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器物与辞赋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文心雕龙·诠赋》谓赋“铺采搞文,体物写志”,赋是“体物”文学的代表,敏锐地反映物质文化。再者,人们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进行辞赋创作,雅趣所至,多有题咏。皇甫谧《三都赋序》认为赋“文必极美”“辞必尽丽”,器物与辞赋的联姻,是“物之魅”与“文之美”的结缘。
辞赋中的器物与器物上的辞赋共同构成了辞赋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其最终表现形式仍是文学作品。曹丕《典论·论文》曰“诗赋欲丽”,刘熙载《艺概·赋概》曰“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因为赋在修辞上的鲜明优势,与器物相关的作品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追根溯源,敷陈器物材料。枚乘的《七发》有一节专写音乐,重心落在“琴”上,古人以桐木为琴,选材是制琴的第一步,接着再进入到演奏的阶段。琴在汉代极受贵族、文人士大夫喜爱,桓谭《新论·琴道篇》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而由蔡邕焦尾琴的典故,既可见选材之难,又可见蔡邕精于琴道。琴是士人言志的重要器物,嵇康《琴赋》甚至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他们都重视书写制作乐器的材料的生长环境,至于其他器物题材赋也多如此。
中国十大美女城市
二是曲尽其妙,提升器物品格。唐代李德裕曾作《画桐华凤扇赋》,序曰:“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灵禽五,来集桐华,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绩于素扇,以赉稚子,余因作小赋,书于扇上。”赋以扇为描写对象,而扇上有鸟,全文先写鸟之高洁,既而针对班婕妤《团扇诗》的哀怨,作者认为扇用以消暑,而不去做女性的道具,与班氏哀怨天凉“弃捐箧筒中,恩情中道绝”不同的是,作者说,“虽清秋之已至,常爱玩而忘餐”,扇有了更高的价值,其品格得以升华。唐时张九龄《白羽扇赋》,以“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作结;元代赵孟頫《纨扇赋》曰“苟行藏之任道,愿俟时乎安之”,都已脱离宫怨,注入沉雄之气,在反复铺排中,烘托、抬升器物的气格。
三是争奇斗巧,广纳异域器物。中国自古以来就与西方世界有着物质上和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不少器物也流入中国,并进入辞赋写作领域。汉末曹丕曾作《玛瑙勒赋》《车渠椀赋》,《玛瑙勒赋》序文曰:“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车渠杭赋》序文:“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玛瑙勒、车渠杭在当时都是新奇之物。及至明清,新器物涌入中国者更多。新器物、新科技是近现代文明的象征,它们进入作品,赋予辞赋新的生命。赋的铺排令新来器物的一切特征、性能全面展示出来,带来奇趣,更添新知。
赋是极具中国特的文体,北朝魏收说“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北史·魏收传》),器物是物质文明的表征,研究器物与辞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蒋晓光《器物之魅与辞赋之美》)
材料二:
画像石(或砖)在当时的建筑、雕塑、壁画上,都是五彩斑斓的。今天不断发现的汉墓壁画和泥俑证实了这一点。后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描述当时地面建筑的雕塑绘画说:“图画天地,品类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赋体物而浏亮”,从《子虚》《上林》到《两都》《两京》,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尽管有所谓“讽喻劝戒”,其实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仍在极力夸扬、尽量铺陈天上人间的各类事物:山如何,水如何,树木如何,鸟兽如何,城市如何,宫殿如何,美女如何……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尽管是那样堆砌、烦琐、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不无刻意描写,着意夸扬。这与汉代画像石、壁画等等的艺术精神不正是完全致的么?味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
