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锡市旅游业发展“⼗⼀五”规划纲要
⽆锡市旅游业发展“⼗⼀五”规划纲要
第⼀章“⼗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节“⼗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实绩
1.旅游发展⽬标更加明确
新世纪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锡旅游发展“三⼤跨越”新的发展⽬标,即“实现旅游业从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到国民经济⽀柱产业的跨越;实现⽆锡从旅游⼤市到旅游强市的跨越;实现⽆锡从华东旅游⼀般观光⽬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的跨越”。“⼗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围绕这⼀⽬标保持既快⼜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发展指标持续攀升
“⼗五”期间全市旅游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九五”期末翻了⼀番。
表⼀:
年份
指标单位“九五”末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
年“⼗五”
年均递增%
接待海外旅游者⼈数万⼈次32.76 39.54 47.69 43.8 53.95 65.87 15
接待国内旅游者⼈数万⼈次1127.77 1167.42 1501.27 1765.16 2201.56 2637.5 18.5
旅游总收⼊亿元109.87 111.5 150.93 180.54 229.68 301.6 22.4
其中:
旅游创汇亿美元0.98 1.18 1.48 1.29 2.07 2.63 21.8
“⼗五”期间,⽆锡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
表⼆:
年份
围棋棋盘有几个交叉点
指标单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全市旅游总收⼊亿元111.50 150.93 180.54 229.68 301.60
游总收⼊占
全市GDP⽐重%8.20 9.42 9.50 9.77 10.75
旅游增加值
占全市GDP的⽐重% 4.92 5.16 5.18 5.38 5.59
3.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1998年末,我市以地级市总分第⼀的成绩跻⾝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列。
2001年,江阴、宜兴两市均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率先实现全市“满堂红”。2001年春节,我市被列⼊全国假⽇旅游重点城市。
2002年,我市以全省最好的成绩通过国家旅游局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复核。2002年,中国电影⾦鸡百花奖颁奖仪式在我市举⾏,太湖旅游节、太湖经贸节、太湖⽂化艺术节“三节联动”,以节造势,成为展⽰⽆锡城市风采,塑造⽆锡旅游形象,拓展⽆锡旅游市场的重⼤契机。
2003年~2005年,我市连续三年举办太湖博览会和太湖旅游节,使⽆锡旅游名声⼤振。我市连续三年举办中国长江三⾓洲旅
游交易会;2005年9⽉,我市成功地承办了’2005长江三⾓洲旅游城市⾼峰论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出席论坛,长三⾓、珠三⾓和环渤海湾60个旅游城市的市领导、旅游局领导与会,长三⾓20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锡倡议》。五年多时间的宣传推⼴,使⽆锡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为提升。
4、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02年,我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并得到了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吴传钧为组长的评审组的⾼度评价。
围绕《总体规划》,⽆锡旅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实施“三品战略”,着⼒打造“太湖美景精品、⽂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五”期间,我市新增了⼀批⾼品位、有特⾊的旅游区(点),其中:灵⼭佛教⽂化园区,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成为我市旅游以及长三⾓旅游的⼜⼀亮点;薛福成故居
、钱钟书故居、东林书院、秦邦宪故居等⽂化旅游景区的建成与开放,极⼤地丰富了我市旅游的历史底蕴和⽂化内涵;太湖花卉园、龙寺⽣态园、九龙湾乡村家园、雪浪⼭⽣态景观园、江阴黄⼭湖公园、宜兴⽵海、宜园、龙背⼭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点)的建成与开放,⼀批旅游度假产品脱颖⽽出,尤其是蠡湖新景以及太湖国际⾼尔夫球场的对外开放,顺应我市从单⼀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旅游的转轨变型。
五年来,在“⼤旅游”的旗帜下,旅游与其他产业紧密联动,促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化休闲等三⼤要素,特别是夜间旅游⽂化休闲得到明显改善。
5、旅游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是最⼤的旅游产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太湖⼤道和环太湖景观道路的拓建,太湖⼴场的建成,⽕车站及⼴场的改造,古运河、梁溪河、五蠡湖的整治、蠡湖新城的建设,⽆锡机场的开通,会展中⼼的建成并投⼊使⽤,绿化亮化⼯程的全⾯推进,南禅寺、崇安寺、青⽯路旅游餐饮特⾊街等休闲度假要素集聚功能区的建成开放,以及城市旅游导向标志的设置等,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融为⼀体,我市旅游整体环境不断改善。
