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闽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把闽南文化融入到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凸显乡土文化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知识化课程”与“生活化课程”的融合;可以在传承优秀闽南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关键词闽南文化;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闽南文化的教学实践
小酥肉的做法吴佳庆孔凡寅
(泉州第一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2016年教育部关于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中。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和合理因素,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素养,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思品教学提供了素材。开发和利用闽南文化,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能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爱乡情怀。
一、闽南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闽南文化的精髓进课堂,弘扬民族精神千百年来,闽南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独具特的闽南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重乡崇祖的哲学观,爱拼敢赢的气质观,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山海
鼓声迎来万年红交融的行为观,这些精神激励着闽南人不断奋进。
crossgear[1]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重乡崇祖的哲学观,可以运用到传承文明家风,实现祖国统一的模块;爱拼
敢赢的气质观运用到直面挫折,坚强意志和自立自强的模块;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可以运用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模块;山海交融的行为观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模块。如此,教师便可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承闽南文化,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凝聚价值追求”为例。
导入新课看图片:泉州著名侨乡、闽籍乡亲敢于拓海开洋,闯荡世界,却又总是心系祖国、梦萦家园。
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名人故事,陈守仁博士敢打敢拼,捐资助学的事迹,感受闽南人爱拼敢赢的气
质观,重义求利的价值观。
活动二:播放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讲解“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内涵,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活动三:展示“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讲授闽南人重乡崇祖的哲学观;山海交融的行为观。
陈思诚疑似出轨活动四:本节课收获。学生写下对闽南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张贴感悟内容,班级交流。
课堂小结: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在生活中做闽南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闽南文化之民俗文化进课堂,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把妹子撩湿的聊天句子闽南地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每逢传统节日,街头巷尾都会进行民俗活动的表演,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聆听乡音,感受乡情,品味民俗文化当中体现出来的闽南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以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为例。
导入新课播放《东亚文化之都》的宣传视频,感受闽南文化的灿烂。
运动会广播稿50字左右讲授新课活动一:欣赏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天黑黑》《丢丢铜》。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爱国爱乡的情怀,使学生感受闽南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感悟闽南民间戏剧:布袋戏、提线木偶、南音。体验闽南民间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德化陶瓷的制作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
欣赏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
[2]
课堂小结:民俗文化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我们要善于保存并弘扬它。
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编号:JZ16053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教学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