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发展,GDP增长了9.5%。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量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1.4亿吨。2004年,随着中国“入世”進入第三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开市,成品油零售市场如期开放,中国第一个民间石油组织——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成立,这些标志性特征都使得2004年的中国石油行业显得非同寻常。为满足国内需求,石油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炼油与化工产品的结构调整和销售业务的发展,并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伴随着西气东输管道的全线贯通投产,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初步形成,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也突飞猛进。2004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努力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生产效益同步增长。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2003年的高价位,呈现整体上扬态势,并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对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进而拉动了主要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1644.81千克是几斤亿元,工业增加值3615.37女神动漫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539.6亿元,利润1983.8亿元,利税总额2925.4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4%、12%、33%、48%和40%。全行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经济效益均大幅度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勘探开发:发现一批亿吨级油气田,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为缓解国内石油供需压力,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加大了勘探投入,油气储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形成了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集团”)在冀东滩海南堡、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大庆徐家围子深层等地区新发现6个亿吨级油气储量区。同时,2004年冀东油田原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川渝油气区天然气年产量超过百亿立方米,吉林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500万吨,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油气业务发展的亮点。中国石油集团全年实现原油储量接替率1.25,天然气储量接替率5.39;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2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436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28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780亿立方米。经过近20年的勘探,一个陆上整装大油田——塔河油田在塔里木盆地被发现。目前该油田已经发现的储量规模达12.1亿吨油气当量,预测石油资源量可达27亿吨。四川普光千亿立方米规模大型气藏基本落实,天然气勘探大场面已经形成,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内蒙古塔巴庙地区探明天然气储量已突破3000亿立方米,将形成国家西气东输和内蒙古向山东供气的重要资源地。胜利油田深层勘探取得新突破,将大大增加环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对稳定我国东部的油气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在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方面,随着曹妃甸11-1/11-2油田、歧口18-2油田等一系列油田的建成投产,渤海作为我国海洋石油的重要产区,2004年产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油当量大关,成为我国海上继南海东部后第二个产量跃上千万立方米台阶的大型矿区,标志着渤海油田从此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200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全年共有16个油气田投入开发,5个油气田先后投产。全年油气总产量达到3648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9%。 2004年,中国油气生产量继续上升。全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同比增长2.9%,月度产量保持在1450万吨左右;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4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原油产量为17467.38万吨,同比增长3%;天然气产量为392.3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 炼化及销售: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增长较快 2004年,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汽车保有量较快增长以及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有较大增长。为满足需求,2004年中国炼油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运行,开足马力生产,全年共加工原油2.7亿吨(其中,中国石化加工原油13295万吨,中国石油加工原油11078万吨,首次实现原油加工量大于原油商品量),比上年增长13.7%。2004年,中国柴油需求上升很快,柴油从净出口重新变为净进口。为此,全国各炼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柴油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柴油产量同比增长19.5%,达到10162万吨;汽油产量为5249.8万吨,同比增长10.2%;煤油产量为 970.8万吨,同比增长14.1%;润滑油产量为464.3万吨,同比增长13.6%争奇斗艳的意思;燃料油产量为2082.6万吨,同比增长7.6%。 2004年中国炼化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紧跟世界炼化工业发展趋势,在规模大型化上做文章,迎来了大型炼化项目建设的新高潮。 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完成了1000万吨/年炼厂的改造工作,具备了千万吨炼油能力,这是中国石油实施新一轮炼油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六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进程中首期完成的重点项目。这六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包括: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厂改造工程,大连石化2000万吨/年含硫原油加工改造工程,兰州石化和抚顺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全面配套工程,独山子石化、长庆石化两个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工程。中国石油集团按照“调整东北、发展西北、强化华北、开拓华南”的战略,调整发展炼化生产布局和规模,力争到2007年前后基本实现炼化生产企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改造的发展目标。 中国石化集团1000万吨/年青岛大炼油工程,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合资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广州石化1000万吨/年炼厂改扩建工程项目或获国家批准或已动工兴建。 中国海油的炼油石化业务进展迅速,以南海石化炼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为标志,公司正式进入国内炼油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南海石化炼油项目每年将加工渤海重质原油1200万吨,成为国内单系列组合的最大炼油项目。该项目与正在建设中的中海壳牌项目、广东LNG项目为邻,将形成世界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的两大成品油生产商和经销商,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的成品油市场营销在2004年得到进一步强化,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加快。2004年,两大集团的加油站总数达到47466座,其中,中国石化集团30063座(自营加油站26581座,特许经营加油站3482座);中国石油集团17403座。全年中国石化集团销售成品油9459万吨,中国石油集团销售成品油6681万吨。 根据加入WTO的协定,中国如期于2004年12月11日对外资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中石化壳牌(江苏)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在2004年先后挂牌运营。两大跨国石油公司将分别在江苏、浙江境内收购、新建并经营和管理500座加油站。在面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挑战的同时,中国石化也积极开拓市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的加油站相继投入运营。 目前,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国外大石油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竞争日趋激烈。 国际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中国石油行业的对外合资合作项目步伐加快,进展顺利。 中国石油集团海外勘探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577万吨,剩余可采储量达6.1亿吨。原油作业产量达3011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达35.5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和84.6%;原油和天然气权益产量分别达到1642万吨和25.9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7.4%和86.4%。国外原油加工量达到295万吨。中国石油集团在伊朗、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新签约7个勘探开发合作项目,在乍得等地的风险勘探也见到良好的前景。