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第⼆节⽬前全市旅游产业规模
1.旅游景区景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锡太湖⼭⽔城旅游度假区
⽆锡旅游18 景鼋渚春涛、灵⼭胜境、中视影城、⼆泉映⽉、善卷洞天、蠡湖烟绿、梅园⾹雪、霞客故居、薛家花园、寄畅清韵、锡⼭晴云、东林书院、运河古风、泰伯遗迹、鹅⿐揽江、宜兴⽵海、太湖仙岛、龙头马迹
⽆锡AAAA级景区鼋头渚景区、灵⼭景区、三国⽔浒景区、
善卷洞景区、锡惠名胜景区、蠡园公园、
薛福成故居
⽆锡AAA级景区唐城景区、鹅⿐嘴公园、东林书院、
龙头渚公园、龙寺⽣态园、太湖花卉园
⽆锡AA 级景区吟苑公园、泰伯庙、泰伯墓、徐霞客故居、
龙背⼭森林公园、渡江战役纪念馆、
龙池⼭风景区、九龙湾乡村家园
国家级⼯业旅游⽰范点海澜⼯业园
情感留言
国家级农业旅游⽰范点太湖花卉园、龙寺⽣态园、宜兴观光农业科技⽰范园、天⼀度假村、华西村、
雪浪⼭⽣态景观园
2.旅游接待能⼒
(1)旅⾏社:全市共有旅⾏社99家,其中:国际旅⾏社15家,国内旅⾏社84家。⽆锡中旅、江阴市华西旅⾏社为全国“百强”旅⾏社。
(2)旅游涉外饭店:全市共有96家(客房总数12171间、床位总数20808张),其中星级饭店83家(五星4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37家、⼆星级以下25家)。
五星级饭店为:⽆锡太湖饭店、⽆锡湖滨饭店、海澜⼤酒店、鸿昇苑⼤酒店。
四星级饭店为:⽆锡⼤饭店、锡州花园酒店、锦江⼤酒店、太湖花园度假村、黄⾦海岸⼤酒店、舜天碧波度假村、锦仑⼤酒店、⼭明⽔秀⼤饭店、⽆锡国际饭店、新雅⼤酒店、锡海⼤酒店、江阴暨阳⼭庄、江阴国际⼤饭店、江阴兴澄⼤饭店、江阴假⽇⼤酒店、江阴法尔胜⼤酒店、宜兴国际饭店。
(3)经济型酒店:⽬前有爱迪速8、格林豪泰、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新宇之星、国际青年旅舍等9个品牌经济型酒店落户⽆锡。
(4)旅游推荐单位:旅游购物商店16家、旅游餐饮单位13家、旅游休闲单位5家、旅游车船单位8家。
3.旅游交通条件
(1)⽆锡机场已通航城市:北京、⼴州、深圳、厦门、成都、昆明、重庆、张家界、桂林、沈阳、长春等。
(2)⽆锡始发的铁路旅游专线:⽆锡?北京、⽆锡?南宁、⽆锡?宜昌。
(3)途经⽆锡的⾼速公路5条:沪宁、锡澄、锡宜、宁杭、宁太。
(4)市内交通设施:全市公路总长3676公⾥、航道1656公⾥;市区中⼼城设公交线路89条、公交车1500辆左右、出租车近4000辆。
4.旅游服务体系
开通了⽆锡旅游⽹站和旅游84016081,设⽴了市政府旅游咨询服务中⼼并在全市开设了5个服务窗
⼝,“85052599”旅游和旅游质量监督体系已经覆盖全市;与市交通部门合作,建⽴了市旅游集散中⼼,开通了⾄周边城市10条旅游专线;与市卫⽣部门合作,在市五院建⽴了旅游急救医院。在市区主要道路设⽴了旅游导向标志,在各主要景区设⽴了中、英、⽇、韩四国⽂字的导向牌,⽅便游客。
第三节主要的差距和突出的问题
1.我市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是科学开发与整合程度仍有待于提⾼。精品项⽬尤其是世界级的精品项⽬仍然较少,景区开发⼒度不⼩,但要素集聚仍显不够;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但度假休闲产品还不够丰富,不利于尽快实现我市从单⼀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旅游的转型,也不利于提⾼我市旅游的核⼼竞争⼒。
2.“⽆锡充满温情和⽔”。⽆锡旅游因⽔⽽⽣、因⽔⽽名、因⽔⽽兴。但⼀个时期以来,“⽔上旅游”⽂章做得不⾜。近⼏年,市委、市政府加⼤对太湖、蠡湖、古运河、梁溪河的整治⼒度。在⽔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今后,要打好“太湖”牌、唱
好“运河歌”,进⼀步做好“⽔”的⽂章。
3.近⼏年⽆锡市旅游的形象宣传、促销推⼴和品牌打造成效显著,⽆锡旅游融⼊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但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影响⼒和招徕⼒仍显不够,接待⼊境旅游者总量与先进城市相⽐,还有不⼩差距。
4.⽆锡市旅游接待总量已经跨上⼀个平台,但是中外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均花费的提⾼仍不显著,⽆锡旅游要加快构
建“⾷、住、⾏、游、购、娱”六⼤要素体系,要加快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5.⽆锡市的旅游企业虽⼤都已改制,但在市场主体中,缺少规模型旅⾏社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市场开放度还不⾼;各类旅游⼈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旅游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锡旅游业的开放程度和集约程度,必须进⼀步提⾼。
6.旅游⽣产⼒迅猛发展,但⽣产关系,即有利于提⾼全市旅游资源整合程度、有利于提升全市“⼤旅游”格局、有利于提升全市旅游发展整体⽔平的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如何调整、适应和创新,需摆上重要议事⽇程。
第⼆章“⼗⼀五”⽆锡旅游业发展总体环境
第⼀节宏观环境
⼀、中国综合国⼒的提升为建设⼀流的国家旅游⽬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旅游⽬的地是⼀国综合实⼒的标志之⼀。欧美等国的经验表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对⼀流的国家旅游⽬的地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作为世界重要的增长极,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综合国⼒的提升将推动中国国家旅游⽬的地建设。2004年中国⼊境旅游⼈
