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百度文 ...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30分.
1.  1987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        )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
C.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陶器
D.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  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______的生活(        )
关键词1:黄河流城
关键词2:种植粟
关键词3:半地穴式房屋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良渚人
3.  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自荐
4.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19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21世纪
5.  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礼崩乐坏,以上三个成语体现了哪种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  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战国时期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A.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8.  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不满)。”这主要与他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有关( )
A.允许土地买卖    B.确立县制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9.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寻能够接受他的主张的国君,结果失败,他决心推动人们去施“仁”。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10.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都,都置守、尉、监。”这项措施属于(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井田制
1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A.首创皇帝制度    B.统一全国    C.抵御匈奴    D.开发
12.  “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
A.    B.    C.    D.
13.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    D.商鞅变法
14.  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出现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        )
A.汉武帝大一统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百家争鸣
15.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6.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如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汉代学校的兴办    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C.司马迁采访史迹    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
17.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篡位建立起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18.  东汉刘秀在位时期,社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
A.大一统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百家争鸣
19.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20.  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D.东汉、班固
21.  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孔子创立私学    B.长平之战    C.卫青北击匈奴    D.赤壁之战
22.  历史上为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奠定基础,被后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
23.  某班同学曾进行东汉名人评选,下列人物不能入选的是(        )
A.刘秀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
24.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
A.消灭袁绍    B.称雄北方    C.废汉建魏    D.统一全国
25.  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A.魏国    B.吴国    C.蜀国    D.东晋
26.  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7.  东晋南朝时期,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是(        )
A.洛阳    B.建康    C.长安    D.成都
28.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29.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西晋﹣东晋    B.前秦﹣东晋    C.前秦﹣西晋    D.前秦﹣北魏
30.  要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应查阅的古代书籍是(        )
A.《伤寒杂病论》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7分,第33题7分,共20分.
31. 阅读判断
材料:
河南省
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顶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陕西省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
甘肃省
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廓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本项目全长5000公里,从长安洛阳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中国是4个省共22个申遗点。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涂“C”。
①中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点包括古代都城、宫殿、佛教石窟寺。________
②申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三个国家,中国的申报点数量最多。________
③东南亚国家全部参加了陆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申报。________
④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________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2. 探究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结构图

材料二    西汉前期社会问题示意图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于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风凰网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结构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材料三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3. 初一年级某班同学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多次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朝代更替
活动二:人口流动
材料一    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执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活动三:民族交融
材料三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昨至洛阳,始知农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鼓阜(yīn fù丰富),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卷二
(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面是某位同学做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年代尺,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出图中ABC所代表的三个朝代名称,并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特征。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与西晋初年的什么哪一事件有关?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民族一度势力强大曾企图灭东晋统一中国?
(3)据材料二,指出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人口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30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