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昌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湖北省西部,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她就是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的宜昌市。宜昌古称“夷陵”,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历来被称作“川鄂咽喉,鄂西重镇”、“三峡门户”。宜昌是一个始于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城,悠久的历史和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使宜昌闻名于世。这里不光有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让人迷醉的清江土家风情,还有屈原祠、昭君故里、关陵等古代名人文化遗址;而三国古战场历史遗风、三游洞的文墨千古、三峡水利枢纽的雄伟景观更是为宜昌旅游神奇浪漫、多姿多彩的迷人画卷增添了浓重的彩。
【关键词】旅游发展;问题;对策
宜昌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宜昌旅游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觉得主要在旅游交通不便、营销宣传不到位、二次消费动力不足三个方面。
一、宜昌市交通格局对旅游的影响与对策
在很多人看来,旅游交通的闭塞是宜昌旅游无法回避的最大局限。宜昌地处鄂西,山区居多,
铁路公路等交通受地形限制,颇多不便,与全国各发达城市交通连线较少。虽有三峡机场支持,但由于山多雾大、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经济腹地较少,因而机场运输能力有限,长江水路发达但大多为农产品居多的初级产品运输。
一些来宜游客觉得宜昌政府应该加强在交通建设上的投入,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连线集中,从而缩短路程,改变交通的不利条件,这样,也许慕名而来的游客会更多。
“宜昌市内,通往西陵峡、三游洞、三峡人家等景点的公交线路较少且班次固定,别说我们本地人觉得不方便,估计外地游客更是有同感。”宜昌老市民陈先生对市内通往周边景区的旅游线路颇为不满。
应对交通制约旅游发展的对策
开通城际高铁后要使高铁、高速构建城际公交系统。武广高铁、汉宜城际铁路的开通营运,将极大地缩短宜昌与武汉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地区的时空距离,”同城效应”、”3至5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千里高铁半日还”,”才饮珠江水、又食清江鱼”,”晨览橘子洲、午游三峡景”成为现实。宜昌将从一个北上南下、东去西进的过境旅游城市,跃鸽子怎么炖汤好喝又营养
居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将不仅成为武汉及长株潭、珠三角、港澳地区广大游客的首选,而且也将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游客集散地。
星际穿越是3d吗
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区域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沪渝高速、荆宜高速、三峡翻坝高速、宜巴高速、汉宜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运营或即将建成,宜昌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和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宜昌与国内外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距离进一步缩短。在宜昌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旅游交通运输业的规划:按照“对外交通高速化、市域交通便捷化、景区公路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区域融合,增强服务区域旅游的能力;主动对接武汉城市圈,依托汉宜高速公路、汉宜城际铁路,增强宜昌交通辐射能力。支持三峡机场建成区域性国际空港,重点培育主要国际客源城市的航线,加强与国际口岸城市航线对接;主动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构建宜昌通达圈域其他城市的铁路、高速公路网,谋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使宜昌成为服务鄂西旅游发展的游客组织中心;构建宜昌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旅游公路,提升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通达能力。整合交通旅游运输资源,组建宜昌交旅集团,形成旅游车船、水陆联运的综合公司,开展两坝一峡水陆旅游联运,开通直达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提升宜昌城区对市域旅游的辐射和支撑力。
二、旅游营销差强人意
近年来,宜昌市旅游界先后提出了“世界崛起水电城,三峡捧出宜昌市”“三峡明珠”“中国动力心脏”“金三峡,银大坝,绿宜昌”的宣传口号,也举办了 “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国际性旅游节庆,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试图将宜昌的旅游品牌推出湖北,推出中国。事实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宜昌市的旅游形象逐步地清晰起来。不过,在宜昌市的旅游界仍然没有形成联合促销的意识,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旅游宣传和营销无法形成整合力,没有形成营销规模。
宜昌市的旅游企业大都为中小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旅游企业大打价格战,不重视旅游服务的质量而去进行恶性竞争,进入了旅游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服务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中。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来看,基本上没有紧密的协作关系,各自为战、独立运做居多,因此,难以形成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也没有规模经济。
宜昌市最大的地接社——湖北峡州国旅法人代表胡诗华的话或许能代表宜昌旅游业界的心声:希望政府投入再大一些,多一些整合营销,多一些鼓励措施,我们这些企业才更有奔头。
对策:经行营销整合 协作互惠互利
一是“国内重点,国际拓展”。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巩固拓展一级国内市场,重点开拓二级国内市场,联合开拓三级国内市场,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市场。国际旅游市场要提升发展品质,坚持旅游国际化战略,按照“深度开发欧美、全面提升港澳台、巩固稳定东南亚、大力开拓日韩”的思路,增加高端休闲度假游客比重,提高入境旅游的贡献率。
