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赏析
怎么在头像上加国旗内容摘要: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林冲是一百零八位水浒英雄中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他原本有幸福的家庭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但还是上了梁山。其原因除却当时的社会因素外,还与其善良、精细又矛盾的多元化性格有很大关联。本文将围绕林冲多元化的性格特点来展开论题,探究林冲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林冲;善良;精细;矛盾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约一百万字,生动刻画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因为不同原因聚义梁山与朝廷抗衡,后被朝廷招安的故事。在征讨方腊等的战争中,义军伤亡严重,所剩27人也被朝廷暗害,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浒英雄事业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水浒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人物刻画尤为突出,一百零八将个性鲜明。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但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林冲,他不似宋江那么贯弄权术、也不似武松和李逵般残忍。
家庭幸福宣言在《水浒传》中,林冲是在第七回出场的,他绰号“豹子头”,有着粗豪的外表。作者借鲁智深的眼睛描写他: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零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持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的非凡,使的好器械!”。(第六回)
你个老六是什么意思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的粗豪形象,和《三国演义》中“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张飞形象很相似。《水浒传》第四十八回诗赞中以张飞比林冲:“……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虽然林冲有着张飞般粗豪的外表,但内里却和张飞有很大区别,他粗豪的外表下藏着有别于大多数梁山英雄的心性和襟抱,有着和大多数梁山英雄颇不一样的人格特征。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释。
1、善良
众所周知,林冲是因为美貌的妻子被高衙内看上,遭陷害而入狱,又在狱中及发配路上屡遭迫害,忍无可忍杀了陆虞侯一干人上了梁山。为何林冲杀了人还要说他善良呢?
在林冲得知陆谦设计骗林妻到陆家而高衙内却在那里后,小说做了这样的描写:
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
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第六回)
林冲虽然很生气但他并没有滥杀无辜,只是将陆家砸了个稀烂,还在陆家等了一晚就归去了。和梁山众多英雄的残忍手法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如杨雄,发现其妻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通奸后,愤然与石秀一起将其引至翠屏山,将潘巧云衣服剥光,绑在树上,“一道从心窝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栓在包裹里了。”(第四十五回)如卢俊义,被吴用设计“东南方异地一千里之外”的梁山泊走了一趟,仅才“四个多月”,待其归来,妻子贾氏竟与家中李都管“做了一路”。后来梁山义军攻打北京,捉了李固与贾氏,忠义堂前,“李固绑在左边将军柱上,贾氏绑在右边将军柱上。宋江道:‘休问这厮罪恶,请员外自行发落。’卢俊义得令,手拿短刀,自下堂来,大骂泼妇贼奴,就将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上堂拜谢众人。”(第六十二回)
再如武松,回家得知武大的死讯,查清事实后杀死淫妇;在孟州狱中帮助施恩重覇孟州,“醉打蒋门神”,上演了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杀了张都监、蒋门神: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武松抢到房前。夫人见条大汉入来,兀自问道:“是谁?”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武松按住,将去割头,刀切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
九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厨房下拿取朴刀,丢了缺刀,翻身再入楼下来。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闩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地下。(第三十回)
在《水浒传》中,类似这样的场面很多。以上的梁山英雄杀人虽各有原因,但手法未免残忍;更有甚者开店,卖人肉,杀害无辜……手段令人发指。而林冲虽也杀了陆虞侯一干人,但并未伤害无辜,从这一点来说,林冲是善良的。
