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B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期末(B卷.提高能力)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西方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影响密不可分。西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启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们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从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进而真正实现自立。但问题在于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理性和知识只是能够指导人们操作性活动
的技术,却要求把揭示世界因果关系和发展本质的知识当作无用的形而上学予以抛弃,“有用性”成为判断知识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启蒙理性所说的理性和知识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排斥价值理性的技术理性。启蒙理性不仅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把自然理解为遵循机械规律运动和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科学技术被看作是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启蒙理性进一步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追求无限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现代性价值体系。 春风像什么
在现代性价值体系看来,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只具有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工具价值,人类只要凭借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实现无限经济增长,最终达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但是,一方面,由于现代性价值体系所说的“人类利益”,本质上只不过是资本的利益;另一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简单化了人类幸福的丰富内容,同时它所追求的无限经济增长是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为前提的。上述缺陷使得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没有给人带来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仅造成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盛行,而且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正确建构人类与自
然的和谐关系,恢复科学和价值的关联,保障科学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成为人们反复探讨的问题。
1866年德国生物科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概念,揭示了地球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主张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主张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整体看待世界,认为自然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也具有其内在价值。以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西方还兴起了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虽然其具体理论观点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反对近代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要求考虑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恢复对自然的敬畏。
电脑为什么老是自动关机 (摘编自2020年3月2日《光明日报》王雨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自然逐渐有了支配和控制的态度,这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西方启蒙理性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B.根据启蒙理性的观点,知识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成为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
C.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由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造成的。
D.由海克尔“生态”概念形成的生态哲学范式,因为其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的主张而具有了内在的价值。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层次清晰,论及西方启蒙理性、现代性价值体系等相关诸多概念,但却杂而不乱,逻辑严密。
B.文章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转变与现代性价值体系有关,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 番茄的种植方法
C.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以立为主,但最后还是论述了生态哲学范式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的积极意义。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将相对深奥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知识与揭示世界发展本质的知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被抛弃是技术理性排斥价值理性的结果。
B.现代性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启蒙理性与资本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体系对人类之外的自然界价值的认识有明显的缺陷。
C.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全部,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
D.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思潮,反对西方启蒙理性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要求考虑到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XC40纯电版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女鞋什么牌子好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