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
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于天福,罗云艳
①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
摘 要:辽宁省在发展对朝鲜半岛的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赴朝、韩旅游是该地区典型的特旅游。通过资源整合、突出旅游产品特、建立信息网络等途径对于促进辽宁与朝鲜半岛健康和谐的旅游合作发展以及提高辽宁省的各城市综合竞争力,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与旅游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辽宁;朝鲜半岛;旅游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5—0096—05
一、问题的提出
辽宁省与朝鲜半岛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长期以来,由于
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朝鲜半岛一直是各大国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1]。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和解进程的加快,使本地区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与此同时,以旅游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早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中、韩、朝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辽宁作为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通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辽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旅游合作不仅对于辽宁与朝鲜半岛地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以及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金融以及旅游中心,提高辽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基本要素分析(一)经济互补优势
区际内各国经济方面强烈的互补性是辽宁与朝
鲜半岛旅游合作发展的基本因素。辽宁与朝鲜半岛国家之间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互补关系,而且相互之间的需求都很强,这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地区都突出:辽宁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和农牧业基础,有一定竞争力的科学技术以及劳务方面的输出能力;韩国具有较雄厚的资本、技术,尤其是电子产品在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朝鲜则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韩国的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就地就近向中国、朝鲜等东北亚国家转移,而中国、朝鲜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均需要韩国的资金、技术和一些产业的输入。中、韩、朝三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各自需求的不同,激起了各国之间相互合作的强烈愿望。
(二)地缘优势
地理位置相邻,可进出性强是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发展的首要条件。辽宁与朝鲜半岛整个区域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位置,北、西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相望,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西与我国环渤海地区相连(包括京津唐地区),是联结亚洲内陆与太平洋以及亚欧大陆的桥梁。辽宁与朝鲜半岛间的旅游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该地区的旅游
—
6— 第8卷第5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8No .5 2006年10月 Journal of Ea stern L iaoningU nive rsity (S ocia l Sc i ence s) Oct .2006
①
收稿日期:2006-07-0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4G 093)
作者简介于天福(55—),男,辽宁丹东人,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辽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地理学;罗云艳(3—),女,辽宁丹东人,硕士,辽东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9:19197
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东北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的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仅以一江(鸭绿江)之隔相互辉映,与朝鲜有着210km的陆界,鸭绿江大桥使得这两个地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连的地域空间。这里多深水良港,陆路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大连至朝鲜龙岩浦、南浦的海上航线,丹东、大连至韩国仁川的海上航线,大连、沈阳至首尔的空中航线等均已开通,形成了一个比较密集的交通网络。辽宁与朝鲜半岛间旅游合作的建立与开发,将构造新的最便捷的东北亚大陆桥,使得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物流直接同欧洲联系起来,产生巨大的贸易利益。
(三)文化背景条件新宾旅游
相似的文化背景成为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发展的重要纽带。以华夏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明和汉文化圈体系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氛围在这里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国与朝鲜半岛各国在历史上交往就很多,有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尤其是区际之间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历史、政治制度、地名、度量单位、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上均存在着共同性与相似性。儒教、道教、佛教等思想文化在区际间也都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习惯和特点在人们的生活、民俗、心理和感情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很深的。居住在辽宁的朝鲜族同胞大多通晓汉、朝(韩)两种语言,在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旅游资源的互补性
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山岳风光较多,且观赏价值较高。辽宁省1/3为山地丘陵地带,山岳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形成许多旅游名山。另外辽宁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许多城市
都是历史古城,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风情,满、汉民俗文化在这里体现得十分深刻,辽宁朝阳(龙城)曾是三国前燕、后燕和北燕的都城,清代沈阳(盛京)、辽阳(东京)和新宾(赫图阿拉)曾先后为努尔哈赤的都城,这些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朝鲜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的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目前朝鲜旅游基本以生态旅游为主,如妙香山风景游和元山海滨度假游等。同时又借重朝鲜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淳朴民风民俗的优势,开展了文化古迹游以及城市旅游,使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首都平壤为中心的多支点放射性发展的特旅游。另外,由于朝鲜曲折复杂国家历史进程和较为特殊的政治制度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
