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场所捡拾手机后转账如何定性芹菜香干怎么做
作者:***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手机支付功能的日渐强大,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能备受考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宝、等账户绑定银行卡的特性,通过更改支付宝、账户的密码达到侵吞被害人银行卡内钱款的目的。各地案例层出不穷,法院判决的定性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类案子不能一刀切,应个案探讨,行为人取得手机的方式、更改支付密码的数据来源均应考虑,从而综合判断行为的定性。
关键词:特定场所 捡拾手机 转账 定性
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案情简介
催款函范文 2015年12月,邹某、毛某在乘坐出租车时,坐在后排的邹某拾得一只苹果5S手机(价值人民币1785元),并用家乡话告诉了坐在副驾驶的毛某,毛某不信,邹某把手机递给毛某
看过后,二人下车。在宾馆,毛某发现邹某捡到的手机未设密码,相册中有身份证照片和银行卡照片,毛某通过上述信息更改了手機的支付密码。毛某和邹某商量通过转账转出5000元平分。后由毛某操作,分多次从被害人绑定银行卡的账户转出5000元至邹某、毛某的账户。该手机至案发前一直由邹某使用。
河豚毒 二、分歧意见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本案邹某、毛某在出租车上拾得手机,后通过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更改手机支付密码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以下二种意见:
1.邹某、毛某的行为性质是侵占和信用卡,但因侵占手机的行为,数额未达到定罪标准,仅以信用卡罪一罪追究邹某、毛某的刑事责任。
1.1捡拾手机,后占为己有是侵占。邹某、毛某在出租车上捡拾的手机系之前的乘客遗忘在出租车上的,该手机属“遗忘物”,邹某、毛某的捡拾行为系侵占。《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虽然邹某、毛某均具有非法占有该手机的主观故意,客观上行为人在案发前一直拒不交出该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手机。但因该手机价值人民币1785元,未达到侵占罪入罪标准。所以,邹某、毛某捡拾手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