会”、“我与书的故事”演讲比赛、“庆六一”诵读比赛、“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中队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举行成果展示,增强阅读自信
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让学生对阅读有持久的兴趣,需要不断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举行读书成果展示能让学生看到读书的效果,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因此经常开展读书成果展示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把每天的“阅读记录卡”装订成册,配上精美的插图和封面,进行展示;开展“阅读存折”展示活动,比一比谁阅读的书目多;以读书的数量为标准进行“小小读书童”、“读书小明星”评比。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适时适量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
在学生有了极大的阅读兴趣之时,教师要能够及时为他们推荐适宜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饥饿”之时,有“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精神成长之需。另外,给学生推荐的书籍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以给他们推荐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图画书或绘本,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死了一百万次的小猫》等。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结构独立、情节有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像《一只孤独的乌鸦》《爷爷一定有办法》《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小学中年级段的孩子注意力时间逐渐延长,可以推荐一些反映孩子学校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其中有《淘气包埃米尔》《非常女生》《非常男生》等。也可以推荐一些科普知识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增强,高年级段可推荐篇幅较长的一些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如《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岳飞传》《名人传记》《海伦·凯勒传》等。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增强孩子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等。
另外,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把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适时推荐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书籍,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比如: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之后,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了《猴王出世》,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阅读,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书阅读中,达到学以致用。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有了良好的读物,还必须有高效、适宜的读书方法,才会使阅读真正见成效。有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也读了很多书,可就是习作时用不上,作文也没什么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很多阅读是无效的,他们读的书虽不少,但是读过的内容则如过眼烟云,在大脑中几乎不留什么痕迹。他们只是为了读而读,没有对读过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对习作帮助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促进他们习作能
力提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对名篇佳作应该采取精读的方法,而对于书报杂志可教给学生采用略读的方法,只需粗略地看一遍,也可兼用“跳读”的方法,不必细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阅读时,还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批注或课外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记录卡,做摘抄,也可模仿写作,这样会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成果。
五、家校联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能够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但它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经过天长日久、持之以恒的阅读,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使量变达到质变,提升语文素养,提高习作能力。而家长在学生的成长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交流,调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配合,与老师一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要求孩子每天用15~30分钟时间读课外书,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为了让家长能够配合老师,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可以让学生每天填写“每日读书一览表”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页数。中年级增加“摘抄好词佳句”栏目,高年级增加“写读书感悟片段”栏目。在读书记录卡上,设置家长评星一栏,让家长每天针对孩子的阅读情况评星、签字。
老师在学期末根据家长的评价情况,对孩子读书情况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这样既使孩子坚持做到每天读书,又让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将阅读进行下去。
12·教研论文·
(二)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读书时动笔圈点、勾画、批注,尤其是读书后摘抄好词佳句,或者写读后感,更能提升读书的效果。
鼓励学生的名言(三)养成读书“三定”的习惯
“三定”指定内容、定时间、定阅读量。我们要根据年龄特点给孩子定好阅读的时间、数量和内容。“定内容”即根据课标制订好读书计划,定好读书书目;“定时间”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好读书的时间,持之以恒地每天坚持;“定阅读量”指孩子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定好读书篇目和每天读的页数。这样长期坚持,有利于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必需。
六、巧妙搭建阅读和习作的“桥梁”
为了真正让学生能从课外阅读中读有所得,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让课外阅读更有效地促进习作,教师还要注意搭建阅读和习作的“桥梁”。
(一)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俗语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丰富的语言积累在习作中的重要作用。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达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境界。背诵名篇佳作、摘抄好词佳句都是语言积累的好方法。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深厚的情感积淀,学生的习作便会摆脱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的局面。
(二)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2]可见,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所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然后在自己习作时加以运用,达到学以致用。[3]
(三)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读写迁移
丰富的语言积累、大量的习作知识,为学生的习作储备了足够的“动力资源”,阅读中获得的表达方法也仿佛为学生写作插上了翅膀,但是要让学生习作这架“飞机”起飞,还须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习作训练,才能让学生翱翔在自由表达、畅写心声的天空。
1.阅读之后写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部作品,他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千差万别,造就了思想世界的多姿多彩、百花齐放。所以读完一本书或是一个故事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诉诸笔端,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与习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2.抓住时机勤练笔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是为了在习作中运用,所以教师要在阅读课和习作课上经常做一些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比如,春天到了,让学生诵读朱自清的《春》等描写春天的文章,背诵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片段,摘抄优美的词句。然后让学生描写自己眼中的春天,用上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词句。这样,学生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就能被盘活,成为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所用,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3.读写迁移巧仿写
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仿写,如开头、结尾、结构布局等各方面的训练。我们还可以采取“读多篇写一篇”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仿写,即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或写作方法相类似的几篇文章,再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另外,学生名篇佳作读得多了,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这些名家的语言风格、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增添彩。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读书,多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课
外阅读习惯,并进行具体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同时把课外阅读和习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以读促写,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七、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展有效阅读,在阅读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进行语言积累,同时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表达方法,做到读中有写,以读促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学生在科学的读书方法指导下,阅读量大增,四年级突破了150万字。大多数学生由过去的“怕”作文到现在的乐于习作,习作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更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多篇作文相继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的读书方法、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的语言积累、巧妙的读写桥梁使学生在习作路上神采飞扬,一路欢歌。
参考文献
[1]王克勤.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7.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