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给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路遥《平凡的世界》给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路遥《平凡的世界》给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平凡,是生活的本。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钜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羨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情人节短信祝福语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蛋包饭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著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看过平凡的世界后,你最大的感悟和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
晓霞和润叶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什么让你最难忘?
少平在电影院遇到晓霞
读过平凡的世界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平凡就是不平凡
路遥《平凡的世界》简介
1、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程序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出版社
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艺于出版社正式发行。
2、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3、作者简介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11]
2021宣布灭绝的动物怎样腌制糖蒜小年的祝福话语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谈谈,路遥《平凡的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早就有人给我介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是现代小说中描写中国农村生活的不可逾越的两座丰碑,建议我看一下,但是一看其篇幅,我就打了退堂鼓,我即对本来就没读过多少书的我有没有毅力读完如此大部头的小说表示怀疑,同时也考虑到在学校作为一个工科生基本没那么多时间来如此钜作所以就一直没读,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参加工作以来比较清闲,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好好的读一读书了,于是在上个月读了《白鹿原》感慨蛮多,其中一点就是想起朋友的建议所以一定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去探探究竟。于是本月我从单点阵图书馆借出了华夏出版社94年版的《平凡的世界》花了一个星期终于读完了这部我目前为止读过的最长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平凡农村里孙,田,金三姓人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全景式的展示了陕北黄原地区(
市)原西县石圪节公社(乡)双水村从75年到85年这十年间的变迁。鲜活的刻画了以孙玉厚,孙少安,孙少平三父子为代表的中国三代农民,一辈子扎根于土地,没有文化只愿辛勤劳作,唯有在土地里才能到自我的质朴的农民父亲孙玉厚;略微受过点教育,在改革浪潮中敢于尝试土地以外的领域,但是又挣脱小农意识束缚的农民哥哥孙少平;面对高中毕业没有机会考上大学,只能回归农村做一个普通农的民现实,自己受万卷书洗理的灵魂开始变得不安分,并在新的社会变革中把这种不安分转变为行动去奔向那梦中的世界,但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的新生代农民孙少平,读后感《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同时也通过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中从黎民百姓到中央官员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浪漫的爱情与无情的生活,美好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传统的思想与社会的变革相互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在那个大时代的历史程序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既然相继读来《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就不得不对于的说一下这两部钜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