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视听语言的民俗符号分析
作者:王子兴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
作者:王子兴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
一个人心累无助的说说 摘 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认知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出,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所创作的民俗电影时期。如《红高粱》的婚嫁风俗,《霸王别姬》中的京剧,《活着》里的皮影戏,其实还包括不少影片中的和文化大革命的场面,也都是一种现代民俗。这些民俗元素,即为影片带来了电影自身的奇观效果,也使它在国际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认可。
做梦梦到死人 关键词:民俗电影;视听语言;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五一劳动节手抄报文字内容(2012恒禾七尚)-23--01
在电影创作中恰当地运用民俗元素,不仅能够在道具、影视氛围、场景,以及人物造型等很多方面,有效地提升影片的时空质感、地域特、观赏兴味,而且还能通过隐喻、象征
等途径,含蓄而多元地凸现出特定的人文意蕴,从而有效地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气质;同时,也能够让一些民俗文化遗产,通过电影这种视听艺术得到更加生动、广泛的记录与传承。
一、什么是民俗电影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介绍信民俗电影,就是在电影创作中,以民俗文化作为电影故事的叙事主体和艺术创作的主题载体,通过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将民俗美学的瑰丽与传统文化的意韵融为一体,并明显突出当地民间风俗,通过建筑,服装,生活习惯等元素强化的主题电影。
关于七夕的诗二、民俗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如若谈到中国的民俗电影,张艺谋导演就不得不提,他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也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大牌导演。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几乎全都充斥着民俗元素,比如说张艺谋对于民俗的展现运用在镜头前,大多用白描的手法来展示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展示独特的华夏风情,在民俗的展现过程中导演极为重视对民族风情的表现,而暂且弱化了影片的叙事,这也导致影片有些不好看,例如在《红高粱》当中对颠轿这一陕西文化的展现,更多的是着重对民间婚俗礼仪的刻画,在影片中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又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当中,导演则把镜头对准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王家大院里,每晚只有门前挂有大红灯笼的女人才能侍寝,在侍寝前还可以享受足底按摩,而事后这些女人们则可以在王家大院里昂首挺胸,底气十足,这恰恰用当地民俗这一方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极富批判意义。再如《我的父亲母亲》当中对锯碗,这种民间手工艺的展示,足足用了两分半种,占用了整部影片四十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文章的叙事来说已经足够了,而它恰恰是弱化了其叙事性,而是通过这一民间手工艺,让观众大开眼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