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当今社会,公关危机事件呈多发性、复杂性发展趋势,如何以巧妙且妥当的危机公关策略来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富士康“N连跳”事件可以算是危机公关的反面例子,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员工自身存在心理问题,以及企业“人文化”环境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危机公关意识不强,内部沟通不畅以及在应对危机时表现得仓皇错乱等。本文从富士康“N连跳” 事件中总结出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以期减少企业、员工与普通消费体的损失,换回社会的信任,树立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富士康“N连跳”事件;公关危机;危机公关
一.富士康“N连跳”——企业形象受损,遭遇公关危机
近日来,深圳富士康的“每一跳”都牵动着公众的心,刺痛着关注者的神经。2010年5月25日,第11位富士康员工、年仅19岁的李海再次以自杀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5月26日晚,富士康又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从今年元月以来,富士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非正常死亡12人,公众称之为“N连跳”。尽管迄今未发现富士康存在应对法律责任的证据,但舆论已开始质疑这些悲剧是否与它的工作压力和管理方式有关,富士康业已存在严重的公关危机,企业形象受损严重。。
所谓企业形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公众对企业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所产生的认知、感情、评价等的综合体现。它通过企业内在精神、外在行为和外显事物等表现出来。而公关危机是指社会组织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出现,导致其面临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关系环境,使得组织的形象受损,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危机状态。众所周知,在危机中,企业领导及公关人员最应懂得如何“化危为机”,但此次富士康的危机公关意识较差,
企业高层在应对外界质疑和批评时显得如此无能与软弱,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使企业形象受损、名誉扫地,造成严重的公关危机。
二.富士康“N连跳”的公关危机原因之刍议
富士康“N连跳”事件初期之所以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在于其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面临着严重的公关危机。笔者认为,此次富士康“N连跳”的公关危机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员工心理存在问题所致
42万人,这是几个集团军的兵力,说起来也甚是惊人,故富士康在深圳的食堂是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食堂。问题是这么多的年轻的工人聚集在深圳这家“血汗工厂”里,他们如同整个80后、90后一样
,他们有自身的特点,他们中大多心理是比较脆弱的。
在这种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他们这种心理上的孤立、这种孤独、无助的感觉,看来是长期得不到舒缓。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富士康存在,现在整个中国社会民众也好、官员也好,这种心理健康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一旦聚集“爆发”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
虽说富士康是“N连跳”,但大多数员工在这种极为压抑的环境中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有十几个青年选择自杀。由
此来看,这十几个青年在工作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大多因失恋或家里逼迫等外因成为自杀的,虽说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十几位自杀的青年所存在的承受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水平低、情绪易激动、对困难的极度恐惧等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2.富士康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与处理公关危机的迟钝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成为学术研究的议题由来已久。公共舆论要求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关心自身利益,还要关心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影响。于是,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企业开始认识到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重要性。” [1]
在今年年初的富士康第1、2、3跳的公关危机中,富士康方面似乎一直在强调它的无辜,但其言辞却并无多大的说服力,只能显示出其公关部门的无知与无能以及企业的不负责任的消极形象。在年初“跳楼事件”的声明中,富士康方面只是表面潦草解释员工自杀系自身心理因素所致,与企业无关。这不该是身为世界500强的富士康应有的素质,更不该是其公关部门所允许发布的声明。缓解危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极力出利己的证据以示无辜。而富士康并没有在证明其员工自杀的原因系自身心理因素所致,而是很“洒脱”地将还原真相的事情交予警方处理,而当事者却也真是“一脸无辜与无助”,这样的公关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怎能体现偌大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与良好的信誉?众所周知,在危机中,企业领导及公关人员最应懂得如何“化危为机”,但此刻却显得如此无能与软弱,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使企业形象严重受损。
