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你对流星还有什么疑问呢
二年级你对流星还有什么疑问呢
流星斗转星移,就在人们仍多少沉浸于2021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回味与遐想之中时,日历已经翻到了2021年的下半年。基于计数观测,天文工作者发现:在一年中,下半年的流星总是比上半年的多。于是,进入下半年也就意味着观赏流星和流星雨的季节又到来了。但是对于流星这种古怪灵精的小东西,你了解它多少呢?其实有不少人都对它持有形形的错误认识呢。快看一看,你是否也曾经“误会”了流星?
误会一:流星与世人的祸福吉凶、生老病死有关在民间,有人把流星称为“贼星”,并把它与世人的祸福吉凶、生老病死联系起来。这些说法你一定不陌生:出现一颗流星就预示着有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向着流星许愿,愿望就会实现;在流星消失前,把所有的衣扣解开再扣上,衣服口袋里就会装满宝石。诸如此类。从科学角度讲,这些说法只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无稽之谈。流星就像打雷下雨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在空间绕太阳高速运动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所形成的。由于古人无法获得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便产生了种种迷信,就像认为彗星出现会有瘟疫、火星出现暗示战争一样,都很荒谬。诚然,更好的态度是仅仅把这种种说法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
误会二:流星是很罕见的特别是久居城市的人会这么认为。由于城市上空大气受到化学污染和光污染的双重影响,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满天的繁星了。据一项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人“只见华灯,不见银
河”。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见流星的愿望自然也成了一种奢求。成年累月看不到流星,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印象:流星是很罕见的天象。而实际情况是,如果你远离城市,在晴朗无月的夜晚,你每小时大约可以看见10颗左右的流星。这还仅仅是你肉眼可见的数量,还有更多的暗流星也不断地闯入地球,雷达观测就能证实这一点。
误会三:流星都是白的
见过一些流星的人往往会有一种直观的感觉:流星都是白的。然而事实上,流星也是彩斑斓的。不同的流星,颜会有差异;即使是同一颗流星,在其发光的过程中,颜也会不断变化。只是这种颜的差异与变化人眼不易察觉罢了,因为人眼对彩是算不上敏感的。如果用相机把流星拍下来,你就很容易看出颜的差异与变化原来是如此之大。这种颜的差异与变化是流星物质的成分和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焰反应的我们知道,如果是铁、镁的燃烧,只是耀眼的白光,铜是绿、钙偏砖红。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水分很快蒸发,铁元素和含硅的化合物(也许会有钠盐或钾盐、钙盐)在高温下以白、黄光为主,颜偏蓝绿则表明可能含有铜元素。同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根火柴火焰的不同部分,其颜也不同。这主要是由温度不同引起的。同样的道理,流星体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与大气的摩擦也就越发剧烈,于是温度也越来越高,颜便产生了变化。这些作用综合起来,流星就变得五颜六了。误会四:流星雨发
生的时间很短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问:明天晚上几点钟有流星雨?这无疑是对流星雨爆发机制不甚了解的表现。几乎所有的流星雨都是彗生流星雨,即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来自彗星。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物质在太阳光和热作用下迅速蒸发、汽化、膨胀,并最终喷发出彗尾。彗星喷发过程中在空间留下很多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离开母体彗星后仍然沿着彗星的轨道绕太阳运行,只是与母体彗星拉开了一定距离。当地球运行至与流星体相遇,流星体较集中地进入大气层燃烧发光,就产生了流星雨。一次流星雨的活动期短则几天,长则数月。这取决于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在空间的弥散程度。比如室女座流星雨的活动期就很长,从1月25日一直持续到4月15日。那么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预报说“某某座流星雨发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的几点几分并不是说流星雨只在这一时刻发生,而是指流星雨的高潮时刻,即每小时天顶流量达到最大时。了解了这一点,也许会弥补一些你因错过流星雨高潮而产生的遗憾,因为在高潮后的一段时间仍然会有流星期待你的目光,只不过相对高潮来说数量较少而已。
误会五:流星雨发生时流星会多得像下雨很多人都这样想当然地认为。以至于兴致勃勃地去看流星雨,然后又在“这就是流星雨?”的疑问声中意兴索然地打道回府。因为他们发现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几十分钟还见不到一颗流星,哪里有什么“雨”的味道。其实,“流星雨”强调的不是观测到的流星在数量上的多寡,而是产生它们的流星体的共同性――出自同一母体、空间方向基本相同。天文工作者告诉我们,对于较大的流星,每小时流星数量也只不过几十颗,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流星雨可能甚至在高潮时每小时也只有一两颗流星。每
小时几千颗流星飞落的场面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每个世纪充其量有两三回。如果你认为流星雨就是漫天飞星、目不暇接的话,流星多半会让你失望的,观赏流星雨还需要一颗平常心。
误会六:流星雨来自某一星座稍具天文常识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很荒唐的想法。须知,星座中的天体和天体系统距我们少则几光年、几十光年,多则几千万、上亿光年。并且同一星座中的天体到地球的距离也是远近不同、差异很大的。它们怎么可能同时来到太阳系,再闯入地球呢?那么,你也许会问:报纸上说的“某某座流星雨”是怎么回事?这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如前所述,流星雨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就像下雪时你朝头顶正上方望去,雪花好像是从一点落下来的一样,你仔细观察流星雨,那些流星也好像是从一个“点”辐射出来的。这个点在天文学中被形象地称为“辐射点”。流星雨一般是以其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相邻恒星的名称来命名的,于是便出现了“某某座流星雨”的说法。
误会七: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会落到地上成为陨石天文研究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发生的。由流星雨与彗星的相关性容易知道,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往往较小,直径可能只有几毫米。它们进入大气层后剧烈燃烧,在距地面80~100千米的高度即化为灰烬。到目前为止,在地面上发现的陨石中,绝大部分是小行星、月球或火星的碎片偶然闯入地球的遗留物。
误会八:照片中那些弧形的线条就是如雨的流星总是会有人将恒星周日视运动的照片误认为满天的流星。也
许这也是很多人感性地认为流星雨就是漫天飞星的原因之一。地球自西向东作自转运动,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恒星的东升西落(或不落)。如果用相机把恒星东升西落(或不落)的情形记录下来,我们就会在照片上看到一个个同心圆弧,这些同心圆弧的圆心就是天极。所以,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圆弧实际上是恒星视运动在底片上留下的痕迹。
下雪打雷民间说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