次数和旅游外汇收⼊已跻⾝世界前五位;中国“健康安全”的国家旅游⽬的地形象倍受世界瞩⽬。这⼀宏观背景为我市旅游⽬的地建设提供了有⼒⽀持,也对市域旅游发展提出了更⾼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式和构建和谐社会引领旅游⼤发展
“⼗⼀五”期间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式的转变将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将进⼀步提升。旅游的⽣活⽅式对加深⼈与⾃然和谐的相处、提倡不同区域⼈的和谐交往起着重要作⽤。作为转变经济增长⽅式的重要抓⼿,作为和谐社会⽣活形态的要素之⼀,旅游业在“⼗⼀五”期间⾯临新的发展机
遇。⽆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地区,旅游业也将有⼀个⼤的发展。
三、区域旅游⼀体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进⼊21世纪,区域⼀体化是国家与地区发展的主旋律。长三⾓地区已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均GDP全⾯达到现代化标准,居民家庭消费⽀出稳步增长。“⼗⼀五”期间,中国长三⾓区域⼀体化进程加速,长三⾓都市圈、城市圈、城市带的增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体化的内⽣动⼒。
第⼆节产业环境
⼀、“旅游强国”“旅游强省”⽬标和⽆锡城市发展定位为⽆锡旅游业发展注⼊了内在动⼒
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标。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锡市未来城市功能定位主要⽬标就是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打造“⼭⽔名城、休闲名城”和“⽂化名城”。适应⽆锡市城市国际化的步伐,旅游业发展⽅向将更加明确,旅游经济结构也将进⼀步调整。
⼆、⽆锡市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确保”进程的加快,为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创造有利条件
⽆锡市在“⼗⼀五”期间将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先⾏军,确保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苏南模式的先导区,确保经济社会转⼊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设全省和谐社会的⽰范区,不断提⾼⼈民众的⽣活⽔平。这为旅游业发展形成强⼤⽀撑,并将加速旅游产业的
创新发展,将为建设“旅游强市”和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创造先决条件和奠定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
三、长三⾓区域旅游“内需”拉动⽆锡旅游业迅速成长
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区域性近距离移动将成为旅游消费⾏为的主导形式。长三⾓地居民的⼈均GDP在全国领先。2005年⽆锡⼈均GDP7600美元,上海地区已达8000美元左右。长三⾓都市圈中短途旅游需求量⼤、频率⾼、个体消费能⼒强,对旅游消费的品质要求⾼。强⼤的长三⾓区域“内需”为⽆锡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的发展空间。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为加速发展⽆锡旅游业提供有⼒
凤尾兰保障
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施⾏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政策》,和⽆锡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为激活和释放旅游业内⽣动⼒和发展后劲,推动⽆锡旅游业既快⼜好的发展提供了有⼒的保障。
第三节重⼤机遇
⼀、北京奥运会契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把中国的国家旅游⽬的地形象提升到全新的⾼度。北京奥运会巨⼤的宣传效应将带动⽆锡旅游⽬的地形象和市场知名度提升,带动⼤量的国际⼈流。
⼆、上海世博会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提升上海国际化⼤都市的城市形象,也将会全⾯提升长三⾓都市圈的区域旅游⽬的地形象。世博会带来的巨⼤客源将促进区域旅游市场增长。世博会的⽰范效应将促进⽆锡提⾼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平,深化区域⼀体化进程,加快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推动旅游业增长。“世博在上海、旅游到⽆锡”,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同样将给⽆锡旅游业带来⽆限的⽣机。
第四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重⼤变化
进⼊新世纪,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迅猛扩张并正在发⽣重⼤变化。在“⼗⼀五”期间,这些变化将更加明显。主要是:
(⼀)、旅游⽬的正在从单⼀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
随着旅游者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由⽀配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已经不满⾜于⼀般的单⼀观光旅游,必然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花海
(⼆)、旅游⽅式正在从“跟团出游”向⾃驾车旅游、⾃助式旅游、家庭式旅游多样化转变
