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客游记文本、旅行攻略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黄雅音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
作者:黄雅音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
汉字演变【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国游已经成为时下热门的休闲选择。在众多选择中,泰国作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一直成为内地游客的首选。然而,在出国旅游时,由于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因素,国人通常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本文以中国游客的“清迈游”为例,从各大游记发布平台中获取分析文本,主要对中国游客“清迈游”做认知偏差及其成因分析。
【关键词】 中国旅客 攻略 认知偏差 清迈游
疼也要忍着的说说清迈是地处泰国北部非常著名的城市,每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在此驻足,炎夏将至,这座小城的故事亦是纷繁多彩。2016年,去哪儿网发布《85后赴泰国旅游报告》,报告显示,清迈冥想深度游成旅行新宠,针对主导人的选择和数据报告结果,本文以杭州景点2017年中国旅客清迈行的线上文本为参考,分析中国旅客游记文本、旅行攻略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及其成因。
一、文本内容基本概括
本文文本内容来源主要通过“马蜂窝”网站的清迈旅游攻略,从搜索结果看,该网站上关于清迈游的文本记录近3000条,其中,按搜索热度排序,作者整理出如下表格:
二、认知偏差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以上四副图表分别体现了国人前往清迈进行义工旅行、自驾游、家庭出游、文化旅游的旅行纪实和旅游攻略,通过上图呈现的文本内容进行单项对比和交叉对比,可以发现国人旅游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首先,Survivorship Bias (幸存者偏差)。通常,人们所获得的有些信息可能会因为信息的提供方相对缺失,而使得由这些信息得出的结论缺乏普适性。但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从而把获得的信息过度概括。
从抽取的样本游记来看,清迈旅游成行前大多数国人会做好旅游前期攻略,主要针对一些常见现象,如小费收取,风俗习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获取大都由去过当地的朋友告知,或是网络攻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不对等的获取。在游记文本中,常出现“
清迈之行 ,‘那些没想到的事儿’”,例如“没想到泰国并不是一个小费国家”、“没想到车速如此之快单考单招”、“没想到此古城并不适合步行”、“没想到喝酒有时间限制”......这种“没想到”杭州人行程码带星的多种表现便是信息渠道相对较少而出现的。国人对于旅行,更多习惯的是他人的信息依赖和自身的外出经历。“身边的朋友去过都说好”、“问问那些去过的人焦作云台山攻略”、“国内也就这回事儿”是我们的一种依赖习惯,对于网络信息没有及时求证,对纪录片缺乏兴趣,“听说”便成为了自我学习的一种借口。从别人的经验里学习,不免会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当下盛行的各种“网红美食”也利用了类似的心理,通过零散信息的炒作来加深人们对某一热点现象的趋同。总结而言,这种认知误区来源于国人自身信息接收的碎片化、大众趋同心理和缺少“求证”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