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
今天惊蛰,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万物复苏,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动物苏醒,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杨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一些病症的发生。所以需要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此时,华北的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传统习俗
蛰的主要习俗有盖鼓皮、驱虫、吃梨等。
吃梨
有被蛰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蛰伤后天气明显转暖,人容易口干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营养。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据古书记载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农事谚语
醒来时能听到雷声,唤醒蛰伏的越冬昆虫。
春天是生产高峰期,春耕从南到北都很忙。
给麦田施肥浇水,用锄头松土。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种下后要细心呵护,光种不会白白保护工人。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不脱棉衣,三月下雪。
下雨打雷,麦田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诗词
《惊蛰》(唐)刘长卿
在杨沫流芳景春,池塘里的鲫鱼已经成荫。
忽闻诸神霹雳,百兽虫倒干坤。
《西江月》(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下雪打雷民间说法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lǐn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养生方面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还有就是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昧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另外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天养肝的方法很多。首先要注意精神调理,忌暴怒,忌忧郁。我们要豁达,乐观,保持安静开朗的心态,保持肝脏健康。在饮食上,宜吃一些香菜等性温散的食物,适合春季气候,对人体有益,寒性的要少吃,以免伤害脾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