5月25日,第11位富士康员工跳楼身亡,远在台湾的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终于“按捺不住”,立即来深圳工厂调查原因。据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这位以创造全球最大代工工厂而赚得巨亿财富的台湾首富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富士康无责。他表示,富士康与心理专家讨论后的初步结论认为,该公司工厂的管理并无问题,而自杀与员工天生的
个性和情绪管理有关。郭总裁的结论很明确,自杀员工天生的、内在的情感结构问题导致了这些悲剧,与富士康的工厂体制没有丝毫关系。而且,这位精明的台湾巨商深谙大陆的实际情况,以稳定为名规劝大陆媒体多从正面进行报道。很显然,富士康在此次公关中并没有担负起对自己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社会责任感较低。
而这种较低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也使富士康的危机公关变得很是迟钝,企业在危机处于萌发状态时,不能快速作出反应。5月25日,富士康负责人台湾首富郭台铭来到深圳直面新闻记者。5月26日,郭台铭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时,在会场当着专家学者、员工代表、媒体记者等千余人的面深深三鞠躬。但危机公关正确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必须迅速反应。然而,富士康高层直到连续出现12起事件时才想到了如何应对社会大众。同今年年初的丰田“召回门”事件一样,富士康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应有的责任,而是在事件扩大后采取一系列服务。
3.企业领导层“人文化”精神的欠缺以及内部关系不和谐导致悲剧发生
在富士康曾出现过几次保安随便打人事件,而且工人寝室的钥匙必须交给门卫保管。再就是,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富士康领导层把工人的“基本工资”按照深圳市2008年公布的最低线上给予发放,其实质就是软暴力强加班。郭先生甚至曾说,他的管理目标是要让工人成为“聪明的机器”。
在6月8日的股东会上,郭台铭再次“有备而来”地准备了投影仪和相关资料,向出席会议的股东及在场的媒体记者放映了一个欲图自杀员工的“遗书”。该“遗书”显示,这是一位19岁的职员在跳楼之前写下的,内容大意是:母亲老是“叫”他“”,他打算从富士康跳下去,“因为富士康多少会赔点钱”,而这是他作为儿子唯一能回报给父母养育之恩的事。该员工写下遗书的时间显示为2010年5月31日15点。
郭台铭拿着这封无法核对真伪的“遗书”对现场的股东和记者说,他决定对跳楼自杀的员工停止发放死亡抚恤金,因为10多位寻短的员工“有可能是冲着高额的抚恤金才轻生的”。以上这些种种迹象均表明富士康公司内包括郭台铭在内的领导层“人文化”精神的欠缺久已。
尽管郭台铭一再否认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是一个月只休息两天,每月加班一百多小时可是不争的事实。这里的工人似乎注定要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整天以机器为伍,每个人都被机器所隔开。这种过分理性化的管理割断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日复一日
的“冷漠升级”更让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愈来愈低,没有良好的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而企业组织内部关系的不和谐不仅体现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冷漠关系上,更体现在企业高层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据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过的员工所述,在公司内台湾人与中国大陆人有不同的待遇,他们有特定的工作通道,不与大陆员工共用。除此之外,制度使员工不得休息,管理者粗暴的管理模式让员工苦不堪言,待遇差异性过大,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和不足也是导致企业组织高层与员工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4.强权型的军事集中文化泛滥
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它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进行管理,发挥道德、信念和心理的力量。通俗地理解,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通过制定制度让员工履行,由此而形成的工作氛围。而企业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管理制度决定了企业的文化。
富士康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淹没了人的个性,也易于毁灭自己的生命。在富士康,劳动和睡觉几乎成了许多工人生活的全部,工作程序把他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智能机器人。甚至在同一宿舍居住的人们都彼此叫不上名字来,他们彼此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种“公司太大,太累,太孤独”的抱怨不禁从员中说出。
而就在发生12跳的前不久,富士康发出一封《致富士康同仁的一封信》和附在其后的《承诺书》。公开信称:“公司诚信守法经营和管理,并尊重和关怀员工。对员工意外事件(含自杀、自残等),公司将不支付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赔付项目”。《承诺书》则要求员工承诺,“不以极端方式伤害自己,出现事故后本人或家属绝不向公司提出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过当诉求,绝不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或给公司正常生产营业秩序造成困扰。”“在富士康的《公开信》和《承诺书》中,既看不出儒家那种‘万方有错,罪在朕躬’的自省精神,也无西方公司的法治文化。贯彻富士康行为的是一种强权型的军事集中文化。” [2]
5.网络舆论谣言“蛊惑人心”,使企业形象受损
