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言的行动,弘扬着南丁格尔精神
用无言的行动,弘扬着南丁格尔精神
-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丁淑贞
  丁淑贞,女,汉族,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护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大连医科大学护理教研室主任,大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辽宁省著名护理专家。
  丁淑贞同志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余年,虽然身患癌症,却始终如一,忘我地扑在护理事业上。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3篇,主编著书9部,主持完成 "空气消毒法的观察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市护理培训讲课中,是位颇受欢迎的老师。她用全身心的爱,带领着全院千余名护理人员,团结奋进,使这支队伍连续十余年获得省、市"护理先进集体"、"优秀护理部"、"护理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获得院、市"先进工作者"、"科技标兵"、"优秀管理者"、"三育人标兵";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健康卫士";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 平凡的岗位融入了她对护理工作的赤胆忠心
  丁淑贞先后担任过普外科、烧伤科、神经内科等病房的护士长,虽然工作科室不同了,但她埋头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却没变。她常说:"南丁格尔舍去荣华富贵,到危机四伏的战场救护伤员,我们在医院多干点活算得了什么!"病人呕吐了,她不等卫生员来,就把地面拖擦干净;没有儿女的老人住院,她常常帮助洗内裤;当看到有些山区的老人内裤很破,她干脆就自己掏钱买新的给老人穿上,有的病人还以为是医院发的。
  担任护理部主任后,她没有在荣誉面前停步。她总爱说:没有集体就没有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她经常晚上很晚回家,坐上公交车就睡着了,到终点站才被周围的好心人叫醒,不得不重新坐回去。有同事开玩笑地说:"丁主任,您在岗位上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晚上回家以后该拔掉电源休息会儿了吧?!"她笑而不答。其实,哪有人知道,她在晚上挑灯夜战,刻苦攻读。用她的话讲:"白天琐事太多,只有晚上才能静下来好好地看看书,查查资料,才有思路想想问题,写写东西。"可想而知,她每天还剩下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二、哪里艰苦,哪里就闪烁着她的身影
  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她踊跃报名参加大连市抗震救灾医疗队,并被任命为医疗队长。她深知自己担子的沉重,不仅要完成救灾的任务,还要保护好每个队员的安全。地震后的唐山一片狼藉,医疗队员一下车,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护工作中,抢救幸存的伤员,为抢险受伤的战士打
针、换药。
在灾区,医疗队供应的食物全是压缩饼干、点心之类,队员们肚子发胀,吃不下饭。这时,她记起在去往灾区的列车上,遇到了同学,临别时同学给了她巴掌大的一个疙瘩头咸菜,并叮嘱说:"你偏食,用它提提味,多吃点饭......"她却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咸菜用刀切成小块,分给大家,有一个同志高兴得一下吃完了,还来向她要,才知道这不是集体供给的。而她自己一口也没有吃上。
  地震引起自来水中断,用水全靠井水,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白天用水多,一口小井的水远远不够用。为了能给同志们弄一点水洗把脸,她深夜里悄悄的约几个年轻队员,拿着小桶,自己下到井下,手摸着井底,将刚渗出来的水一点一点用碗装到小桶内。她在井下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起来的时候眼睛冒金星。一小桶水满了,让井上边的同志用绳子拖上来。大家在艰苦中享受着相互关心的快乐,她却从没有去想身处震区,黑夜里下到井底的危险性。
唐山地震时值炎热的夏天,白天温度高达39~40℃,传染病的预防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当时交通运输中断,物资匮乏,药材短缺,她就想到了中医记载有一种野菜"马齿苋"可以防治肠道传染病,于是就用午休时间,顶着烈日到处采集。她嘴唇干裂了,一道道新旧交替的口子时不时的渗出血来,加上又热又渴使她的 口部肿胀起来,张嘴时痛的要命,可她没吭一声,不间断的采"马齿苋"给大家煮汤喝,并送到灾民帐篷里。一直到抗灾任务结束,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患上肠道传染病,没有一个人意外受伤,队员们均胜利返回单位工作。
  2003年非典在我国首次爆发,我院做为大连市规模最大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理所当然的承担起抗击非典的主要任务。丁淑贞周密筹划,及时组织建起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不顾个人安危,扑在发热病房的第一线,有一次夜里,她在从单位回家的路上摔到了,造成腕部骨折。她生怕同志们知道,用白大衣遮住石膏固定的位置继续上班,没有休息一天。同志们心疼地劝她:"主任歇歇吧,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出问题的。"而她却说:"在这个时候,不天天看见你们,心里就感觉发慌。"
在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勇于抗击非典的同时,她也时刻不忘每一位守护在病人身边的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安全问题。
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分秒必争,向全院护理人员讲述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提高大家对防非工作的认识和防范技能。她还在我院第一时间内制定出"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范"9项,防非相关规章制度13项,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日程、周程等10余项 。就
连一张纸、一个处方的消毒、传递都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文字规定,并逐一落实到位,为大连市防非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受到省市专家检查的好评。
三、"舍小家,顾大家",把爱洒给患者、洒给同志
丁淑贞对工作一丝不苟,甚至给人一种近乎"苛刻"的感觉,但她对同志却是呵护有佳。在几十年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点点滴滴,她都清清楚楚的记在脑子里,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病房。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发现一些护理工作的不当:胃管粘贴的方式使患者不舒适;导尿管的长度和固定使患者不敢翻身......