韩国风景优美且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可为旅游者提供相当多的观光场所。韩国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半岛国家,有景如画的海滨、山林及河流。这里有许多的古佛寺、王宫、宝塔、古迹、城堡、民俗村及博物馆。同时,由于韩剧的盛行和“韩流”在中国的掀起,使得大量的中国客人前往韩国观光旅行。具有现代城市风貌的韩国首都首尔(Seoul)、浓郁韩国气息的民俗村和风景秀丽的韩国山水风光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与朝鲜半岛的旅游合作现状
1.辽宁旅游市场现状
近年来,辽宁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产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1995年,辽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26.38万人次,在全国31个省、市或地区中位居第15名,创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9亿美元,居全国第7名; 2003年尽管受“非典”影响,各地旅游人数均有所下降,但辽宁省争创新高,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77.89万人次,跻进前10名,位居全国第8名,同时,创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54亿美元,居全国第7名。2003-2005年3年来,辽宁旅游业又呈增长状态。2004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8%,比2002年同期增长10.6%;旅游外汇收入6128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增加创汇15871万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11.4%,增加创汇6260万美元。2005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6%,旅游外汇收入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2]。
—
—
第5期 于天福,罗云艳: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79
表1 全国部分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及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 地区199520002002200319952000200120022003北京206.87282.09310.38185.1221822768294631151904上海136.79181.4272.53244.719391613180822752053江苏76.77160.95222.63223.1626072482210501132浙江67.27112.5920.41180.83236514699928873辽宁26.3861.2292.9477.89189383463550454福建90.64161.33184.82149.724848949421100915山东45.0972.3197.6877.67154315382472370广东620.681198.941525.881196.9623934112448450914267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整理
2.朝鲜半岛旅游市场现状
朝鲜客人来华旅游人数由于受朝鲜特殊国情影响,10年来涨幅不大。但是由于朝鲜政府调整了入境旅游政策,扩大了涉外旅游的规模,因此朝鲜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的重要产业。目前由朝鲜国家观光总局下属的8家国旅经营的涉外旅游,每年平均接待外国游客20多万人,已建成的主要公园、游园地有450多处,观光景点300多个。
韩国公民来华旅游始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最初到中国旅游的韩国客人,只能以探亲、商务的方式进入,且须绕道香港,旅游的人数受到很大的限制[3]。2002年以来,韩国成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涨幅最大的客源国。据韩国观光公社统计, 2002年年底,赴中国的韩国公民人数接近160万人次。5年间,辽宁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中,韩国游客一直名列前茅[4]。
由于朝鲜半岛与辽宁省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辽宁就成为了大部分的朝鲜、韩国来华旅游的中转站。
表2 朝鲜、韩国游客入境(华)旅游人数(万人)
地区1995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朝鲜6.647.146.12 6.987.647.717.937.71韩国52.9578.1163.2899.2134.5167.9212.4194.55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整理
(二)存在的问题
1.各区内部发展水平不同,区际间沟通协作较少,导致其整体竞争力小
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得到了该地区各国的普遍认可,特别是有利条件很多,积极性很高。但是也应该看到,要实际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2000-200 8
9
作起来确实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和障碍。
目前各区内旅游地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链接,表面化的呼应,协作程度不深,行动比较迟缓,操作阻力很大,没有形成优质的产品组合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以至于呈现出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旅游产品被机械地仿制、移植,空间配置凌乱,相互争夺客源等不良态势,旅游开发的边际效益低,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影响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2.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不明显,缺乏统一的思想和指导原则
由于在经营理念和旅游服务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缺乏整体的旅游形象,而且在各地区、各城市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互通有无、互相协作、共同开发的经营理念。有些旅游企业在旅游服务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另外,由于目前朝鲜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交通落后,物质也较为匮乏,许多景点没有开辟,朝鲜旅游业仅限于有限的几个景点和指定的旅游企业,外国游客不能靠近百姓家中,这就大大地限制了赴朝旅游的线路和范围。同时,由于赴韩手续的更加复杂化,赴韩签证的难度也加大,再加上赴韩旅游的费用始终居高不下,这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来说较难承担,致使去韩国旅游的人数大大减少。
3.区际间政治和经济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加大了旅游发展的难度
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为区际合作向高级水平发展带来一定困难。由于朝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所持有的是不
能自由兑换的非国际化货币,所以进口的规模要受到出口和外汇储备的限制,因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从而影响到中国赴朝旅游的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制度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的不同,经济竞争和纠纷又很容易转换成国家间的纠纷和摩擦,这就决定了区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不可能速成,因而,辽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旅游合作也不可能速成。
四、战略措施与建议
(一)设计整体旅游地形象,实施区际联合营销,旅游资源重新整合
