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
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载(zǎi) 载(zi)
B、 载(zi) 载(zi)
C、 载(zi) 载(zǎi)
D、 载(zǎi) 载(zǎi)
2、 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____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 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
【甲】
【乙】
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甲】
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
【乙】
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
【甲】
句号
【乙】
句号
B、
【甲】
句号
【乙】
分号
C、
【甲】
冒号
【乙】
句号
D、
【甲】
冒号
【乙】
分号
4、 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甲】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
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 学校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下列小题。(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皇甫诞碑》 《怀素千字文》选帖 《争座位帖》 《熹平石经》选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