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与烈度
(一)地震震级
1、定义: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或大小的尺度,也是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用M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原始定义是在公司财务制度1935年由里克特(C.F.Richter)(1900~1985)(图)给出,即地震震级M为:M=LgA,式中A是标准地震仪(指摆的自振周期0.8s,阻尼系数0.8,放大倍数2800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的以微米(1微米=10-6m)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图)
按着这个定义,对一个100千米外的地震,如果标准地震仪记录到1厘米的峰值波振幅(即1‰毫米的104倍),则震级为4级。
实际上,地震时距震中恰好100km处不一定设置了地震仪,且观测点也不一定采用上述的
标准地震仪。因此,对于距震中的距离不是100km,且采用了非标准地震仪所确定的震级,尚需进行适当的修正才是所要求的震级。
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各种不同的震级M与地震释放能量E(尔格)之问有如下的关系:
根据上式,将各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列于下表中。从表1.1可见,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一次6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万t级的。
表 震级及其相应的能量
震级 | 能量(尔格) | 震级 | 能量(尔格) |
1 | 2.00×1013 | 6 | 6.31×1020 |
2 | 6.31×1014 | 7 | 2.00×1022 |
3 | 2.00×1016 | 8 | 6.31×1023 |
4 | 6.31×1017 | 8.5 | 3.55×1024 |
5 | 2.00×1019 | ||
注:1尔格=10-7J。
3、地震按震级大小分类
1)微震:小于2级,人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
2)有感地震:2-4级,人能感觉到。
3)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地震,能够引起不同程度破坏。
4)强烈地震或大震:7级以上地震。
5)特大地震:8级以上地震。
1960年5月22心死两相依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是记录到的世界最大震级地震,它所释放出来的地震能量是空前的,海啸规模巨大,地面形状变化非常显著,其破坏性之大,在世界地震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二)地震烈度
圣诞礼物送什么比较好 1、定义及影响因素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为烈度,用I表示。一次同样大小的地震,若震源深度、离震中的距离和土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则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也不相同。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的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和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根据全国范围内既有宏观资料,又有仪器测定震级的35次地震资料,《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给出了根据宏观资料估定震级与震中烈度I0关系的经验公式:
必要时可参考地震影响面积的大小作适当调整。下给出了震源深度为10~30km时,震级M与震中烈度的大致对应关系。
表 震级M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震级M | 2 | 3 | 4 | 5 | 6 | 7 | 8 | 8级以上 |
震中烈度 | 1~2 | 3 | 4~5 | 6~7 | 7~8 | 9~10 | 11 | 12 |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地震烈度的标准和尺度。它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即根据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的动作反应等进行区分。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我国在1980年制定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1999年11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新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1999)。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1999)
烈度 | 在地面上 人的感觉 | 房屋震害程度 | 其他现象 | 物理参量 | ||
震害现象 | 平均震害指数 | 峰值加速度/(m/s2) | 峰值速度/(m/s) | |||
Ⅰ | 无感 | |||||
Ⅱ | 室内个别静止 中的人有感觉 | |||||
Ⅲ | 室内多数静 止中人有感觉 |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
Ⅳ |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
Ⅴ | 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落 | 不稳定器物 摇动或翻倒 | 0.31 (0.22–0.44) | 0.03 (0.02–0.04) | |
Ⅵ | 站立不稳,少 数人惊逃户外 | 损坏——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 | 0–0.1 |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 0.63 (0.45–0.89) | 0.06 (0.05–0.09) |
Ⅶ |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驶员感觉 |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 0.11–0.30 | 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 1.25 (0.90–1.77) | 0.13 (0.10–0.18) |
Ⅷ | 多数人摇晃颠 簸,行走困难 | 中等破坏——结构破坏,需要修复才能使用 | 0.31–0.50 |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 2.50 (1.78–3.53) | 0.25 (0.19–0.35) |
Ⅸ | 行动的人摔跤 | 严重破坏——结构严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 0.51–0.70 |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出现倒塌 | 5.00 (3.54–7.07) | 0.环境卫生标语50 (3.6–7.1) |
Ⅹ | 骑自行车的人 会摔倒,处不 稳状态的人会 摔出,有抛起感 | 大多数倒塌 | 0.71–0.90 |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 10.00 (7.08–14.14) | 1.00 (7.2–14.1) |
Ⅺ | 普遍倒塌 | 0.91–1.00 |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 |||
Ⅻ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 |||||
注:(1)评定烈度时,Ⅰ~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Ⅵ~X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Ⅻ度以地表现象为主。
(2)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3)表中房屋为单层或数层、未经抗震设计或未加固的砖混和砖木房屋。对于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表中的震害指数是从各类房屋的震害调查和统计中得出的,反映破坏程度的数字指标,0表示无震害,1表示倒平。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5)在农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以分区进行烈度的评定,但面积以1km2左右为宜。
(6)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物理参数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和制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
(7)表中数量词说明:个别为10%以下;少数为10%~50%;多数为50%~70%;大多数为70%~90%;普遍为90%以上。
3、地震区划与设防烈度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等资料,在地图上按地震情况的差异划出不同的区域。我国曾采用地震基本烈度,即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进行区划,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随后又按地震动参数,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编制了《中国地震动参考区划图》(GB18306-2001),作为确定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的依据。
在抗震设计时,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用相应于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或《抗震规范》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
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上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见下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抗震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表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防烈度 | 6 | 7 | 8 | 9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 0.05g | 0.10(0.15)g | 0.20(0.30)g | 0.40g |
注:g为重力加速度。
4、地震烈度、震级与地震影响的关系
(1)5.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其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
(2)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其面积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面积也只有数百平方公里。
(3)6.0-6.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数为八度,其面积几十平方公里;七度区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数百平方公里,如震中烈度为七度,则与5.5-5.9级地震结果相同。
(4)6.5-6.9地震,震中烈度一半为八度,结果与6.0-6.4级地震一样;另一半为九度,其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八度区不超过500平方公里,七度区则在1500平方公里以内。
5、震级与伤亡的关系
(1)5.0-5.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者占24%。而仅引起人员死亡的地震更少,只占11.5%。一次5级多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为梦见自己妈妈死了117人,而死亡29人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夜间。
(2)6.0-6.9级地震有43%造成人员伤亡,而只有人员死亡仅占35%,一次地震死亡人数最多为600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