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Yangzhijishu
山羊自然放牧与半舍饲两种养殖方式的比较
科学养羊邱永俊
兴仁市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属于低纬度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多雨,交通不便,严重阻止畜牧产业发展。随着贵州山地草牧业的快速发展,放牧成为养羊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自然放牧难以克服饲草季节性短缺及草地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并且养殖效益并不可观。传统舍饲圈养及自然放牧饲养方式不断向半舍饲饲养方式转变,在经济效益及饲养成本控制上优于前两种饲养方式。本文总结山羊半舍饲饲养方式的的优点及养殖效益的分析,以期为兴仁市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兴仁市养羊业概况
1.1兴仁市概况
兴仁市海拔多在1600米以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年降雨量1300毫米,土壤养分较低,气候适宜,适于牧草生产及养羊业的发展。
1.2兴仁市羊产业发展情况
政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基本保障,2007年,兴仁市被列为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县,目前草地建植15.6万亩,改良草地16.95万亩,羊存栏达到3.5万只,年出栏1.9万只,产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打造全产业链供销模式,使得羊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得以实现,采用先进技术、现代化、专业化管理方式,提高了现代化经营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就业率,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助推攻坚。
1.3兴仁市草牧业发展模式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在搞好草地建设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根据全市饲草料的总产量确定牲畜饲养量,以草定畜,做到草畜平衡。实行计划放牧,大力推行季节畜牧业,根据草地类型,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维持草地的再生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夏秋牧草丰茂,营养丰富的季节优势,做到夏秋多养畜,冬春少养畜,防止草地掠夺式经营。同时充分利用饲草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
信息较灵、经济实力较强等有利条件,积
极开发草产业和秸秆资源,建立优质饲草
生产基地和舍饲育肥生产基地。
2山羊自然放牧利弊
自然放牧人工投入成本低,但由于管
理粗放,选择性采食对草地造成破坏,营
养也较低,山羊长期放牧容易感染胃肠道
疾病,草地湿度大,增加了口蹄疫患病率,
由于多雨及早晨露水较多,放牧山羊采食
虫卵及病菌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长期自
然放牧不利于羊产业的发展及疫病防控。
另外,放牧草地单一是目前兴仁存在草地
资源短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农户采用荒
山荒坡为放牧草地,羊不仅采食不到高营
养的牧草,而且还容日采食有毒饲草及灌
木,影响了羊的健康生长,而且长时间采
食青绿饲草也不利于羊的健康,干草及青
饲料的补充不可缺少。
3半舍饲饲养方式的优点
半舍饲放牧是一种早晚补充青干草、
精料,适时放牧的一种饲养管理技术。实
行半舍饲放牧不仅有利于加快羊种改良,
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实现以畜
管草,草畜平衡。便于统一建舍,统一种
草,统一防疫。
3.1日粮多样化,饲料投入成本低
白天放牧,山羊可以采食各种各样的
牧草,营养丰富,早晚补饲也可以多样化,
饲草配比灵活。放牧时间多,山羊所需营
养充分,降低饲料的投入。
3.2养只健康水平提高,疾病发生率
降低
半舍饲放牧调节羊的身体状况,羊活
跑动较多,呼吸新鲜空气,补饲补充了能
量,也适当休息,相对全舍饲和长期自然
放牧,呼吸道疾病及口蹄疫病得到有效防
止。
3.3利润高,效益稳定兴仁市推行舍
饲养殖多年,但是由于规模化程度逐渐加
大,全舍饲饲养利润空间较小,不利于成
本的控制,很多规模化养殖场和自繁自养
模式面临亏损,半舍饲中小规模养殖场经
营效果优良,在当地生产中受到推行。在
贵州山地畜牧业的大环境下,机械化程度
低,道路交通不便,牧草收获成本低,大面
积的人工草地及荒山草坡提供有力的放
牧条件,进而减少了养殖投入成本,增加
了养殖效益。目前兴仁市主要以龙头企业
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
富,半舍饲饲养方式就成为当今主要养殖
方式,但并不否定全舍饲及放牧的饲养方
式,尤其是大规模养殖,长期放牧会破坏
草地再生性能,舍饲饲养羊增重较快,缩
短养殖周期。
综上所述,一是普及科学养羊技术,
提高生产效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在养羊
业种极为重要,决定了养羊业的发展,各
级农牧部门要多对基层开展技术培训,获
取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降低羊的发病率
及死亡率,提高养羊业的生产效益。二是
切实推行放牧+舍饲结合的半舍饲放牧模
式半舍饲放牧要做好饲草种植,保证草
地营养,人工草地建植是半舍饲饲养管理
技术的前提,舍饲补料羊集中,疫病集
中统一防控是关键,广大农户提高对饲养
管理技术的认识,大胆实践,推进高效养
羊业的发展。三是,积极推广草牧业发展
先进模式种草养畜、草畜联动、过腹还田
的草牧业循环发展模式,依托人工饲草种
植基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场,形成以“以机
械化种草—规模化饲草加工—绿养
殖—粪肥还田—畜产品加工—市场化销
售”为一体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562300贵州省兴仁市农
业局
)
44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