二是“品牌带动,线路组合”。充分发挥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的品牌带动作用,把市域范围内其他特旅游产品与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进行捆绑组合,发挥三峡品牌的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促进全市旅游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三是“节事推动,多元营销”。在办好鄂渝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同时,重点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关公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创新办节方式。加强同中央电视台及客源地主要媒体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华中旅游博览会及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各种宣传促销活动,扩大宜昌旅游的影响力。采取形象策划、节事活动、媒体宣传、踩线考察、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提高旅游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和效果。四是“形
象引领,整体营销”。按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要求,统一整体形象的视觉标识和宣传口径,组建城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遴选宜昌旅游形象代言人,持续开展城市品牌的整合推介。利用宜昌城市对外表达系统,建立全市旅游营销“一盘棋”的联动机制,增强宜昌对外营销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发挥宜昌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推行航空、酒店、景区、旅行社一体化营销,提高宜昌旅游企业对客源市场的调控能力。
五是“区域协作,合作共赢”。加强与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合作,突出旅游交通对接,增开空中航线和旅游专列,推动旅游资源置换宣传,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平台。加强与重庆等长江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搞好旅游交通对接,推动区域资源联动开发,推进旅游线路整合,强化区域品牌营销,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共同打造三峡全程游精品线路,提升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加强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等省内城市旅游合作,联合开发精品线路,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扩大旅游年卡覆盖面,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
住优秀人才,实现良性循环。
三、二次消费动力不够
众所周知,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是在全国旅游地图上,宜昌往往只是被游客作为一个过境城市、中转城市。虽然游客量规模大,但是停留比例小,停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益不高,此外,由于众多优质景区景点地处郊区或宜昌周边县市,游客停留在市区吃、住、购物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对整个经济的促进拉动作用不明显。
对策:打造游船基地留客 构建吃住游购体系
周公解梦梦见下雪除了努力发展交通,打造各类特景区吸引游客前来,十二五期间,宜昌还将打造三峡游船总部,与重庆三峡游船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态势,引导新建、改扩建适合内河休闲度假旅游的豪华旅游船,推进长江游轮船型标准化、大型化,发展新型环保观光游轮、游艇,形成以高峡平湖豪华度假游和两坝一峡休闲观光游相结合,三峡旅游与支流观光、城市夜游、湖泊休闲相结合的游轮旅游产品体系。
适应自驾游、散客市场发展的需求,引导建设一批特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和露营地,鼓励中低档酒店积极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向快捷酒店转型;适应文化体验消费的需求,结合宜昌地方特文化,引导建设一批特鲜明的主题酒店;适应度假和商务旅游发
屈原写离骚
展的需求,聚集建设一批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的高星级饭店:三峡国际会展中心、三峡国际会议中心(平湖半岛)、宜昌阳光大酒店、恒大绿洲酒店、均瑶锦江国际大酒店、万达皇冠假日酒店、桃花岭饭店、葛洲坝宾馆、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华美达宜昌大酒店、馨岛国际酒店等。
以特化、精品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以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宴、名店、名街、名厨为抓手,以品牌连锁、特经营、老字号保护、饮食文化建设为重点,打造特餐饮。支持星级饭店发展特餐饮业,以研发“名宴”为重点,开展主题文化餐饮推广活动。积极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发展,实施品牌连锁经营。规划建设特餐饮街区,引导餐饮企业集发展,打造餐饮“名街”。进一步规范发展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适度发展连锁经营。
世界上最快的车
重点抓好特旅游商品研发和旅游购物网点建设,建立旅游购物品质保障体系,提高旅游购物消费比重。鼓励特旅游商品研发,形成三峡工程纪念品、三峡名人纪念品、三峡土特产、三峡奇石盆景、三峡书画美术品、三峡图书音像品、三峡邮票画册、三峡矿产玉石、三峡民间工艺品、三峡特工业产品等十大系列特旅游商品。
依托铁路坝等宜昌城区商业圈、红星路等特街区、三峡游客中心、三峡国际旅游茶城等
场所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公路沿线,兴建一批旅游购物点。大力实施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宾馆、进商场、进超市、进社区等“五进”活动,提高旅游商品的网点覆盖率。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包装与品牌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宜昌市政府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
侠盗飞车4秘籍大全
[2]李瑨等,关于加快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探讨与研究,甘肃科技纵横,2005(4)
[3]黄义根,宜昌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重庆大学,20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