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汉代文艺如此之心胸开阔,气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赋与器物的关系,既包括辞赋可以描写器物,也包括文人可以在器物上创作辞赋。
B.刘熙载认为诗歌这种体裁不适合表现较为复杂纷乱的内容,而赋这种文体正好可以。
C.赵孟頫《纨扇赋》正因为大量使用了铺排、烘托手法,所以提升了“纨扇”的气质品格。
D.汉赋虽然有讽喻劝诫的功能,但它更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尽量夸饰地去描摹各种事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人都精通琴道,他们在咏琴的作品中特别重视写制琴的材料,借此表现选材的困难以及自己对琴道的精通。
B.古代咏扇的诗赋较多,但不同的作者赋予扇不同的寓意,通过扇寄托不同的情感,其诗文中扇的品格也不同。
C.汉代的赋和汉代的画像石、壁画等艺术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可以体现汉代的繁荣、自信与活力。
D.汉赋虽然具有堆砌、烦琐、拙笨、呆板等不足,甚至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但我们并不能抹杀其文学价值。
3.下列选项都是清代文人所作的赋,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夫之《孤鸿赋》 B.纳兰性德《自鸣钟赋》
C.陈子龙《别赋》 D.张惠言《游黄山赋》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赋”这种文体“体物”特点的看法,有什么异同?(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物小记
沙汀
在一条靠近城墙的小巷子里,在那尽头处的一排破房子当中,同着他的寡媳,和一个十岁上下,发育不全的孩子,老头子像一匹“地牛”似的生活着。他看不见天光,也看不见一切事物的像貌,白日和黑夜,在他是没有多大的分别的。人们叫他做“幺鸡”①。
然而这可怜的眼睛的失职,虽然使得他一切日常的行动,都要仰仗他那从一难民队里,用那种买卖鸡鸭时“过秤论斤”的方式买来的孙儿推动,这却并没有阻碍他对于银钱的爱好和辨认。当收到一块洋钱的时候,他总先用大指头去审查一下花边的匀称,然后拿两个指颠箝住适中的地方,放近挺直的胡须边吹一口,再送往耳朵上去。有时候碰见声誉恶劣的人,他尽可以再拿到口里去麻烦一下他的牙齿和舌头。至于铜元,不管是如何的复杂和作弊,他只要在台子上摔几下,在手里过一过就明明白白的了。
他本不是这城里土生土长的人,十多年前,为了躲避土匪的麻烦,才从乡坝里搬来的。他的失明,也就正是这时期的事。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老头子的独生子被土匪们去了。那头目起首是把嘴张得很大的,开口要一个足够使这个爱钱如命的人破产的大价。但直到把价目减低到十分之一了,老头子还是不动声,也不看一看那可怜的媳妇脸上的眼泪。这一半是为了那儿子滥赌的恶习,一半是想用他那急死人的冷淡来等候一个更低的数目。但是在这样僵持了半年之后,那儿子被撕票了。
他在这城里还没住上一年,便和一切需要“急钱”用的人弄熟识了。因为银子钱藏在床脚下固然不必担心老鼠小偷,可是终是不会生儿子的。他和他们的往来,就只为了放帐。因为眼睛的关系,他倒并不注意那些麻烦的手续,他只须依靠他的记性就够了。
他把一切放帐的日期都归划在初一和十五。“今天十五呢。”他自言自语地说,于是便动口咒起他的媳妇来了,唠叨着她会搅晏了他的时间。“你这个娼妇,”老人咬着牙齿骂道,“叫你早点烧饭,你这个娼妇!……”
他平常总是十分镇静的,但一到了这时候,他便要显得焦躁不安了。实际上,那些债务人是从没有躲开过他的。说起来也无从躲避,因为这全体都是些有职业的人:剃头师傅,鞋匠,提篮子的小贩,等等。没有职业的任何人的张罗,他只会简捷地回答一声:“没有!”便把两只手向袖管一插,偏过脸去,往椅靠上一躺,听便你是怎样伤心的赌咒,再也难得着他一个字的答复了。
对于那些不守信用的人,他会纠缠着人不放,并且一点也不为观瞻作想地干嚷。在必要的时候他还会扶着那给他牵路的孙儿,躺倒在泥地上去,拖住失信者的脚杆不放。
“哟,还踢我呀!”他放开嗓子地嚷道,“好,我借钱都借错了呀!我是个瞎子,我是个残废人,一打死人哟!
“你要起来呀。”那满脸锅烟的脚软化了。
“起来吗?”但老头子继续拖住腿杆说,“有这样容易吗?我是个瞎子呀!……”
为了这一幕的轰传,在这城里,老头子成了个有名的人物了。“那个老瞎子你都惹得么?”人们都这样批评他。但在几个老年的人嘴里说来,这倒并不值得怎样惊奇。因为远在十多年前,他们便传说过他那值得铭记的品格了。虽然这是一件看来似乎平常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