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通解通读】如何保护隐私?
哪些权利算你的隐私?摄像头能随便安装吗?散布他⼈出轨证据是否构成侵权?本期《民法典通解通读》为您介绍《民法典》中有关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暖暖 歌词03:31
案例:邻⾥之间因摄像头引发的纠纷
黑石深渊宝库怎么走李某与王某是前后院的邻居,两家间隔⼀条4⽶多宽的⾛道,因为宅基地的问题积怨很深。2020年10⽉,李某在⾃家房顶⼤门及后窗两处分别安置了4个摄像头。王某认为,李某在⾃⼰后窗隐蔽处安装的两个摄像头,监控范围正是⾃⼰及两个弟弟家的院⼦、院内⼤门⼝及楼房⼆层居室,存在住宅监视偷窥的不道德⾏为,严重侵犯⾃⼰的隐私权和⼈格尊严,于是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通过现场勘验和法庭审理,被告⽅认可⾃⼰装的摄像头能够拍到原告家的院⼦,但他认为该区域属于集体⼟地,原告则认为这侵犯到⾃⼰隐私。
摄像头的安装有范围限制
⾃家室内部分和公共区域安置摄像头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摄像头对着别⼈的住宅等私密空间,就侵害了他⼈的隐私权。
法院认为被告安装的摄像头侵害了原告的隐私权
案例中,李某安置的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王某的私密空间及⽇常⽣活等私密信息,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最终,法院判决李某拆除⾃家屋顶及后窗安装的三个摄像头。
02:49
《民法典》⼈格权编第1032条:⾃然⼈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式侵害他⼈的隐私权。
隐私是⾃然⼈的私⼈⽣活安宁和不愿为他⼈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公共区域存在隐私权问题吗?
公共区域不属于私密空间,所以公共区域不存在隐私权问题,可以使⽤摄像头记录。
隐私是不愿意为他⼈所知晓的私密空间
家庭是⼈们获得安全感的⼀个重要来源,家庭空间中的活动⼀般不希望被外⼈知道,所以这属于隐私的范围,也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08:51
《民法典》更加注重保护隐私权
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了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命权、⾝体健康权、⾃由权、肖像权统称为⼈⾝权。《民法典》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改⼈⾝权为⼈格权,以独⽴篇章的形式确⽴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强调保护公民的⽣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重要权利,还增加了隐私权以及个⼈信息保护。
《民法典》设专章明确隐私权的含义,并列举了侵犯隐私权的⾏为类别,这不仅加⼤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度,更弥补了我国隐私权含义和保护的空⽩,被视为《民法典》的⼀⼤亮点和进步。
《民法典》⼈格权编第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实施下列⾏为:
(⼀)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具、电⼦邮件、传单等⽅式侵扰他⼈的私⼈⽣活安宁;
(⼆)进⼊、拍摄、窥视他⼈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星手机功能介绍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的私密信息;
苹果手机无法连接APP STORE是怎么回事(六)以其他⽅式侵害他⼈的隐私权。
《民法典》⼈格权编第1032条和第1033条明确定义了隐私权和侵犯隐私权的⾏为,这样明确的规范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民法典》规定,个⼈的⽣活安宁以及不愿意为他⼈所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这4项都属于个⼈隐私的范畴,受法律保护。
⽣活中侵犯隐私的⾏为不容忽视
进⼊互联⽹时代,隐私的范围扩⼤、内涵增多,⼤家每天在社交媒体关注和消费着别⼈的⽣活,同样也会发布朋友圈、微博展⽰⾃⼰的动态。⼤数据时代的到来,⽅便了⼤家的⽣活,但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涉及个⼈隐私安全的问题。
雨霖铃寒蝉凄切隐私权和个⼈信息泄露是两回事,《民法典》在⼈格权编第6章⾥有两条规定了隐私权、四条规定了个⼈信息保护。个⼈信息涉及到隐私的,根据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来保护;不涉及到隐私的,根据个⼈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予以保护。
360怎么卸载
05:42
警惕收集隐私的摄像头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摄像头被伪装成了⽣活中⾮常普通的⽇⽤品。这些被伪装的偷拍设备⼀旦录下个⼈隐私,便可以实时传输,甚⾄在线直播,对个⼈的危害变得越来越⼤。
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的隐私属性越来越强,⽆论是家庭安装的摄像设备,还是社交平台中分享的照⽚位置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被保护。⼀⽅⾯,在遇到侵害隐私权的事件发⽣时,⼤家应当通过法律⼿段维权;另⼀⽅⾯,个⼈在⽇常⽣活中要提⾼保护隐私和个⼈信息的安全意识,不随意公开向他⼈提供⾃⼰的个⼈信息等。
⽣活中注意限度勿侵犯他⼈隐私
恋爱关系中,⼀⽅想分⼿,⽽另⼀⽅反复纠缠,达到了打扰对⽅⽣活安宁的程度;散布邻居、同事可能不希望他⼈知道的信息……这些⾏为都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所以,⼤家在⽇常⽣活中⼀定要有界限感,既明确⾃⼰的权利,也要充分尊重别⼈的权利。
如果个⼈隐私被侵犯,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进⾏诉讼维权,也可以通过、拘留等治安处罚进⾏维权,要积极保护⾃⼰的权利。
01:17
问
偷拍他⼈出轨视频是否侵犯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偷拍⾏为属于侵犯隐私,对他⼈的私密活动进⾏拍摄、窥探、泄露的⾏为都属于侵犯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偷拍⾏为属于侵犯隐私,对他⼈的私密活动进⾏拍摄、窥探、泄露的⾏为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为。虽然从道德层⾯谴责出轨⾏为,但法律上仍然保护隐私权。
答
01:30
问
公开⽼赖的个⼈信息是否侵犯隐私权?
依法公开⽼赖,不属于侵犯隐私权。法院⼀般是公开审理、公开判决,⽽⽼赖不履⾏法院判决的法定
义务,本⾝就是公开的信息,不是个⼈的私密信息。其次,法院在公布这些⽼赖的姓名或对其进⾏联合惩戒时,完全是依法进⾏,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答
监制:王效忠
审核:郇丽娟
编辑:⽯⼩军权⼦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