旅游者个性化的要求更加突出,旅游者也逐步成熟,随着私家车的急剧上升,⾃驾车旅游、家庭式⾃助旅游应运⽽⽣。
(三)、旅游消费正在从“门票经济”向旅游要素综合消费转变史记中的小故事
单⼀的“门票经济”格局正在改变,旅游⽂化、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消费⽇益上升,需要完善旅游休闲要素配套,丰富旅
游产品,引导和拉动旅游综合消费。
(四)、旅游形态正在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
⽹络旅游⽅兴未艾。⽬前,部分游客正由⼀般的传统旅游向⾼尔夫、俱乐部会所、游艇、空中观光、探险、保健等⾼端式旅游转变,消费⾏为逐渐接近国际化。
⼆、“⼗⼀五”期间国内外市场的基本分析:
1.国内市场
核⼼客源市场。拥有1300万常住⼈⼝且规模不断膨胀的上海市场及有近1000万⼈⼝的南京市场以及苏州、常州等周边市场仍是⽆锡近期的核⼼客源市场。在近中期(2010年以前)以⼤众化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远期(2010年前后)则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带动,将主要转向⾼档次的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观光旅游并存发展。
基本客源市场。包括江、浙、沪以及安徽、江西、⼭东部分地区在内的长三⾓洲地区,即3⼩时车程内的长江三⾓洲客源市场。区内交通⼗分便捷。每周2天的休息⽇和便捷交通组成的出游距离与时间,以及收⼊⽔平的档次,皆构成了长江三⾓洲地区居民短距离出游的极⼤机会。同时,我市处于长三⾓州的中⼼位置,极有可能成为该区域市场的主要旅游⽬的地之⼀。这既为我市的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明确了⽅向,⼜为我市提供了⼀个更⼤的旅游度假市场空间。
潜在客源市场。主要是开发国内远程市场,随着“太湖明珠——⽆锡”城市知名度的提⾼,交通条件的优越,⾃驾车旅游的兴起,⽆锡区位优势将崭新凸现。⽽区域旅游合作的推进,以及国内市场的⼀体化,国内远程市场将成为我市旅游市场的主攻⽅向和后劲所在。
2.海外客源市场
港澳台地区、⽇韩和东南亚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的核⼼市场和传统市场。随着长江三⾓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进⼀步改善,特别是⽆锡的旅游⽬的地形象和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港澳台地
区、东南亚和⽇本、韩国的客商和游客进⼊长江三⾓洲和⽆锡的将数量越来越⼤,呈持续上扬趋势。欧美、澳新以及中西亚和中东地区市场也在不断升温,这是我市今后需重点开发的客源市场。
3.按旅游⽬的的市场细分
主题市场:观光游览市场、休闲度假市场、商务会展市场。
辅助市场:体育健⾝旅游市场、家庭休闲市场、⽼年旅游市场、保健康疗旅游市场、青少年科普修学旅游市场、⽣态旅游市场、⽂化旅游市场、职业培训市场、旅游购物市场等。
第三章“⼗⼀五”全市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标
第⼀节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标,“⼗⼀五”及今后⼀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围绕打造“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以提⾼旅游核⼼竞争⼒为重点,⾼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施旅游优质⼯程,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全⾯提升⽆锡旅游发展的整体⽔平,全⾯提升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全⾯提升⽆锡旅游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作⽤,全⾯提升⽆锡旅游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争到2010年,全市旅游业主要指标⼒争进⼊全
国前10位。加快实现“三⼤跨越”,即旅游业从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柱产业的跨越;⽆锡从“旅游⼤市”
到“旅游强市”的跨越,从华东旅游⼀般观光⽬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的跨越,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贡献,为建设“旅游强国”和“旅游强省”作出更⼤贡献。
第⼆节发展⽬标
⽆锡今后五年旅游发展⽬标分为⼆步⾛:
第⼀步:2007年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2007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柱产业,在全省和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市。具体⽬标为:
⼀、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旅游就业⼈数占全市就业总⼈数的⽐重达10%左右;城镇居民出游率达150%,农村居民出游率达85%,⼈均旅游消费⽀出增长50%;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
⼆、旅游产品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满⾜境内外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适应各类旅游细分市场发展趋势,成为境内外知名的旅游⽬的地。
三、旅游市场主体具有强⼤竞争⼒。“三旅”并举,互动发展,旅游市场营销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平。旅游产业具有相当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