中哈原油管道、苏丹3/7区1000万吨产能、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在渤海湾滩海合作建成了第一个百万吨生产能力的赵东油田。 中国石化集团实施的国际合作战略取得成果,已实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22个,获权益储量约1亿吨,获权益油20万吨。在国内,随着中国石油领域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已经由以勘探开发为主,转为以炼油化工以及终端销售为主。中国石化与BP在上海的合资乙烯项目已试车成功,与巴斯夫在南京的合资乙烯项目正处于试车阶段;与壳牌在湖南煤气化合资项目正处于施工高潮,将于2005年底建成;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在福建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合资项目正处于建设准备阶段。 中国海油完成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权益的收购;收购BG公司在印尼Muturi产品分成合同中拥有权益的20.77%,使中国海油在该合同中持有的权益从44%增加到64.767%,在整个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权益由12.5%增加到16.96%。同时,该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建设的一系列油田陆续投产。中国海油与埃尼和雪佛龙/德士古组成的CACT作业集团负责作业的惠州19-3/2/1项目,与美国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合作的渤中25-1油田一期工程,与美国科麦奇公司、能源资源公司共同开发的曹妃甸11-1/11-2油田均成功投产。 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管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产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的重点管道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全线贯通,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的目标。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是国内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达到国际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创了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新纪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忠武管道干线和湖北境内两条支线建成投产,湖南支线主体贯通;陕京二线线路主体工程完工,预计于2005年9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月建成投产。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天然气管道总长度2.2交通事故责任万余千米。其中陆上管道已超过2万千米,海洋管道达2000多千米。根据中国天然气管道中长期规划,我国将经过四个“五年规划”,用约20年的时间建成天然气工业体系,形成国产天然气与进口天然气相结合、干线与支线相连、覆盖全国市场区域的天然气管网系统,最终形成天然气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和市场规模化的格局。 2004年,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突飞猛进。新疆至兰州、郑州的西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进入了实施阶段。特别是我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的全面启动,对推动我国进口资源多元化、加快西部炼化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石化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的原油管道,它连接了中国石化所属镇海、上海、高桥、金陵、扬子五大骨干炼厂,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网络管道运输系统。此外,鲁皖成品油管道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2004年是中国LNG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三大石油公司在LNG领域第一次出现了全面发展和竞争的格局,一批大型LNG项目如期推进。继广东、福建LNG项目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成功拿下了浙江、上海LNG项目,至此,东南沿海天然气市场基本由中国海油占领,东南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初具雏形。中国石化集团获准在山东青岛建设LNG接收项目,继中国海油之后涉足LNG项目。中国石油集团与大连签订协议,将在大连建设一座能力为400万吨/健康证怎么办年的LNG接收站,这是我国继广东、福建、山东、浙江、上海之后的第六个LNG项目。 管理体制:战略重组步伐加快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2004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快了战略重组的步伐,一批专业化公司应运而生。 中国石油集团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在长输管道储运工程和油气田地面工程、滩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田开发陆上终端工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上游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石油集团开始向海洋石油领域进军,成立了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还成立了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城市燃气市场开放、投资、建设和运行。 中国石化集团成立了中国石化催化剂分公司。这是中国石化实行专业化重组战略以来,继成立润滑油、腈纶、沥青专业公司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上海沥青销售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国内最大的道路沥青生产商和供应商,这是继中国石化“东海”牌沥青中标F1赛道建设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沥青业务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海油对渤海公司、南海西部公司、南海东部公司、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五家基地公司实施战略重组,组建“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基地板块的业务,成为中国海油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资委决定以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三家中央直属企业作为试点,将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两大石油集团公司认真实施主辅业分离,在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任务。2004年,中国石油集团共移交人员5万多人,中国石化集团减员约7万人。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的逐步深入,将对提高两大集团的国际竞争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2004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继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成像测井装备和大型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开发成功,打破了外国石油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攻克了700多个技术难题,带动了我国管道施工和制管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国家级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石油集团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循环互动的新路子。 中国石化集团成功开发了复杂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技术(FDFCC)、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异构脱硫降烯烃技术(RIDOS)、15万吨/年三釜流程聚酯技术等;创出了中国分支井水平5239.88米的最深新记录,标志着我国分支井钻井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海油的“百万吨级海上油田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PSO)研制与开发”项目是一项优秀的科技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FPSO被喻为中国的“海洋石油舰队”,8艘FPSO先后共开发了10个海上大油田,动用储量1.24亿吨,为海洋石油工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亿元。中国海油还在冰区环境监测、结构设计、平台建造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首次成为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油气消费也进入快速增长期,“煤电油运紧张”醒目地出现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的报告中。预计2010~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进入高峰期,高峰年产量为1.8亿~2亿吨。尽管如此,国内石油供需缺口仍将不断加大,到2010年和2020年,预计供需缺口将分别达到1.6亿吨和2.5亿吨。2005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并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看到,在部署2005年的工作任务时,三大石油公司均把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增储上产步伐列为公司的首要工作任务。同时,三大石油公司还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外投资规模,加快海外石油勘探,增加海外油气产量,弥补国内石油资源供应的不足。应该说,作为国家主要的能源供应企业,能源的长期供不应求使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是摆在三大石油公司面前的长期任务。目前,石油公司的发展还面临着资源接替和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实力相对国际大石油公司较低,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但是,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为石油公司加强自身发展、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的广阔发展空间。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