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摘要:古老的徽州作为灿烂文明的代表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承载着古徽州的历史内涵,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但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阐明了如今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流失现状,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保护措施,以期能保护和利用好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星空歌词关键词: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一、引言
得益于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古徽州孕育了个性鲜明的徽文化,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民俗活动和节日等都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和本身的特性,随着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本文从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况入手,深刻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摧残”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保护措施,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难题是发展和谐社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明。
最流行发型二、现状概述
(一)古村落的存续受到威胁
古徽州的村落具有聚集性,主要集中于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和宣城市的绩溪。这些村落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具象,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参考价值。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悄然盛行,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新型旅游热点,再加上略显生硬的新农村规划,古村落的存续正逐渐受到威胁,它的核心价值也在逐渐消弭。另一方面,现代人秉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有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便把其中的重要建筑构件倒卖到外地,或者缺乏保护意识的村民随意变卖精美的装饰,古村落丢失其完整性。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很多古村落已不复原貌。
word怎么分页(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现象建设性破坏是指为了构建新城市,只关注短暂的利益而不惜破坏原本的历史遗存,而保护性破坏则是表面上打着振兴、恢复的口号,实际上违规拆除、等,古徽州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问题。过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比如古民居。这些民居由于缺乏资金进行固定整修以及历史性老化,很多都已经无法修复,无序的翻新修建也破坏了原有的古风貌。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无形中给其带来了开发性破坏。
1984奥运会(三)地方保护意识淡薄,保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利用,轻深入研究;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重一时举措,轻长期规划。根据走访古民居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对我们有何意义,怎样保护都不甚了解,并且在认识上存在很大误区,在态度上表现出随意性,认为是过时、守旧,甚至丑陋的文化留存方式,这给当地政府部门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内部困难。其次,保护人员缺乏专业的保护知识,很
多派遣的保护者都是业余人员,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受到了侵害,也不能及时察觉。
(四)一些口头传授或者手工技术由于缺乏市场正逐渐失传
现如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困境,比如古徽州的砖雕、木雕,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精致性、耗时性,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去学习,同时已有的传承人因为缺乏市场保护,传承环境十分艰辛,因此离开文化原生地到大城市工作,这些技术就极有可能最终失传。
三、保护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高度
尽管国家已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但还未达到一个应有的战略高度,国家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是放任自流或者任其随市场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深刻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限和内涵应给予肯定,在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具有科学性和标准性。同时提高众的地方保护意识,多开展相关活动,使人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二)将保护和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的同时传播文化
保护和传播文化最好的方式是与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突出旅游文化营销,既能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古徽州的剪纸、木雕可以实施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范围。这需要进一
步开拓创新,在汲取古徽州文化特的基础上与“新血液”相融合,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三)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创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机制现在已经接近验收成效的尾声,出台保护政策更是重中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持徽文化特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保护,建立共管机制。同时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市场氛围,促进职业传承。
(四)打造高素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建设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如果人才队伍不能与保护措施相匹配,依然不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作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严厉打击有倒卖行为的人员。进一步发掘和培养有精湛知识以及热爱工作的基层保护人员,经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活动,走科学保护之路。
参考文献
[1] 吴丽蓉.浅析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 黄山学院学报,2009(08)
[2]吴丽蓉,金声琅,徐宏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探索――以古徽州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02)
[3] 刘春凯. 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借鉴[J]. 中国名城,2016(06)
[4] 巫宇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及对策[J]. 民族艺术研
究,2016(03)
刁蛮公主逍遥王主题曲[6] 汪四红,李晓星. 比较与借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于法制建设视角[J]. 宿州学院学报,2016(04)
美图秀秀在线做照片作者简介:
朱倩(1994――)女,汉族,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财政学专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