在对单个景区或城市宣传促销时,由于资源种类数量少,种类单调,产品单一,因而缺乏竞争力。而整体发展因其高质量的优势资源较多,产品丰富,特鲜明,对市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因而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营销效果,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一个成熟、完整的旅游地形象。而建设旅游形象又需要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施重新整合,进行联合营销。优化的资源配置不仅可以丰富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避免单个景区存在的资源单调薄弱、产品结构单一的缺陷,而且将各个景区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发,还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从而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旅游交通、饭店等设施建设、景观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加大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度,从而提高效益。
在对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进行整体策划时,各国政府或民间机构应联合制定促销计划,本着“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原则,充分发挥各国各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共同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旅游地形象。
辽宁与朝鲜半岛还要突破行政区和国界的禁锢,以区际间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线索,以交通为纽带,针对区际内外市场特点,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化的旅游产品与线路,实现陆地、江湖、海域、城市并举的多样化产品形式,构建若干个主体不同、功能互补的次区际或区域的旅游合作,如在辽宁可以形成辽南滨海区、辽西古城区、辽东边境(国门)区等;而在朝鲜则可以建成新义州区、平壤首都区等;同样在韩国也可建成韩国滨海次区及首尔现代城市和购物等次区域。按照“特互补、充分发挥优势、扶持薄弱地区、地区组和有序、价格合理公平、线路安排科学”的原则,进行旅游产品的组合搭配,总体推出、逐步形成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相当竞争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与线路。
当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想达到这一层次的规模效应,还需各国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是朝鲜半岛要在和平、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有序地进行。
(二)丰富旅游产品内涵,突出特,加强精品建设,分层次、有重点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在加强精品景区建设的基础上,以精品、特
—
—
第5期 于天福,罗云艳: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99
带动其他产品,促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如沈阳的怪坡景区,从以前的荒山秃岭发展到现在的游览、观光、住宿、餐饮等设施功能齐全的3A 级旅
游区,从而也带动了周围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大连的金石滩、森林动物园、抚顺的赫图阿拉城、本溪水洞、锦州的北普陀山旅游区、丹东的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等,在改扩建及增加新旅游项目后,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就业空间,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周围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也使得该地区的安置就业数量明显增加[5]
。
在对原有旅游区(点)扩建的基础上,提高旅游区(点)的整体质量,增加就业吸引力。开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红旅游等特专项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加大周边国家合作力度,开辟新的交通航线,健全区际内旅游网络。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政治因素和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要想发展区际间的旅游问题,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中、朝、韩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大、加快这三国的周边合作力度,推出新的旅游政策,健全区际内交通网络,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航线,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
(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络,实现信息一体化服务
提高本区的服务质量是增加客源的重要条件之一。各城市、地区都应以“以微笑温暖人、以感情留住人”的基本准则来对待游客,应让游客有一种
回家的感觉。另外,网络信息对旅游产品促销活动十分有益。使游客及潜在游客能够根据网络选择资源指向、交通指向、市场指向都比较合理的理想旅
游目的地。信息网络成为连接旅游主客体(旅游者及旅游地)以及地方、国家的重要的途径。因此,辽宁与朝鲜半岛地区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以沈阳、大连、平壤、首尔等主要城市为信息枢纽及扩散的综合旅游信息网,实现信息一体化服务。
(四)强化旅游区域的辐射功能,提高在东北亚及世界上的地位
在国内,辽宁应联合该地区一些著名旅游企业向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及北部地区辐射,把产业链和资源配置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同时,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还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东北亚的地位。朝鲜目前虽然经济不够发达,国民经济收入低下,但朝鲜有着2500多万的人口,一旦经济腾飞,无论对韩国还是对中国以及整个东北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客源市场。而且,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仍然是韩国和朝鲜公民出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而辽宁则首当其冲地排在出境口和入境口的最前沿。因此辽宁与朝鲜半岛地区在整个东北亚经济圈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所以,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发展应大力强化其旅游区际的辐射功能,提高其在整个东北亚乃至世界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安振利.朝鲜半岛形势变化与丹东的战略抉择
[J ].东北沿海地区开发,2002(5):66-69.
[2]辽宁省旅游局.2003-2005年辽宁省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
[EB /O L ].沈阳:辽宁省旅游局信息中心辽宁省旅游信息
网,(2005-12-20).h tt p://w ww .lntour .g ov /t our /use rSe rvl e t/?a =list&table =all_news &news_ty pe =sta tistic&ty pe
=news .
[3]温艳玲.中、韩、朝旅游合作现状及其对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J ].旅游学刊,2002,17(5):29-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
[5]陈铁新.大力发展辽宁旅游,积极拓展就业空间[E B /OL ].北京: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网,2004(2004-07-18).http:
//w w w .ce/travel/bjz m /dfly/200407/18/t20040718_1264775.btk .
(责任编辑:张迎春)
(下转第111页)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0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