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农村信用社法人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和处置势在必行。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加之执法环境不畅,不良贷款清收、转化、处置呈现出社会性、复杂性等特点。下面,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实际,对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难点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性建议,与同行商榷。
一、难点
(一)清收小额贷款难
农户不良贷款沉淀总额大、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加之农村经济落后,城镇经济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农户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农村信用社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信用社地处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带,交通落后,存贷规模小、效率低,配备人员少,装备落后。加之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小额农户不良贷
梦见收到假钱款清收工作量大,难度高,清收工作困难重重。
(二)依法收贷难
贷款人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本息时,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手段:依法起诉。由于社会诚信不足,执法环境不畅,依法收贷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和举证难的特点。
——成本高。依法收贷从起诉到执行需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以10万的诉讼标的为例,需交纳诉讼费7820元,保全费2280元,评估费500元,拍卖费5000元,执行费3650元,共计19250元,占诉讼标的的19%。(各地具体执行标准大相径庭,有的偏高,有的较低。)授权委托书范文
——效率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收贷从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应经立案、送达、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判决、上诉、申请执行等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更有甚者遥遥无期。
——执行难。依法收贷进入执行程序后,一方面债务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另
一方面想方设法打通执行关节,调动各种关系向执行人员施加压力。法院执行人员人熟、地熟、情也熟,因各种原因,迫于各种压力,总是拖延执行。
——举证难。一方面债务人转移、隐匿资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无法搜集、提供有关债务人财产线索的证据,人民法院无法执行。债务人有钱不还,长期逍遥法外。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三)处置抵贷资产难
贷款信用社通过协议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以资抵贷,高价取得抵贷资产后,不仅变现难,而且成本高,尤其是抵贷资产为房产的,变现成本更高。贷款信用社自行处理抵贷房地产,可省评估费和拍卖费。虽评估费、拍卖费可减,但交易税费难逃,需要交纳两次交易税费。
第一次是从债务人过户到贷款信用社,第二次是从贷款信用社过户到买受人。每次须交纳的税费额不低于交易总额的13%,两次税费高达26%。加上诉讼成本,最高者可能达到45%。
(四)防止债务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难
部分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取得贷款后,想尽一切办法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债务人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一是通过不正当交易和虚假交易将公司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和股东个人名下,造成公司经营困难、资不抵债,通过倒闭或破产,最终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二是通过低价变卖财产,将资产转移到与债务人串通好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手中。三是对大量到期债权不及时主张权利,导致债务人到期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四是债务人贿赂与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内外串通。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一方面不及时发送贷款到期催收通知单,导致诉讼时效结束,使贷款信用社丧失胜诉权;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不在法定期间内申请执行,导致执行时效结束,人民法院对超过执行时效的生效法律文书不予执行。总之,债务人通过以上方式,最终达到逃避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的目的。大雁塔导游词
二、对
死性不改国语
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虽然困难重重,但农村信用社只要认真
研究,建立起一套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制定出一个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科学方案,充分运用各种法律制度,完全能够有效地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不良贷款的损失。
(一)建立市场机制清收不良贷款
每一户不良贷款的成因不同,如仅依靠贷款信用社有限的力量来清收,不仅效果不佳,反而会因清收不良贷款而影响了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社会力量涉及各类部门、各种机构、各方人员(如律师事务所、拍卖公司、投资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村社党员干部),人力资源丰富,信息详细准确,催收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贷款信用社所不具有的优势。如果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清收不良贷款,必将加速不良贷款清收进程,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二)灵活利用债权债务转移、代位权、撤销权等法律制度清收不良贷款
债权债务转移、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法律制度是清收不良贷款中常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把上述三种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清收不良贷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某信用社从1987年到1991年向一保温材料厂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笔,金额达25万元。贷款到期后的1999年,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被迫关停,并申请破产。为收回贷款,信用社与保温材料厂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由保温材料厂将对张某的到期债权65万元转让给信用社,以抵偿40万元贷款本息。债权转让协议达成后,信用社立即对张某主张权利,并对张某的一公司的55万元到期债权行使代位权。后通过跨省执行,收回贷款本息约20万元,最大限度减少了贷款损失。
在保温材料厂借款合同纠纷案中,信用社运用债权债务转移加代位权制度,成功收回了呆滞贷款20万元,是信用社灵活运用法律制度清收不良贷款的典型案例。
(三)加大跟踪监控力度,全面实施封闭监管
项目贷款金额大,牵涉关系多,抵押物变现难。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贷款,抵押物多为在建工程,“一女二嫁”现象严重,处置成本更高,变现难度更大,处置效率更低。如果依法起诉,诉讼成本高,效率低,不能享有优先受偿权(依合同法和司法解释,商品房预购人和建设工程承包人和税务机关享有优先权,抵押权次之),诉讼风险大(保全财产不能变现时,将可能出现以高估财产抵贷);如不依法起诉,保全抵押物,开发商又
上海二本大学会出售抵押物,增加收贷的难度。对这类贷款,贷款信用社决不能轻易言诉,应当摸清开发商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开发商施加压力,迫使开发商与贷款信用社达成监管协议。监管协议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开发商自行定价售销房产,由贷款信用社派员接管全部房产钥匙,控制售房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贷款信用社所派人员收取售房款存入专用还贷帐户,用于清偿贷款本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