护理员中临时工较多,文化程度低,丁淑贞不歧视她们,对她们格外关爱,经常组织召开护理员谈心会,认真倾听她们内心的疾苦和烦恼,并及时把院领导的关怀传递给她们,使她们安心干好工作。有的护士夫妻间闹矛盾了,她就披星戴月到其家中做工作,使他们夫妻和好如初。她还非常关心离退休护士,一旦得知她们生病了,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去探望,并深情地对在职的护士讲:"她们是我们的前辈,默默无闻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后代人千万不能忘了她们。"全院的护士长大会上她一再强调:凡是退休护士住院了一定要通知护理部,大家都要去探望,以示对老同志的感谢与关怀。可是面对自己的家人,她常常深感愧疚。
1985年她去日本研修护理,母亲突然去逝,特别理智的慈父,没有告诉她,研修一年回国后她才知道,回想起出国时,母亲身体还健康,想送她到车站,但她怕增加院里出车的负担,拒绝了母亲这小小要求。母亲理解的站在家门口为女儿送行......
她决心将对母亲的爱,倾注到年迈的父亲身上,可是一工作起来根本都顾不上这些。她父亲因重病住院,正好赶上医院作为省卫生厅护理改革工作试点,众多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父亲临终的那个晚上,因改革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下半夜她才从医院火速赶到父亲床前,这时慈爱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了......谁也无法猜测这一次沉痛的打击是如何噬啮着她的心灵,但在后来的工作中,每当她知道身边的护士父母生病了,无论工作有多忙,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其亲自去照护一下。 "我们一辈子都在照顾病人,自己的父母病了,一定要亲自去照护一下,如果有意外,就不会留下终身的遗憾。"说这番话时,她泪光闪闪。
丁淑贞是个不善言谈,不善交往的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而就是在家里的短短时间中,看书、学习,往往又占去了全部。家中的大事小事全落在丈夫一
人身上。丈夫说:"我最了解她,谁也改变不了她,她对别人极度热心肠,什么事都想做,什么事都爱管,可在家里就是个甩手掌柜。"丈夫理解她,最大的心愿不是吃上她做的饭菜, 而是她能早点回家,一起吃顿和常人一样的晚饭。
四、与病魔顽强搏斗,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1990年,我院一部新建成了一座有着900余张床位的18层住院大楼。为了缓解高层电梯人员拥挤的压力,刚启用时,医院要求6楼以下工作人员不做电梯。当时的护理部在12楼,要强的她每天上班都坚持走到12楼,常常累得两腿发软,气喘吁吁。有一天,她碰见检验科一位曾和她一起去过唐山的同事,看到她苍白的脸,说:"我敢打赌,你血素恐怕不足6g。"化验结果出来后竟然是4.5g/L。于是这位同事马上打电话告诉院领导,让她立即住院检查。当主管医生问其病史,何时发现腰部粗了,她却说不知道,因为从不用腰带,怕麻烦。医生说:"一个女人的心这么粗,病成这样子还不知道,你可真有点怪"。剖腹探查结果是巨大的子宫肌瘤导致的重度贫血。可是术后不满一周,她又忙碌在护理岗位上了。
医院的规模快速发展,总床位增加到千余张。医疗设施的改善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日益增高,她感觉到身上担子越来越重了。体力越来越差,常常出冷汗、发晕、有时呃逆。而她喝口水就算是休息,最后尿流血块不止,一熬夜就呕吐的时候才去看病。当大家得知她患了膀胱癌的消息时,护士们震惊了:这个铁人,从来没听说过哪儿不舒服,怎么突然患了绝症!原来她血尿长达5年之久,但从没向任何人说,吃点消炎药就扛过去了。
五、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护理内涵建设
在从"责任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中,她重视护理模式的内涵建设。为了有效的减少间接护理时间,进行了各种护理记录改革,如:创造设计出"医嘱备忘录",取消了有史以来的"医嘱本"。不仅节省了护士抄写医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杜绝了一个信息多个环节传递的失误。现已被各省市医院推广应用。
护理管理记录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有关部门曾经规定了护士长要书写有关管理质控的内容,总计9大笔
记本。当她发现太繁琐、太浪费时间后,就反复研究,设计出仅用一张纸的表格--"护理管理考评记录表",把9大本所需要的内容和"三甲"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标准的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量化为百分制。不仅节约了大量纸张的开销,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护士长,使她们有更充足的精力抓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至今还不时有省内外医院来信来函索取
这份表格的质控内容。