2022中考另外,林冲还有一颗扶危济困的侠义心肠。在“水浒”英雄中,大多也有狭义心肠,但大多性情粗暴,言语不和,便要杀人。如李逵,武松等。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东京任八十万教头时,林冲替酒保李小二脱免官司“……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市,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面送官司 。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第九回)
小说这段文字说明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普通酒保,社会地位低,也不是什么江湖好汉,与林冲不属于同一阶层,且关系一般。李小二坏事之后,“得林冲主张陪话”。林冲主动帮助李小二,但并没有像其他梁山好汉用暴力手段解决矛盾,而是又陪话又出钱,可以看出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不摆官架子。对于平民老百姓,林冲能这般相助,可见他宅心仁厚,善良令人敬仰。
2、心思细腻
在《水浒传》英雄中,心思细腻非林冲莫属。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节体现的淋漓尽致:
……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两间草厅己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把被卷了,花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第九回)
林冲看护草料场,当时正是严冬,刮着北风,林冲怕引起火灾,故又折回来灭火。“搬”“探”“摸”体现出这个大汉的细心。后在庙里歇息,又将大石块挪靠着门,以防野兽的袭击。
林冲的精细还体现在对杀人工具的选择上。解腕尖刀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陆谦邀林冲在樊楼喝酒却骗林妻说林冲在陆家喝醉,林妻到陆家发现上当被高衙内调戏,“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不见回家,林冲自归”;第二次,待到李小二告诉他可能有人要加害自己时“林冲听后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可见林冲并不像武松、李逵等人那样,杀人不择武器。
林冲在待人接物上也精细周全,而其出发点也常是舍我利他的。在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谦等人后,林冲投奔柴进庄上,听说沧州府到处捉拿自己“如坐针毡”便要辞别柴进:
俟候柴进回庄,林冲便说道:“非是大官人不留小弟,怎奈官司追捕甚紧,排家搜捉,倘或寻到大官人庄上时,须负累大官人不好。既蒙大官人仗义疏财,求借林冲些小盘缠,投奔他处栖身。异日不死,当效犬马之报。”(第十回)
林冲担心会牵连柴大官人,又怕柴进为难,故主动向柴进提出想离开的想法和打算,求借盘缠,“非是大官人不留小弟”,极能体现林冲的精细品质。后来,在第十八回,晁盖、吴用等七人到梁山泊入伙,林冲谈起柴进举荐自己上山入伙的经过,这样说:“承先生高谈。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林冲,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不想今日去住无门……”其中又有“非他不留林冲”之言。金圣叹在此六字下批道:“此六字令我读之骇然。盖写林冲,便活写出林冲来,写林冲精细,便活写出林冲精细来。何以言之?夫上文吴用文中,乃说柴进肯荐林冲上山也,林冲却忽然想到:‘他说柴大官人荐我上山,或者疑到柴进不肯留我在家耶?’说时迟那时快,便急道一句‘非他不肯留林冲’六个字千伶百俐,一似草枯鹰疾相似。妙哉!妙哉!盖自非此句,侧写来已几乎不是林冲也。”这是一段很细致、也很深刻的分析。一句话,并无什么特,但从林冲口中说出,却极富个性彩,它将林冲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谨慎周全个性刻画的入木三分。
再如林冲在柴大官人庄上遇上洪教头,虽然武艺在其之上,但思虑再三: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第八回)在了解到柴大官人的意思后,才答应比武,拿出自己的真本事。让柴进满意,同样体现出他处处为人着想,考虑细致周到的个性。
3、对妻子不负责任
国庆去哪儿玩?《水浒传》中大都是些打打杀杀的铁汉英雄,在极少的爱情描写中,林冲夫妻之间的感情就更为珍贵。可是我认为林冲其实是对妻子不负责任的。有些人说林冲在得知妻子被人调戏时的表现是很在乎妻子。当时,“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其中,“急跳过墙缺、奔、抢”都表现出林冲似乎很关心妻子,但是细想却不然。在封建的男权社会女子也可以看做是私人财产,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太可能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私人财产,何况林冲是堂堂八十万禁军棒教头,自己的妻子都被人调戏,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颜面何在?所以他急忙赶了过去。本来要狠狠教训那人一顿,但发现是高衙内先“手软了”,在心理上就矮了一截,在权力面前他屈从了。磨难是考验爱情坚贞的良方,高衙内的出现打乱了原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林冲最终还是很不负责任的抛弃了妻子,最终使林妻走上了不归路。且看林冲是怎样做的:
“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红面,无有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官司,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第七回)
“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红面,无有半点相争。”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这已是不孝;“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