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离别曲》及其改编的声乐作品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www.sjgzzs
66
肖邦《离别曲》及其改编的声乐作品
2022年中秋节祝福图片祝磊
古穿今之安居乐业(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肖邦的钢琴曲与其改编而成的声乐作品,通过钢琴曲与声乐演唱相结合,表现音乐作品的多种呈现方式。每一种诠释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发掘艺术作品另外一种诠释美的形式,加强对于经典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品味经典作品更多美的形式。
关键词:肖邦;离别曲;曲式;声乐曲
祖玛阁走错了怎么办一、肖邦的影响力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十九一口健康的牙齿是什么颜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对于音乐的才华带给世界的远远不止那些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更在于他身上的精神,那种对于音乐的执着与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与忠诚,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二、《离别曲》的背景故事
《离别曲》的创作有着这样的一段背景故事,在肖邦19岁的时候,他爱上了一位华沙音乐学院的女性同学葛拉柯芙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在声乐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1]。肖邦从小胆子就小,他始终不敢表达爱意。当他不得不离开祖国,即将前往巴黎时,在葛拉柯芙斯卡面前,肖邦为她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来向这位美丽少女告别。肖邦自己也曾坦白说道:“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写过,恐怕以后也不会这样了。”肖邦把对祖国与爱人的思恋通过一个个音符缓缓道来。有一次,肖邦听到他的一位学生弹奏这首曲子,感慨地叹惜到:“ 啊!我的祖国! ”。
三、《离别曲》曲式结构衬悲情
此曲为E 大调,整首作品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即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以下是从每一个部分的结构、调性、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部作品。其结构图示大致如下:
A              B                A1
(1-21)        (22-61)        (62-77)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呈示部A(1-21),E 大调,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包括a、b 两个乐句,第二个乐段包括a.b1、c 三个乐句。在E 大调的基础之上,主题旋律极其质朴却又深情款款,就像透过树叶的阳光,轻柔地洒下,带着悲伤缓缓地流入你的心房。中部B(21-61),从整体看来这一部分的音乐是以器乐性参考进行发展的,在速度上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中部属于对比性中部。中段展开部,更是在大调的基础之上,震撼上演,悲伤的情愫倾泻而下,瞬间就变成了汹涌的洪流,充满了无限的音乐张力。肖邦创作该曲时的忧伤与痛苦[2],就这样在音符之间,沿着悲情之路,或是哼唱的哀歌,或是咆哮的呐喊,都是他最真实的心理诉白。再现部A1(62-77),速度回到原速,调性回归主调,情绪开始慢慢缓和,在各种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心情得以平静,最后整首作品在主音主和弦弱奏上进行结束。肖邦最具个性的一点,还是那细腻而忧伤富有散文句式的旋律,“悲情诗人”得以体现。从曲式结构中可以体会到那是一种肖邦式的忧郁与痛苦,是无法复制的,这是他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最好诠释吧!
四、声乐与钢琴伴奏
声乐,人类利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条件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其实,声乐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科学。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声乐属于教育范畴,自然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根源。
声乐的语言学科在于其需要学习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演唱者与钢琴伴奏是相互合作的,二者关系是紧密的。
五、《离别曲》改编的声乐曲《Tristezza》(忧伤)《Tristezza》(忧伤)是由肖邦《离别曲》改编的艺术歌曲,由Riccardo Mazzola 作词,Paolo Tosti 作曲,主旋律还是肖邦的离别曲,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改编后的曲子多用八平节奏,看似简单的节奏,在旋律的不断上行与下行中,表现出情绪的跌宕起伏,表现出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幻想,使人沉静在悲伤之中,与肖邦的离别钢琴曲不同的是经过改编后的悲伤之情有所改变,肖邦离别的钢琴曲不仅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眷顾与悲伤,还表达了对祖国的不舍。经过意大利等作曲家改编以后从歌词上更多的流露出对于爱人的思恋产生的悲伤[3],对于自己悲伤的一种无奈的表达。当歌词与曲子结合,那种强烈的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使得听者融入其中,意大利语歌词中这样写道:
我心中充满忧伤,因为没有你,你身在远方,再也不会想起我,告诉我为什么,我的灵魂如此痛苦,它只是爱着你,而想把你留在身边,你是每夜出现的身影,愿在梦里可以两情相悦,但那终究只是泡沫。你再也不会回到我身边,也许你的吻将属于另一个人,而我即使在悲伤中也向你歌唱,只愿你有个好梦,我渴望被你眷顾,却如此悲伤,爱尔不得。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此外,还有法语版的“忧伤”:
爱情已经消失,我的心痛直到黑夜,但没有发现,他那被遗忘的亲吻。我独自生活在悲伤中,在过去的阴影下,永别了,美丽的日子,永别了,爱情,从今以后没有什么可以引诱我,永别了,美好时光,在蔚蓝的天空中,云层让我想起了她的脸,我听到的仍是她的名字,不,那只是风。再见了美丽的日子,往后一切将不再、不再有引诱,永别了,我的爱情。
与意大利语相比,法语在语言上把对爱情的悲伤更加的外露出来。一种是悲伤中爱而不得,对于爱情的无比眷恋。一种表露出在悲伤中释怀,再见了美丽的日子,往后一切将不再[4],不再有引诱,永别了爱情。两种语言都很好的诠释了肖邦的《离别曲》。
六、结论
肖邦的《离别曲》其旋律优美,线条悠长,能够给人很好代入感,是一首禁得住不断回味的曲子,由《离别曲》改编的声乐曲《Tristezza》,用意大利语与法语进行演唱,那富有诗意的歌词让人不禁沉醉于此,更不必说去演唱了。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赵诗梦.从《离别曲》看悲情诗人—肖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4]张璨.艺术歌曲中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平衡美[J] 艺海,2005.
作者简介:祝磊(2000-),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