  她大胆对以往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取消了专科门诊设护士长的组织管理方式,制定建立了护理组长负责制,不仅节约了护士长资源,而且调动了年龄大、职称高的护士继续为护理事业发光、发热的积极性。继后又制定建立了病房护士长多科系的组织管理方式,即住院大楼同一楼层的两个病房、两个专科原设两名护士长,现只设一名护士长,并配备一名总责任护士,协助护士长共同完成病房的各项管理工作。总责任护士由护理骨干承担,直接参入护理管理实践。这为更多的护士提供了锻炼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也为今后选拔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同时有效的挖掘了护士长的潜能,保证了护士长岗位责任落实的水平;另外节约了能源,在物品方面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可。
  在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丁淑贞一鼓作气主持撰写了一套完整的我院第一部护理管理大全书--制度、职责、规范、标准,使全体护理人员干有目标,做有标准,查有依据,现已成为我院护理人员的工具书。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  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锐意改革进取
  我院在2000年接到省卫生厅护理改革试点的任务,她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经济杠杆的力度,进行了以护理奖金为突破口的全方位的护理改革。奖金分配是一项既难做又不易被人理解的工作,她深知这个担子的份量,却毫不气馁。在边干、边学、边摸索、边总结改进中,钻研制定出一套适合目前护理人员奖金分配的方案--"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为了将此方案更有效的落实到位,她又执笔撰写了"各护理单元绩效工资分配操作方法"和"护理质量与绩效工资管理",为我院护理人员提供了一套工作效率、质量与个人奖金分配相吻合的激励实施措施,不仅彻底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有效的遏制了改行转职的现象,使护理队伍人员稳定,得到了卫生部及同行的认可。
  在改革中,她一步一个脚印,又向着历次护理改革都没有解决的老大难--护理职称不到岗的现象进军。上什么岗拿什么钱,不论职称高低;创立了一个鼓励护士公平竞争的平台,增加了大家的工作干劲,在护理队伍形成了人人讲学习,比工作的新风气。以此为动力,她进一步改进各项护理工作,融入以人为本的精神,制定建立了各项护理规范制度和服务流程32项,用规范的护理行为,将护理的内涵服务通过外在性的服务显现出来,让病人感受到温馨和关爱。几年来,大连市行风办向社会发放问卷调查,我院的护理工作满意率均
达96%以上。
  创建和谐社会,护患关系是重要一环。她设计实施了许多人性化服务。如:亲自执笔编写的门诊的开诊仪式,为住院病人送上生日贺卡等,生日贺卡是她每个字、每个词,反复琢磨、修改而成的。每个住院的患者都会在生日那天,接到全体护士送上的生日祝贺卡。
  在深入病房中,她努力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创办主持"曾经是患者的我"全院护士座谈交流大会,换位思考,有的护士流着眼泪回忆自己生病的情景,讲述病人对自己 "挑剔"的看法,激发了护理人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岗位意义和职责,从善待病人的角度去提高服务意识。
丁淑贞深知: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护理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现代护理队伍年轻化、独生子女多的特点,行之有效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就显得非常重要。她设计组织了"珍惜生命的1800天"、"与健康同行"等护患座谈会;举办了"阳光宝贝节日快乐"小患儿与护士联谊会; "与你一块去长城"室外游活动等。护士把行动困难的病人用轮椅推到花园,模拟旅游的路线。每到一站为病人讲述祖国大好河山、特产、物质的同时,渗透着生命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使病人在游戏中,感受人间的关爱。有一位患者兴奋的说:"今天我的病好了一半。"为了发扬光大南丁格尔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她亲自执笔,写下了我院第一首护理队歌歌词--《天使之爱》,在05年全国护理工作大会上,唱响了全国。
几十年来,为了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丁淑贞同志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她常常说:"护理前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作为一名护理部主任,如果不以此向前发展,就是护理事业的罪人。"丁淑贞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在繁荣全国护理学术,提高护理人员水平诸多方面,起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今天仍患有重病的她,正带领这支有着千余名护理人员的团队,大踏步的迈向新的征程。
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