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之歌
蓝调之歌
导演: Nina Paley  主演: Manish Acharya | Aseem Chhabra | Deepti Gupta
类型:幻想  地区:欧美  语言:英语  片长:82 分钟  年份:2008
简介:现代小女人急着去印度挽回老公的心,远古神话中大老婆刚从坏人手中被救出,马上面临真心兼贞操的考验,关于一个女人,或所有的女人怎样活出自己,剪纸拼贴卡通风全上阵,万花筒似轮转影像,二年代爵士歌手安妮塔·韩萧歌曲全程伴唱,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搞成红磨坊,古老神话被讲成即兴脱口秀,极致的恶搞,挑战动画形式所有可能。故事黑到底,不如唱蓝调。
网友影评:这是一部超有想象力的动画。古代与现代,印度传说与现代爱情,简笔画与剪纸穿插。蓝调唱出了整个故事,有时候说的果然不如唱的精彩。余生只爱你一个人
画面很漂亮,尤其是关于印度传说的表现,彩 动画 音乐 都很棒。宗教彩总是很有吸引力的,就像这部动画里的,就像信仰里的。 心酸的句子
喜欢那三个说故事的人,呃,他们还真是不擅长讲故事,可爱真实的把传说恶搞了一把。
冬天会出现极端寒潮吗最后摩罗流下的眼泪算女人的胜利么?
史诗之所以被传唱千年,颂扬万世,除了对本国文化的精神引导,还有一种可长期用于教化民众的实用功能-忠君信教,爱妻护子。亚欧非各大文明发源地,都有属于本民族的史诗,被编写入各类文体,构建起本地区的价值体系和历史观,希腊中国如此,古印度更是不变。几千年来,由于媒介的落后,宗教的信仰,语言的隔阂,此类史诗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传播,世代尊效,不得蔑渎。直到这不可阻挡的全球化信息时代到来,东西方文化碰撞,比特火花里,一切都被解构了
英雄史诗新解
凉皮调料的做法比起亚洲人,美国人更善于解构文化,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越是逃不过他们的黑手。可问题是,他们没有超过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可以用来解构,于是望远镜就盯上了地球反面的古老文明。用现代的价值取向来重读几千年前的异域传说,好奇固然不错,曲解也无需过责,错位的对照,幽默感油然而生。更何况,在女导演妮娜·佩利的头脑里,这是部手法独特,构思灵妙的动画片,只有对女性地位的自发关怀,没有对印度文化典籍的大不敬。
《罗摩衍那》(梵语:रामायण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作者是诗人蚁垤,或譯跋彌(Valmiki)。全书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的征战,以及同他妻子媳妲(Sita王者体验服申请)的爱情故事,这二位也成了动画片里的主角。《罗摩衍那》和另一部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荷马史诗》,《圣经》新旧约传说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信仰、道德观等各个方面。甚至于周边地域,佛教能影响到的东南亚诸国,如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尼等等,都能看到以不同的音乐,戏剧,舞蹈,雕刻等来表现的《罗摩衍那》片段。即便是研究此书较晚的中国,其实也早在佛经里,记录过类似猕猴助国王,救妃复国的故事。
《罗摩衍那》作为一部庞杂的英雄颂歌,其主题并不单一连贯,甚至于有可供研讨的复杂之处。原作的成书时间据考证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人补充进去的。由于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按书中吠陀历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拉瓦纳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今八千余年前,已是神化后的年代数字,并不能佐以史学家
的考证。当然,这不是导演创作动画的着眼点,她的主角是柔弱但坚强的媳妲,而不是那些只知武力又自私自大的男人 
预设的现代女权主义
《蓝调之歌》由一今一古两个故事穿插构成。今的是一个美国小女人(其实就是导演妮娜·佩利本人),深爱的丈夫去印度工作,未曾想感情破裂,最终孤寂独身的老套故事。影片巧妙之处就在于,把这个烂俗的现代爱情戏,依附在古老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之上,用一种旁观者的口吻,剥开了古书上笼罩的神圣外套,用今人的观点调侃了古人的爱情立场,给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一个更容易接受,且更为轻松比对的理解方式。
勿需说相隔大洋的美国人啦,就连比邻亚洲的中国观众,许多人也不了解隔壁这部煌煌巨著。其实早有史学家考证,《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形象,就是源自《罗摩衍那》里的神猴哈努曼,动画片里可爱的猩猩战士,也是男女之战的旁观者。我们也需要契机去接近南亚半岛的人、神、魔,这个印度文化的根源,他们的善恶观,他们的爱恨情,动画的方式合何尝不可。更何况,身份决定了角度,影片中那个可怜的美国女人,同一部史诗从她本身的处境去理解,自然与原作者的立意不同,也不会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忠实且严谨的注释。
