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吴谦,《医宗金鉴》的编写者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吴谦,《医宗金鉴》的编写者
本文导读:
端午节法定假日几天农行银行卡余额查询  吴谦生平
  吴谦字文吉,生于1689年是清朝安徽歙县人,在乾隆年间为太医院院判,而吴谦所修著的《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的医者,曾担宫廷的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吴谦侍奉皇帝左右。在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皇帝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且奏效甚速”,让乾隆皇帝能够快速的痊愈因此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吴谦在宫廷任职期间深受皇帝的信任因此受到了很多赏赐。
  吴谦的医学成就
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皇帝下诏令编纂医书,任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身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都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因此在编纂医书的时候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的态度来编纂。
  吴谦推崇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并且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句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的首位。
  《医宗金鉴》的影响
  《医宗金鉴》是清朝乾隆黄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绝后,宫廷医学也达到顶峰时期。因此乾隆皇帝务求标榜文治,于乾隆四年(1739)下谕太医院编纂医书:“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
卸载360杀毒  撰著《医宗金鉴》由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任命御医吴谦、刘裕铎担任总修官(相当于主编),陈止敬担任该书的经理提调官。为了保障医书的质量,选派有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学者共同编纂,设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维藩等作为纂修官参加了编写。除此之外还有审效官、誊录官等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编写工作。编撰的时候,不仅选用了宫内所藏医书,还广泛征集天下所有新旧医籍、家藏秘籍和世传良方。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撰著《医宗金鉴》重视,也由此可见《医宗金鉴》内容的准确性非常高。判决和裁定
小腿不直怎么办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后,乾隆皇帝将其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的人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赏赐。自从《医宗金鉴》纂修完成后,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而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医宗金鉴》是作者们对18世纪以前的历代医学著作加以校订、删补,并节录编辑而成的一本医学著作,是宫廷医家和古人医治经验智慧的结晶。《医宗金鉴》一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
  《医宗金鉴》虽然并非吴谦以一人之力著作而成,但是《医宗金鉴》的成功修篡的功劳离不开吴谦,就是因为吴谦以着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的态度才能够将《医宗金鉴》准确完整的修著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