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闽南优秀文化   开发特德育课程
传承闽南优秀文化  开发特德育课程
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杨倩倩
【摘要】:闽南文化上承中原,下续台湾。闽南地区的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活跃着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通过闽南文化进校园,能够进一步了解闽南与台湾不可分割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两岸同宗同语的事实,在文化传承上很好地“把根联结”有利于祖国统一。从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德育工作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闽南文化、传承、特德育课程
中华民族在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艺术,而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同时,闽南文化作为祖国大陆与台湾和东南亚等华族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可以说,闽南文化是一个极为广阔、深邃的空间,是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极好题材。巧妙、灵活的加以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都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我校决定把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与现代的行为养成教育链接起来,决心探索出一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的就是我校一些初步尝试。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泉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闽南特文化艺术;如南音、高甲戏、提线木偶、舞狮、拍胸舞等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学生从小就在泉州生长,对泉州的风土人情较熟悉,在学习、了解闽南文化的同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尤其是从课程资源开发来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就是——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课程。“传承闽南优秀文化”就是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植根于本土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着眼于构建开发而又活力的课程。
营造闽南文化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传承闽南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校精心营造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现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古典主义建筑
1、建设“闽南文化长廊”:结合学校实际,突出特点,集闽南特、艺术特和校本特于
一体,既有整体统筹安排,又注意局部精雕细琢,具体表现在:突出地方特。设立民俗文化展板(海丝文化、地方文艺、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通过图文说明,让学生对闽南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更主动地深入了解闽南文化。
2、校园广播宣传;经过精心策划,“小荷”电台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将容校园好人好事,生活小常识,、爱国教育、健康、闽南文化、安全等知识为一体,其中的“闽南风情线”向大家介绍闽南地方文艺民俗风情民间故事情人节收到红包幽默感谢语闽南童谣(歌曲)
通过“闽南文化长廊”的建设及校园广播的宣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活力无处不在。处处蕴含文化,处处蕴育教育。
充分挖掘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闽南文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材料方面,我们以“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为立足点和归宿制定了课程总目标:(1)实际感受中国闽南文化中的特风格,体验并认同闽南民间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爱祖国爱家乡及民族自豪感。(2)萌发对闽南文化审美情趣,充分体验感受发现闽南文化,并能主动地表现再创
造。(3)以发扬闽南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激发学生为两岸沟通交流尽一份力。(4)促进观察力消火栓、想象力挫折 作文、创造力探索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意识。
通过查询图书网络收集资料,挖掘闽南民间剪纸年画石雕扎纸等艺术;闽南民间歌谣童谣传说故事;闽南民间游戏;闽南民间传统节日服饰;闽南民间音乐戏曲欣赏打击乐;闽南民间风味小吃;闽台渊源。同时,我们还注重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挖掘和利用源远流长的优秀闽南民间艺术家园,发挥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如:到敬老院里慰问老人,并从老人们的口中了解更多的闽南童谣、谜语及本地习俗活动;参观龙闽台缘博物馆,让学生到美食街品尝家乡风味小吃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也使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
传承闽南优秀文化,渗透各学科活动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教育目标、内容,精心创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我们要让经典走进各学科课堂,将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学科教学渗透,积极探索: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机制。语文学科教学中利用古诗的教学及时链接闽南语中的相关内容;我们还将闽南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充实到品德教育课中,对品德教材进行重组,丰富品德课的教育内容,提升品德课的思想高度;音乐课上老师们教唱起了《天乌乌》《羞羞羞》…;美术课老师和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制作起了《提线木偶》…;体育活动玩起了闽南童玩,让孩子们学习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份时间都烙上经典文化的痕迹,时时给孩子以浸染和熏陶,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情,涵养纯正的品性;让闽南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各学科相互呼应,相互拓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着闽南文化的内涵、品味着闽南文化的韵味、产生着对闽南文化的热爱,潜移默化地接受闽南文化产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2、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1)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日常德育教育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美德的活动中,提前规划、主动渗透、扎实实施,让闽南文化走向课间、开展闽南游戏;让闽南文化深入课堂、开设闽南文化课,普及闽南文化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15日起新一股冷空气来袭 (2)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主
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以“家乡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开展读书、演讲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闽南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3)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10•13”建队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渗透闽南文化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闽南知识,明事理,练本领。(4)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我们也将闽南文化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诵读抖音用id搜不到用户闽南童谣讲述闽南古诗学习闽南舞蹈,了解闽台五缘,从而走进闽南文化,迷恋闽南文化,进而受到感染、熏陶、浸润,更好的发挥出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传承闽南优秀文化的初期成效     
  我校自开展的文化教育以来,将闽南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A、语言类:通过童谣、闽南小故事等,了解相关的闽南文化。B、艺术类:通过对音乐、工艺如南音、手工艺制作等的了解学习和内化,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初步接触、了解闽南文化。C、其他:通过对乡土知识、当地艺术馆的参观、鉴赏,初步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以民乐、闽南童谣、舞蹈、南音等为载体编排出说唱、跳等形式结
合,融健康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活动节目。A、创办民乐班;B、创编舞蹈《簪花围》、《偶趣》、《浔埔情、少年心》;C、创编相声《学说泉州话》、童谣《十二生肖》。3、获泉州市“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优秀奖。4、在泉州影剧院举办“闽南文化进校园”专题艺术成果展。 
、我们的期望
期望之一、感受历史悠久闽南文化,培育爱国、爱乡、爱家情感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我们教育的缺陷已经昭然,教育正在回归本意。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了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认识到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来文明,但我们决不能数典忘祖。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华文化必将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期望之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传承闽南文化
   我们希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些闽南文化,趁他们记忆力特别好的时候,一方面学习传
统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吸取智慧。随着他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将成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一辈子受用无穷。当他们也成了爸爸、妈妈的时候,在教育孩子时,幸许也会想起,并介绍给他们的孩子,“种子”的作用不就显现了吗?
期望之三、民俗谚语,影响言行
    闽南民俗谚语内容涉及教育、历史、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在识读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指导,影响他们的言行。如“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脚大手仓底空。”就可以教育独生子女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这正好告诉学生季节特征
 小学生的心灵如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有一首著名的教育哲理诗这样写道: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千千万万个青少年的命运不就是民族未来的命运吗?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到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其意义正在于此。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
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间的中介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传承民族的经典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不正是我们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吗?!
充分挖掘闽南文化资源,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闽南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美德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课题。虽然我们传承闽南传统文化的行动只是涓涓细流,但是大家都行动起来,就会汇成滔滔江河,流淌出中华文化的情感与思想,流淌出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参考文献】:
1、《论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        作者:刘登翰
2、《泉州方言亟待传承》            作者:民革鲤城区工委教育支部   林春明 
3、《闽南传统戏曲 谁是旗手?》      作者:陈冷冷 
4、《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作者:林华东
5、《评析闽南童谣中的艺术教育契机》 作者:赵美华 
6、《深挖文化底蕴 注重保护传承》    出处: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