好比即兴演唱布鲁斯之前,总还是要靠谱跟调一遍,才不至于荒腔走板,佩利的唱法,的确不同。
蓝调只是这部动画片最直观的载体,完整的全名应翻译成《唱布鲁斯的媳妲》,自然是以这位悲情的女人为主角。导演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史诗,或者说仅仅是那这个遥远的传说来振奋纽约某个女人受伤的心。两个遥远隔世的女人,因为不幸遭遇的雷同,被投入到同一部影片中,两相比照,嘲讽的无疑是她们永恒的对立面-男人。《罗摩衍那》原作本身,前半部较多地涉及到了摩罗解救媳妲的英雄伟业,而对后半部女性的自我辩解,考验忠贞,并未做太多剖析。虽然原文中提到了摩罗的悔意,却无过多的指责之意。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最后一章里的摩罗不再像个完美伟大的英雄人物,他对妻子的怀疑显得气量狭小,可能是后世的伪作,并非蚁垤的原意。这并不完美的结局,在曾经受过伤害的佩利看来,或许才是最真实的男性写照。这部动画片耗费了导演4年的心血,从创意到制作一手操办,起因就是来自于丈夫对自己的背叛,作为一个女动画师,小小的创作报复
影片中的主述者,就是片头和结尾的线条女人,在风格上的简约随意,不同于另一主线中的饱满。导演的这份心态,想来也是女性主义在痛苦后的洒脱。在佩利同丈夫去印度旅游
时,她就接触了《罗摩衍那》,为媳妲悲惨的命运同情惋惜。还没等她把改编动画的设想落到纸上,主人公的命运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几千年过去,女性终究还是被抛弃的弱者。同病相怜,媳妲和佩利有了共鸣,一边是几千年前的印度森林里,独自抚养儿子;另一边是现代的布鲁克林阁楼上,寄宿颓废中到新的希望。失败的婚姻,原因有各种各样,佩利选择用音乐的方式去重新诉说,把《罗摩衍那》演绎成自己的另一部日记,自我慰藉:神灵都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更何况我这个凡人呢?影片中关于现代的部分,并没有给出原因和答案,仿佛只是距离冲淡了感情,一个出差就酿成分手。线条妻子也没有过多的指责线条丈夫,他们是那么单调,普通,和所有的夫妻一样,相同的悲剧每天发生在世界任一个角落。然而在古代印度里,从人物造型到情节对白,大英雄罗摩都站在一个讽刺的角落里,他的倨傲和歧视,甚至没有猴王哈努曼讨人喜欢,有点女权主义心理的导演,把对男性整体的都撒到几千年前的人物身上了。站在当今女性的立场上,摩罗对妻子的无端怀疑和抛弃是如此的自私,毫无诚意的悔改,大男子主义的自我中心态度,的确是应该批判的。若不是安妮特·韩肖的歌声,在最黑暗的时候拯救了佩利,观众就看不到这部借古喻今的美妙动画,媳妲的结局也不会反过来,享受罗摩捏脚捶背的待遇了。
布鲁斯与波普的重构
      开篇的第一版媳妲,从留声机里听到的,正是美国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蓝调歌手安妮特·韩肖的声音。在第三个贝蒂娃娃版媳妲里,她每次开口,或悲或喜,都是韩肖的一首成名作,影片的原声碟,自然成了向早期布鲁斯致敬的怀旧唱片。《蓝调之歌》里的美国妻子佩利,的确在纽约的阁楼上度过了寒冷的夜晚,多亏了房东的一张老唱片,韩肖《负心》让佩利振作起来。原来八十多年前的蓝调之歌,是解开心锁的钥匙,也是几千年前悲剧的注解。佩利,韩肖,媳妲,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就这么靠文字和音乐联系了起来。 
这种对小女人心态的挖掘,是如此精准,佩利甚至在设计第三个媳妲形象时,特意参考了韩肖的模样。贝蒂娃娃的诞生,正是韩肖当红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同样的大眼睛尖嗓门,就像是歌手的卡通版。而且,贝蒂在卡通里的举止,也就是个单纯到傻气,但又性感独立的女性形象。佩利把这种爱男人,却不依靠男人的现代卡通女面孔,嫁接到几千年前的媳妲身上,可以说是寄予了某种期望,让所有受伤的女同胞们都能自强起来,不再等着男人来拯救。 
一个古代的东方传说就这样被解构了,对各种文化拼盘式的理解,是普通人最易感知外物
的途径。曼哈顿的女导演,从传统绘本中剪下了媳妲和罗摩,第二组人物仅仅用最偷懒的剪纸方式重贴在动画里,算是尊重原作。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动画,则完全来自于西方卡通形象,佩利用起Flash更加得心应手,人物简约,却并不是生硬粗糙。流畅的动作,生动的表情,让这两个媳妲尤为可爱,唱出韩肖的曲子来,精彩可人。在处理现代部分时,佩利又换了另一种动画手法,Free的线条风格配上波普式贴画,立刻显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模仿效果。影片也不仅仅是讲述古代故事的童话,而成了一个能带入观众的现场秀。这个狂欢秀的主讲者除了导演,还有刚刚接触印度传说的观众们。几个印度皮影人,唇来舌往,帮观众解释了知识上的疑惑,观点上的冲突。虽然故事并不是喜剧,但文化冲突总能带来幽默的效果,女性对男性的怨恨,也在这种嬉笑风格中逐步消解。看到最后,佩利淡然地合上书本,把厚厚的《罗摩衍那》和薄薄的韩肖唱片放在床头,和猫儿一起安心睡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