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责任编辑李诗E-mail: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改革策略探析
■杨广清1
余叶军2
摘要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已经成为“双减”政策践行者的共识,是“双减”工作的核心环节。减“量”不代表减“质”,对于数学学科,作业改革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科学认识学生作业的功能和价值,这样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关键词数学
作业改革
功能
价值
“双减”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教育规律的坚守,更是教育生态的重建;“双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作业改革始终是“双减”政策落实的核心环节。为什么要进行作业改革?对于数学学科,怎样进行作业改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为什么要进行作业改革1.作业改革是基于课程改革现状提出的必然结果。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作业改革实践,但各中小学校还存在以传统作业观布置作业,作业内容不能有效匹配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业管理流程松散等突出问题。
(1)教师的科学作业观尚未形成,存在理念偏差。
课程改革至今,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都不同程度地与时俱进,然而,与当代教育理论相适应的作业观尚未形成。在考试本位思想影响下,部分教师将作业视为课后习题,只让其承担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功能,遵循“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的原则,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性,具有同质性和随意性,没有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与需求,片面地从学生学习的内容出发,简单随意;还有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依赖传统的题海战术,以量取胜,导致学生苦不堪言,收效甚微。在错误的作业观影响下,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被动做作业,被迫做作业、抄作业等现象频繁出现。
(2)学校的作业研究体系尚未构建,专业指导缺失。
作业的布置与研究是教育教学完整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研究作业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从学校层面上看,很多学校对于教师布置作业的指导与管理几乎流于形式,没有重视布置作业的能力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关键地位,缺乏对作业布置的数量、难度、形式、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从教师层面上看,部分教师缺失教育教学主动性,未把布置和研究作业看作一项单独的、需要训练和提升的能力加以培养,不会研究,不愿研究。
2.作业改革是培养“完整的人”的必然要求。诸多研究表明,作业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完整的人”。然而,多数教师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工具。一旦出现这样的认知,
12
专
题
那么作业的表现形式往往整齐划一、题量过多、题型重复、机械训练,难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可以由此理解“完整的人”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作业是教育的一部分。“完整”地培养人,就必须进行作业改革。作业量与难度要符合学生生理、认知规律;作业内容要与学生生活进行关联,激发探索欲,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能力与品格。同时,作业是整个学习历程的一部分。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作业是课程和教学的自然延伸,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在更高层面上的“再实现”,不能像现在这样异化为对课堂教学知识的重复演练。因此,作业改革应当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做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反思、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塑造并向“完整的人”发展的过程。
二、数学作业改革的基本策略
基于当前作业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综合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探索与经验,笔者尝试为数学教师当下的作业改革提出如下策略。
1.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全过程,注重作业的评价功能。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全过程,遵循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设计理念,让作业发挥与众不
同的功能。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作业又是课堂教学补充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比如,对新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对技能的巩固训练,对新知识的拓展提高等。课后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进行恰当的书面表达、日常学习态度如何等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此外,作业减量提质,还要求教师做到评价前置,备课先备作业。评价设计不再是教学完成之后的活动,而要先于教学设计进行,其不仅要关注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可能性和学习的差异性,通过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切入点和生长点,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创造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环境。
2.关注作业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前的教学大纲仅仅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要在作业改革中加以落实,在作业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作业。真正的作业是学生为自己而做,起点是学生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给学生留一些创意性的作业,学生在做作业时可能会花一些时间,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一定能得到锻炼。
3.从课程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作业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程视角下的作业观体现“作业即学习活动”,即学生完成自我探究的过程,与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思想一致。课程视角下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一定的综合性和研究性,调动学生利用多感官去完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研究状态是学生深入学习与系统思考的最佳状态,因此,作业要能够帮助和促使学生经历和享受研究带来的挑战和快乐。教师最好能够做到自己设计作业。如果家校沟通路径畅通,家长们也
13
专
题
愿意参与,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之中。此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彼此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和同理心,这样的学习更加符合人性和经验增长的规律。数学作业应该顾及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有能力去完成,让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的学生有表达的机会。这不仅是为了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成,更是为了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养成。
学生有没有“会学数学”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作业改革应该关注作业设计的内涵。一是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作业应该能从各种具体的数学事实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结果、方法、思想,让学生从作业中能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脉络、结构,形成整体理解;二是要多设计一些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作业,让学生会讲道理,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设计作业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局限于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上,要多在能力提升和素养养成上下功夫。此外,作业改革应成为全校教师共同聚焦的科研课题。教师们通过系统研究,提升校本“双减”能力。针对作业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能出现的专业素养不足、专业判断力不强等问题,区域和学校层面应从教研、培训、资源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科认知的窗户,而要认识外面世界的更多精彩则需要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课后作业应是在课堂认知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应有助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轻量化只是数量上的精简,而非质量上的削弱。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体
现和应有效果。做一个快乐的自己短句
(作者单位:1.江苏省仪征市教师发展中心;2.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诗E-mail:***************
“减负”不“减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葛正艳
摘要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改进和优化。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立足学生数学实际水平,设计分层课堂作业;设计趣味数学课堂,加强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钻研数学教材内容,构建数学系统知识框架;优化教学评价,实现学生心理“减负”。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
教学
减负增效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把烦琐的数学内容精简、优化,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内
容,做到“少而精”,“减负”不“减质”,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立足学生数学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分层课堂作业
立足学生数学实际水平设计分层课堂作业,即遵循差异化原则。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最近发展区设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
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