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节选)》课文助读鉴赏
《唐山大地震(节选)》课文助读鉴赏
文意鉴赏: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从报告文学名篇《唐山大地震》中节选的课文,仍然具有杰作的气派。它的气派主要体现为:作者熟练地驾驭重大题材,描写大场面与刻画小细节结合,精到地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了生活中普遍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一、选择典型事例,以一当十
唐山大地震后,救灾的感人故事成千上万,《唐山大地震》一书也写到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事迹。而节选的课文选取了囚犯救人、盲人救灾与宣传以及临时组建的大户的合与分三个事例。
这三个事例迥别于一般救灾故事。挖掘出这些事例中的人在巨大灾害来临时的特殊表现,就能独到地展现人们思想深处的隐秘活动,使作品散发出独特光彩。
二、大场面与小细节交互
唐山大地震是天崩地裂的大事件。《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巨作离不开对大场面的描写,也离不开对大场面与
小细节的交互描述。节选部分开头两段描写大地震发生后时时能够耳闻的声,然后描写周围的环境:到处是断壁残垣,看守所四周废墟中传出呼救声。这些是大的场面描写。接下来描写囚犯要求救人的请示与看守人员宣布纪律,并概述囚犯们救人的情况及囚犯抢救看守所炊事员高师傅的详细情况。这些都是细节描写。
三、通过特殊时期的事件,写出人性的复杂
报告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生动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时,通过精要的议论抒情,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比如“看守所”一节,写出了巨大灾难降临时,那些囚犯们心底里与生俱来的“善性”被激发出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逃跑。“‘方舟’轶事”一节,写大地震后势单力寡的个体难以克服困难时,人们自觉聚合,借助集体力量求生存。但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私有”观念又重新占据了人们的主流意识,那个“大户”不可避免地解散。这些描述令人深思。
文旨纲要
1.内容主旨:描述在巨大灾难降临时人性的突变:不同的人都会焕发出善心。2.写作线索:大地震发生后各种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
3.文眼:“从灾难的角度来观察”。
4.文章结构:用内涵丰富的引子引出三个典型场景故事,揭示人性的回归以及异化。
5.文意点评:人在善良、大公无私时变得特别可亲,然而,“私有”观念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课文特:新(旧)闻事实再现与文学描写相结合,在客观叙述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加以点睛般的议论和抒情。
作者介绍
钱刚,全国记者协会理事,作家。曾任《解放军报》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另有名作《大清海军与李鸿章》《留美幼童》等。
金章玉句
1.理解
从看守所四周的另一世界中,终于越来越强烈地向这片特殊的世界送来一片呼救声。
【思考】简要分析这句话描写的意境与加点词语独特的表现手法。
【解惑】这句话描写的是看守所这一特殊世界。大地震后的凌晨,起先是令人窒息的宁静,那是大地震过后一段时间里死一般的宁静,然后是那石破天惊的声音。“送来”一词,写出了囚犯听起来觉得很特殊的感觉,明明听到有人呼救,但他们因身份特殊而不能擅自前去施救。
2.分析
如此惊人的灾变,如此惨重的劫难,如此巨大的死亡和悲伤,我已经不能用正常的规范来思维。
【思考】请简要分析这个排比句的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前半句排比短语的三项,其实说的都是“唐山大地震”之“大”一个内容。因这次灾难特别“巨大”,所以作者不能用常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这为下文描述典型事件作了铺垫。
3.鉴赏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声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思考】这几段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鉴赏】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夸张以及象征的手法。先细致描写盲人资希圣在废墟中寻三弦琴的情景。当他踩到了那把琴时,自然发出了一阵乐音。这乐音在充满死亡气息的废墟上使“空气都发颤”,这是夸张;资希圣回了这把琴,也就象征着震后的唐山人将恢复生命的活力。末句也象征了灾区人奋力自救,努力减少损失决心和信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