所谓谣言,是指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它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即无根之言。富士康多少员工
谣言具有诱惑性、变异性、攻击性、诽谤性,而且谣言还具有操纵、整合等社会功能。谣言自有其杀伤力,《诗经》曰“谗言罔极
,交乱四国”,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国文坛名人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
而网络谣言是指通过BBS、博客、论坛、、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首先,网络谣言以危机恐惧为传播基础。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网络留言,迎合了公众的防范本能,是在虚拟环境下,以匿名形式披露的。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谣言的传播。网络谣言以交互方式,通过文字、视频、图像等多样的文本形式,将个体的危机意识扩大为体的非理性共鸣。而且,网络谣言也充当扭曲的信息源。它不仅是危机初始期的重要信息形式,而且通过回帖和评论,在反馈中叠加流传。[3]
自富士康发生“第12跳”后,网上关于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假新闻一波平息,一波又起。“十六跳”、“双人连跳”等消息无独有偶,其点击率之高,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网络舆论谣言“蛊惑人心”,则是看客心态的泛滥和扭曲,是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恶劣的“唯恐天下不乱”情绪的作祟。
这些漠视富士康员工生命、践踏尊严炮制出的舆论谣言,挑动的是公众情绪,其后果只能是将困局引向乱局,使企业的形象受损。
6.主流媒体炒作引发“维特效应”
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精神,出版后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
一般而言,某些人在生活中出现心理危机,而自己或周围的人并未意识到。但媒体把一些有负面效应的社会事件对外广泛流传,并加以不厌其烦的细节描述,以及负面成因的严厉批评,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加剧了这些心理危机者的心理危机程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维特效应”。
现如今,媒体并不缺乏对那些负面社会事件的了解和原因剖析,但缺乏一种人文传播精神,即缺乏对那些相似处境,同样有心理危机人们的关注。媒介虽满足了受众的知晓性,但严重缺失信息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和负责任的引导。
7.负面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企业亦未注意利用正面事件改善企业形象
“刻板成见”(stereotape)是美国新闻传播界的泰斗级人物沃尔特·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公众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被译为“刻板印象”,是指“常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号对特殊体与人所做的社会分类,
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一系列关乎其行为、个性及历史的价值、判断与假定。”李普曼在此将“成见”升华为“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说,不论人类以什么样的眼光观察世界,无非都是在不断制造“成见”。 [4]
从“血汗工厂”论,到“3000万天价索赔记者”,再到去年的“员工因丢失手机自杀”,再到此次的“N连跳”,富士康长期以来以负面新闻为主的媒体传播已经在公众中形成了一种冷漠自私、无视员工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的刻板印象。
虽然富士康寻求的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方式,但对于代工行业来说,这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毕竟富士康包员工吃住,还有保险,它也在努力完善包括带薪休假、患病亲属慰问、员工宣泄室等一系列员工关怀措施。而且该企业在汶川地震中捐款6000万,玉树地震中捐款3000万,其数额远远高于许多高利润甚至获取垄断利润的企业,只是这些正面事例因为其公共关系能力的缺乏,没有为企业的正面形象宣传起到有效作用。
三.富士康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受众尤其是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多发性等特征。
从《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物》一书中,我们得知“危机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地影响或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危机公关指的就是发生此类事件时的公共关系管理活动,即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对此类事件的处理。”[5]
与其他类型公关相比,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作为世界著名500强企业之一的
富士康,由于其并未直接面对消费者,导致长期以来公关意识淡薄,而接二连三的“跳楼危机”提醒富士康应改变以往对公关的不重视态度,进一步提高公关处理能力,重塑企业形象。
1.基于“5S原则”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5S原则”是游昌桥先生率先提出的危机公关对策分析原则,即承担社会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1.1承担社会责任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孰是孰非,富士康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富士康应该站在受害者或其家庭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