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火灾原因及火场逃生十五法
人人应会的知识
全名发动全力以赴
坚决打赢“清剿火患”攻坚战
11月9日是全国第21个消防宣传日,11月是我省第一个法定消防安全月,今年是国家八部委颁布实施《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的第一年。为了深化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发生,按公安部、省政府统一部署,决定从2011.9.26-2012.2.29,在全市组织开展“清剿火患”战役。
附:
常引起火灾的十种火源
火源是引起燃烧的直接原因,是火灾的发源地。生活和工作中,应防止和控制好十种火源,具体是:
1.点燃的各种明火,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
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
3.我们常遇到的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材、木器,紧聚在高温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燃烧,而这种火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引起注意。
4.在熬炼和烘烤过程中,由于温度掌握不好,或自动控制失灵,都会着火,甚至引起火灾。
5.炒过的食物或其它物质,不经散热就堆积起来,或装在袋子内,也会聚热起火,应注意散热。
6.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渍的地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旁,易引起火灾,应堆放在安全的地方。
7.在既无明火又无热源的条件下,褐煤、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籽、豆饼和粘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抛光尘,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堆积在一起时间
过长,本身也会发热,在条件具备时,可能引起自燃,应勤加处理。
8.不同性质的物质相遇,有时也会引起自燃。如油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引起燃烧。
9.摩擦与撞击。例如铁器与水泥地撞击,会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灾。
10.绝缘压缩、化学热反应,可引起升温,使可燃物质被加热以致着火。
火场逃生15xx
火魔无情,当你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员救助的时间里,如果你能够利用地形和身边的物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寄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常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难关头才能应对自如,从容逃离险境。现介绍15种火场逃生的方法,以飨读者:
一、绳索自救法: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二、匍匐前进法:
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三、xx捂鼻法:
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四、棉被护身法:
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五、毛毯隔火法:
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六、被单拧结法:
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
七、跳楼求生法:
火场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但要选择较低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的功能抛下做缓冲物。八、管线下滑法:
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九、竹竿插地法:
将结实的晾衣杆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环卫工人的一天
下。
十、攀爬避火法:去新加坡打工怎么样
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水浒传主要人物
十一、楼梯转移法:
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
十二、卫生间避难法:
杨梅怎么吃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十三、火场求救法:
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十四、逆风疏散法:
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
十五、“搭桥”逃生法:
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