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现象探析1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缓解双顺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一、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现状分析
(一)近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特征
1998 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一直都是顺差,而且除1998 年的资本帐户出现过逆差外,其余的年份都是经常帐户及资本和金融帐户的双顺差(见表1)。
表格 1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情况(1998-2006.6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v.),数据截至20066
人生苦短
年份
经常账户余额
剑网3 任务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
净误差与遗漏
论文下载
总余额
1998
314.71
-63.21
-187.24
64.26
1999
156.67
76.42
-148.04
85.05
2000
205.19
19.22
-118.93
105.48
2001
174.05
347.75
-48.56
473.25
2002
354.22
322.91
77.94
755.07
2003
458.75
527.26
184.22
1170.23
2004
686.59
1106.60
270.45
2063.64
2005
王凯陈乔恩1608.18
629.64
-167.66
2070.16
2006
915.83
389.35
-84.06
1221.12
1还说明了一点,2005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为1608.18亿美元,而2006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也达到了915.83亿美元的水平。自 1998 年至 2006 ( 1998 年资本与金融账户
逆差外) 中国国际收支保持着持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
( 1) 1998—2006 ( 1998 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外) 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
( 2) 1998—2001 年双顺差以经常账户顺差为主, 2002—2003年两项基本持平,2004年则以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为主, 2005—2006年又变为以经常账户顺差为主;
( 3) 伴随着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 1998年至 2001, 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和储备资产变动账户一直为负值, 而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的巨大负数则意味着我国一直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直到2002 , 该账户的差额首次出现在贷方。虽然国际收支项目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可能是由于统计资料来和时点不同等原因所致,但是国际收支项目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逆差却被理论界普遍认为是资本外逃的证据,而从 2002 年开始,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逆差转变为顺差,并逐年增加。从 2001 年的逆差 48.56 亿美元到 2002 年的顺差 77.94 亿美元、2003 年的 184.22 亿美元、2004 年的 270.45亿美元、。误差与遗漏项目出现顺差表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超过了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双顺差的规模,意味着有大量热钱正在通过非法和隐蔽的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但是,从2005年以后,净误差
与遗漏项目的顺差转变为逆差,2005年的逆差为167.662006年的84.06,说明中国的资本流入出现逆转,一部分金融资本流出,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中热钱的因素正在逐渐消除,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于真实的贸易背景。
图表 1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趋势
从图1 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00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三顺差
的波动幅度并不是很大,在 1999 年附近,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三者都处于较低点。而从 2001 年附近开始,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者的顺差开始飙升,到 2005 年达到顶点。由于 2006年只有半年数据,所以三条折线不可避免会下降,即便如此,2006年经常项目的顺差竟和 2005 年全年的顺差在伯仲之间。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曲线的斜率自 2002 年不断上升,2004 年附近斜率最大,这与国际市场上的热钱狂赌人民币升值莫无关系。但是,从2005年以后,由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顺差转变为逆差,说明中国的资本流入出现逆转,一部分金融资本流出,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中热钱的因素正在逐渐消除。
(二)近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分析
    1.外资流入与外贸顺差并存
1998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所谓的“双顺差”格局 (见图 1)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说,一国要从国外借钱是因为该国出口所得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抵补进口所需的外汇。换言之,资本的流入,特别是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必然意味着相应贸易逆差的存在。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资引资国,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7130
2个,合同外资金额9622.6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97.89亿美元。然而,2006年底我国仍持续贸易顺差约为 1774.7亿美元,包括金融领域在内共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694.68亿美元,两者之和达到2469.38亿美元。可见,外资的流入并未导致外贸逆差,国内企业引进的外资大部分转化为人民币以购买国内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导致我国利用外资效率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流失。 
图表 2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情况(单位:亿美元)
图表 3 中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
    2.外汇储备激增和储备条件恶化
中国国际收支的特殊性在于:经常项目顺差等于资本净流出的现实情况,无法在资本项目逆差中表现并与之平衡,反而被资本项目的更大顺差所掩盖,这两大项目的长期巨额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见图2)。截至200612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
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增幅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至今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2020亿美元,仅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就增加了1357亿美元。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从1950年的1.5亿美元涨到2001年的2000多亿美元,足足用了半个世纪,而从1万亿美元涨到1.2万亿,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国家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本的海外债权,一般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等形式大量输出。截至2007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到4005亿美元,而一年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额为3139亿美元。中国在一年间增持美国国债866亿美元,年增幅高达2759%。与此同时,中国还增持了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今年1月份中国购买了114亿美元的美国机构债券,去年11月中国购买了33亿美元的企业债券。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拥有的机构债券在2000亿美元以上。外汇储备是变相闲置的国内资金,这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其潜在的损失不可估计。
3.经常项目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是由贸易账户下货物的持续顺差形成的。但中国的贸易结构特殊,即中国
出口额的相当部分来源于加工贸易、赚取微薄手工费的加工贸易占出口的一半以上;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越来越高。20061~10月份,我国FDI实际使用金额为485.76亿美元,同比增长0.34%;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值分别达3828.6亿美元、4519.6亿美元和8348.2亿美元,较去年分别同期增长23.2%27.6%25.5%,占全国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值的59.3%58.0%58.6%2006年全年我国FDI实际使用额将达到614.3亿美元左右,显而易见多少次我告诉自己,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加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且加工贸易出口也占中国外贸出口的一半以上。但是许多合资企业引进FDI后并没有购买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而是把外汇换成人民币而未用所得外汇进口外国投资品。我们所输出的实际资源将完全作为外国人的收入而被外国人所占有,这将失去利用外资的价值及意义。
二、我国近期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原因
上面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近期内存在的持续双顺差状况,下面将从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两方面来系统地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深层次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双顺差是政策的结果。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导致了经常项目顺差;鼓励资本流入,特别是FDI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外资政策导致了资本项目顺差。
(一)经常帐户出现顺差的原因
1.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日益增强。此外,由于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我国在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一直以来拥有比较优势,并且这种比较优势有不断扩大的倾向。另外,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上也逐渐具备有比较优势。正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导致了经常帐户的顺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